“雙11”這個瘋狂了12年的購物狂歡節,正在變成李江口中的“雞肋”。
李江是國內一家女裝類電商網店的負責人,從2006年開始到淘寶創業開網店,後來在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平臺開品牌店。
過去15年,李江不僅是電商紅利的受益者,也是持續多年的“雙11”參與者,但如今,他這樣的中小賣家對“雙11”的態度很是糾結——不參與,意味著原本應有的訂單量,會被別的賣家搶走;而參與,不僅很難賺到錢,反而會讓自己的庫存增加。
李江也曾經在“雙11”有過高光時刻。
2009年時,天貓首開“雙11”,2014年,他的網店迎來了首個1000萬元銷售額,此後,每年的“雙11”,店鋪銷售額都有60%以上的同比增長,一直到2017年,“雙11”銷售額比上年增長90%以上。
“那真是一個暢快淋漓的時代。”李江回憶,最初參與“雙11”的那些年,包括韓都衣舍等在內的電商網店,也都剛開始成長,而線下的一些傳統頭部品牌,對“雙11”還是觀望態度。當時的電商紅利如同一針強心劑,整個網店的銷售額也因此迎來大爆發。
短短數年,李江的網店就從年銷售額幾十萬元,增加到了數億元。
經過幾年的積累,“雙11”正將越來越多的線下購物群體變成習慣線上購物的消費者,包括天貓在內的各大電商平臺,面對撲面而來的流量紅利,開始進入整體的業績爆發期。
2009年,天貓首次推出“雙11”時,當天銷售額僅有5000萬元;隨後2010年增長到9.36億元,第五年更是高達571億元。
李江也是從那年開始以商家身份深度參與“雙11”的。此前,雖然他已經在淘寶開設了8年網店,但一直對“雙11”的效果持觀望態度,但每年這天銷售額暴增,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該錯過這場全網最大的促銷盛宴。
2014年4月,李江就開始和團隊一起,為當年的“雙11”做準備方案,他們精心準備了高中低檔不同價位的女裝,甚至還為此專門查詢了當年的秋冬季節天氣,並在服裝設計、倉儲備貨上做了相應準備。
終於,當這天到來時,李江的網店也迎來了業績豐收,單日銷售額700多萬元的業績,讓他在國內女裝類目上佔有一席之地。
2017年時,伴隨著李江加大對現貨比例、簡化物流流程及科學分配等客戶體驗的最佳化,他的網店再次迎來業績暴增,當年度“雙11”單日銷售額高達近2000萬元。
紅利消逝
正當李江計劃以更豐富的備貨、更快的發貨速度去全力擁抱電子商務時,整個電商行業卻在悄然變化。
在他的記憶中,從2018年開始,雖然一些電商平臺對外公佈的銷售額仍在增長,但這種增長更多地開始向小米、蘋果、華為、海爾等頭部賣家集中,而諸如他這樣的中小賣家,能守住銷售額不下滑已經是“老天保佑”了。
“(電商)平臺有平臺的邏輯,頭部賣家產品質量穩定,有售後,品牌知名度也高,(平臺)自然願意把流量導到價值更大、轉化率更高的大賣家。”而諸如李江這樣的中小賣家,則逐漸發現,曾經屬於自己的流量紅利,開始越來越少了。此時,一些市場的新銳品牌,為了衝擊銷量,也會花錢去購買流量,或者以超低價“彎道超車”,但一著不慎,可能就會惹火上身,給自己帶來數百萬元的損失。
從2018年至今,雖然李江依舊每年都會參加“雙11”,但他網店的銷售額,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增長。
甚至某個年度,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虧損。按照電商平臺的要求,“雙11”期間必須保證為近30天內的最低售價,有時,平臺又會推出一些跨店滿減,再加上各種打折,數學不好的,一不小心就會頭昏腦脹。
“整體算下來,實際的回款大概是正常情況的75%,相當於讓利了25%。有一部分是給了消費者,有一部分是給了平臺。”李江說,各種滿減算下來,相當於打了七到八折,但有時,一旦臨時參加電商的某個促銷活動,就可能面臨虧損,譬如為了爭奪單日排名而突然增加的促銷。
以單個商品出廠價20元為例,由於在電商銷售過程中,需要將包裝、倉儲、物流、退換貨、渠道佣金、廣告費、增值稅、人工等費用疊加在內,最終的成本價可能要60元,但“雙11”時,售價很可能會跌破60元,再加上一旦遇到大批次退貨,要把人工、包裝、運費計算在內,意味著每單幾乎要虧10%。
參加“雙11”賠錢,不參加則可能流失掉原本的銷售額,李江陷入了迷茫。
“雞肋”
早上8點剛過,李江就注意到,網店後臺的退貨量開始增加,往年,他會為這個激增的退貨量焦慮,但現在,看著不斷增加的退貨數字,他卻習以為常了。
“沒辦法,只要(跨店滿減的)規則在,就一定會有使用者利用平臺的規則。”李江說的是天貓、京東等電商網站的跨店滿減,即購物滿300元或200元,就可以享受滿減40元、30元的優惠,一些消費者為了湊單,會把一些自己實際不會購買的商品加入購物車結算,然後又會在享受到滿減優惠後,立即退款。
根據一些電商平臺的規則,“雙11”當天0點的訂單,必須等到早上8點才能申請退款,這最終造成早上8點迎來瞬間激增的退單量。
李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和最初的“雙11”僅有一天不同,現在的所謂“雙11”,實際上從每年的10月20日便開始預熱,隨後在11月1日至4日,開始第一波促銷,然後,又在當月4日至10日進入靜默期,到11月11日,各大電商平臺又開始大規模促銷。
這就造成,從11月4日到10日之間,正常的銷售節奏被突然打亂,原本該下單購買的客戶,也會停止購買,等待11月11日的大促銷。這也意味著,如果李江的網店不在“雙11”促銷,原本該在他的網店下單的客戶,可能就會被其他網店的促銷吸引。
作為國內女裝電商的腰部賣家,李江的網店跟頭部賣家相比,除了一些真正忠誠的老客戶,更多人要麼抱著“湊單”心態,要麼抱著“試一下”的心態去下單,而兩者都會造成退貨量激增。
以前,每年“雙11”,李江都會定一個數字,然後盡全力去衝擊,但現在他已意興闌珊,今年甚至沒有為此專門備貨。“花很多錢,最後可能還虧得更多,真是沒太大的慾望和衝動去做這個事。”
但他仍不得不“應戰”,公司要按時發工資,員工們要吃飯,如果不去“迎戰”,那可能就意味著從10月20日開始,一直到11月11日,長達近一個月的時間,公司都可能沒有銷售額,“我可能不會去爭業績的增長,但該我拿到的銷量,我總不能也放棄吧?”
於是,李江的網店也會按部就班地參加“雙11”的滿減、折扣活動,但他現在的訴求,卻不再是銷量的暴增,而是儘可能守住自己的“基本盤”。
“據我所知,不只我這樣,我身邊不少電商老闆也都是這種心態,既然衝鋒衝不上去,那至少不能掉隊,至少得守住自己的陣地。”
(文中李江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