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華為作為一家通訊巨頭企業,如今已經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當人們談起華為和其創始人任正非時,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他們是民族企業和愛國企業家。
然而,其實當年還有另外三家中國的通訊巨頭企業,與華為齊名,被業界合稱為“巨大中華”。
但隨著時間長河的波濤湧起,另外三家通訊巨頭要麼倒閉,要麼黯淡,只有華為到現在還如日中天,一枝獨秀。
當年號稱“巨大中華”的四大通訊巨頭,為何如今只有華為一枝獨秀?
這其中到底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巨大中華”背後的故事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通訊行業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行業,中國同樣如此。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通訊行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行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動力,大家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大幹一場。
在這種積極進取的開創氛圍中,中國通訊行業的發展一日千里,呈現出了顯著的“起步晚,發展快”的態勢。
隨著大批的電信工程師和工科知識分子“孔雀東南飛”,多種優惠政策並行的珠江三角洲一帶成為通訊企業的福地。
除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另一個比較搶手的戰略要衝自然是祖國的“心臟”——北京。
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通訊行業裡,誕生出了四家著名的通訊巨頭企業,他們被業界合稱為“巨大中華”。
“巨”即1995年在北京成立的“巨龍通訊”;
“大”即1998年在北京成立的“大唐電信”;
“中”即1985年在深圳建立的“中興通訊”;
“華”即1987年在深圳建立的“華為技術”。
當時改革開放不久,國外的通訊巨頭藉著政策的紅利迅速進入中國的通訊行業,對通訊市場虎視眈眈,一直想要進行壟斷。
但在“巨大中華”四大中國通訊企業的努力協作下,國外通訊巨頭很好地被拒之於國門之外了。
先來說說“巨龍通訊”。
1991年,著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通訊與資訊系統專家,解放軍資訊工程學院的鄔江興,成功地研發出了具有程控技術的04機,這是中國通訊行業裡的一次重大技術突破。
到了1995年的時候,由國家相關部門主導,幾家知名國企一起聯合成立了“巨龍通訊”,期望改變當時中國通訊行業實力不足的窘迫局面。
“巨龍通訊”成立之後,很快就將鄔江興的研發成果——具有程控技術的04機進行產業化和規模化,04機也開始大批次地生產開來。
由於04機頗為先進,所以很快就在中國通訊市場上廣受好評。
1998年,有賴於04機的成功營銷,巨龍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0億元,雖然與華為的89億元和中興的40多億元相比,年輕的巨龍相差很遠,但它只花了不足3年時間就有這樣不俗的表現,總的來看還是令人讚歎的。
憑藉著先進的04機,“巨龍通訊”很快就在中國通訊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2000年的時候,其市場份額甚至一度飆升到了14%。
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通訊產品進行了快速的更新換代,04機也漸漸地被中國通訊市場所淘汰。但“巨龍通訊”卻沉湎於04機以前的“豐功偉績”裡,不思進取,沒有研發新的通訊產品來穩固市場,最後被同行遠遠拋下,虧損非常嚴重。
2002年以後,巨龍逐漸消失於消費者的視野中。儘管在此之前巨龍曾經被4次重組,但始終未能改變市場不景氣、經營狀況江河日下的境況。
再來說說“大唐電信”。
雖然“大唐電信”是1998年才在北京成立的,是屬於“巨大中華”四家裡面最晚的,但其實早在40多年前,“大唐電信”就已經有了雛形。
“大唐電信”的前身是從屬於郵電科學院的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在科技研發上具有著非常雄厚的實力。
1993年,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脫離郵電科學院,開始自立門戶;而過了5年之後,即1998年,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搖身一變成為了“巨大中華”之一的“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由於具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所以在開發新的通訊產品上非常具有優勢。
當年“大唐電信”開發了著名的通訊產品TD-SCDMA機,這種產品的智慧財產權只屬於大唐,而且已經完成了產業化的進度。
不僅如此,甚至在電信聯盟提出的3G體系中的三大標準裡,TD-SCDMA佔據了其中的一個席位,與WCDMA和CDMA2000同時在3G空間內“南面稱尊”。
因此,“大唐電信”靠著TD-SCDMA機這種先進的通訊產品,很快就佔領了廣闊的通訊市場,在中國通訊行業裡頗具威名。
但“大唐電信”犯了和“巨龍通訊”同樣的錯誤,也想憑藉TD-SCDMA機這一款產品通吃整個行業。在佔據了廣闊的通訊市場之後,“大唐電信”便喪失了進取心,躺在TD-SCDMA機以前的功勞簿上睡大覺。
最終,當通訊產品再一次進行更新換代之時,TD-SCDMA機被時代所拋棄,“大唐電信”也同樣沒落在時代的大潮之中。
華為和中興的恩恩怨怨
當年的四大通訊巨頭“巨大中華”,在時代浪潮的淹沒下,“巨龍通訊”和“大唐電信”都已經走向沒落,剩下的則是華為和中興的對決。
華為和中興,一個創建於1987年,一個創建於1985年,創立時間非常相近。不僅如此,而且它們的坐落點都在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深圳。
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和中興的創始人侯為貴,他們倆也都是傑出的企業家,有著非常豐富的管理經驗。
在巨龍和大唐衰落之後,華為和中興也都沒有閒著,它們對巨龍和大唐的市場進行了快速的瓜分和佔領。當雙方擴張到了一定的體量之後,它們之間的戰爭也同樣打響。
在1998年時,華為落後於中興,好強的任正非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在市場競爭中採取了一些不太合適的政策。
其中有一條規則,就是將屬於華為的交換機產品的交換說明書大批次地送給目標客戶和潛在客戶。這對華為來說自然有利,可對中興就大大不利了。
中興看到華為這麼做,很快就想出了同樣的應對舉措,把很多電源產品比較書轉發到自己的目標客戶手中。
這一來二去,華為不僅沒有討到便宜,而且還給自己惹了一身騷。任正非對此非常生氣,所以最後決定堅決回擊,直接將中興告到了法庭。
1998年7月1日,華為正式將中興告到了河南省高階人民法院和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控告中興進行惡性競爭。
華為認為,中興將電源產品比較書傳送給目標客戶的行為,是典型的惡性競爭,應該得到制止和打擊。中興的這種做法,極大的損害了華為產品的合法權益,華為向法庭提出要求,要讓中興賠償共計1800萬元的經濟損失。
但中興也同樣不甘示弱,於1998年7月27日和8月19日也在兩處法院反訴華為。
中興聲稱,華為的惡性競爭手段極其惡劣,它們到處散播謠言,詆譭中興,對中興的商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害。中興要求華為賠償它的各項損失共計2300萬元。為了確保訴訟的勝利,中興在庭審之後還拿出了500萬元作為承諾訴訟的追加費用。
最後這四起官司的結果是,華為賠償130萬元的經濟損失給中興,而中興也賠償了50萬元的經濟損失給華為,雙方誰也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次官司之後,華為和中興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公開化起來,雙方之間經常你來我往,相互攻擊,競爭可以說是非常激烈。
由於華為和中興這兩家公司之間的實力差距很小,所生產出來的通訊產品質量也幾乎接近,所以它們在市場上經常是難分伯仲,處於膠著狀態。
後來雙方之間更是大打價格戰,努力降低自家通訊產品的價格,以此來擴大市場,打擊對手。
華為和中興的這種以價格為利器的策略一度被外國的運營商利用,他們甚至還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每逢招標就叫上華為、中興,作為壓價的棋子”。
從實力上而言,雖然華為和中興這些年來實在是難分伯仲,雙方之間也一直沒有真正分出個勝負。但華為卻憑藉另一點,成功讓國人記住了它,而在這一點上,中興卻做得不盡人意。
2018年,美國對華為和中興都施行了禁令,這兩家中國著名的通訊企業,都在此刻接受著嚴峻的考驗。
2018年7月12日,美國商務部表示,美國已經與中興通訊簽署協議,取消近三個月來禁止美國供應商與中興進行商業往來的禁令,中興公司將能夠恢復運營,禁令將在中興向美國支付4億保證金之後解除。
一時之間,國內輿論譁然,許多人紛紛指責中興,說它這是向美國“低頭”了。
但反觀華為,卻和中興的做法截然不同。從始至終,華為都沒有和美國和解。華為頂著巨大的壓力一路前行,甚至不惜轉戰智慧養豬行業,也從未動搖過。
中興和華為雙方之間的做法,高下立見,這也直接讓許多人對華為更加的推崇,對中興則再也沒有了以前的好印象。
一路走來,當年的“巨大中華”,現如今只有華為還在一枝獨秀,如日中天,這實在是難能可貴。
最後總結
當年號稱“巨大中華”的四大通訊巨頭,為何如今只有華為一枝獨秀?
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兩點。
其一,華為在任正非的帶領下,充滿著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這也是它能夠多年來屹立於市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其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華為肩負起了民族責任和國家重擔,堅強不屈,自力更生,這直接讓許多中國人對華為和任正非好感度倍增。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踴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