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百師通教育 ,作者王富貴兒
百師通教育
關注教育百師通,千萬爸媽觀點交流平臺,為親子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方法,讓孩子知識更全面,學習更高效!
宗爸簡介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專家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校社共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北京市性教育學會副會長;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等欄目嘉賓。
教育的兩大誤區.mp300:0012:06
對孩子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家長們爭論的焦點。
有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有的則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經常有人將兩種教育方式進行比較,爭論到底是貓媽的寬容還是狼爸的嚴厲更能贏得孩子的未來。
下面讓一起我們品讀一個小故事。
父母兩人都是大學教授,擁有淵博的學識,但在兒子的教育上卻犯了很大的錯誤。
因為兩人是老來得子,所以從小對兒子嬌生慣養,非常溺愛。
以至於兒子長大成年以後不認真學習,也不出去工作,整天賴在家裡,而且脾氣非常暴躁,經常對父母又打又罵,外人看了都為老兩口覺得可憐。
兒子還把父母幾十年辛苦得來的房子該賣的賣,該租的租,一分錢也不留給父母,老兩口每天像躲債的一樣躲著自己的兒子。
最終,老兩口實在忍受不了兒子的這種不孝行為,把兒子告上法庭。
從上述故事我們可以發現:老教授夫婦採取溺愛式的教育方式,最後培養出來的孩子卻是冷漠、暴力、自私。
為什麼如此寵愛孩子的父母會教出冷漠、暴力、自私的孩子?
因為在這對父母的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們不知道也不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只是簡單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逐漸變得自私、冷漠。
俗話說:“教無定法“,教育是沒有固定模式的。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相處方式,每位父母都對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脾氣秉性。
所以貓媽的寬容教育不能適應所有家庭,狼爸的打罰教育也不一定能將孩子送進北大。
宗爸從粉絲投稿中選擇出兩個不同的教育案例,為大家進行詳細地解讀。
粉絲來信
我有一個閨蜜,結婚幾年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我去參加她孩子的慶生宴時,她非常認真的告訴我:”這個孩子我要自己帶,我要讓他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給他最多的愛。“
我非常能夠理解她這種心情。因為在她小時候父母對她很嚴厲,總是對她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考試要考第一名;在家要自己做家務;平時不能亂花錢……
所以她的童年在父母的各種壓力下過得很艱難,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經歷這種痛苦。
對於這個孩子,她是投入了百分百的精力,從孩子出生的奶粉、衣服,到孩子玩具、學校都選最好的。
另外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對孩子百般寵愛,這孩子就像一個小王子,一家6個大人輪番示愛,真的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過慣了這種有求必應的生活,面對父母的各種無限滿足,孩子逐漸變得驕縱傲慢、懶惰自私。
在家不懂得尊重父母長輩,經常口無遮攔,向父母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他,就開始發脾氣,亂扔東西,甚至向父母出手打人。
在學校經常與同學打架,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與老師頂嘴,已經被4家幼兒園退學,現在每天在家玩手機,不願意上學。
面對這種情況,我閨蜜每天都在為孩子發愁,同時也在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錯,不應該這樣慣著孩子。
宗爸點睛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上述的這位母親,她的內心就像是一個沒有長大、和父母賭氣的孩子,她把自己生出來的孩子當作另一個自己。
想要透過給自己孩子無限的滿足和過分的關注,來彌補自己原來從父母那裡所受的打壓。
但有時候我們需要明白,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我們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一個大行當。
這位母親的溺愛就是一個溫柔的陷阱,表面上給孩子的是一種愛,實際上卻是對孩子最大的毒害。
同時溺愛也是一種最懶惰的愛,因為父母不用思考給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恰當的,只需要機械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用這種溺愛的方式,最終培養出的孩子將會成為自己的敵人。
因為在溺愛包裹下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善於給別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他們習慣了自私自利,只考慮自己的感受,所以在學校老師不喜歡他,同學不喜歡他。
每位父母都十分愛自己的孩子,但所有的事情都要把握一個度。
案例中的母親已經嚐到了溺愛式教育的惡果,希望其他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跳出溺愛的“溫柔陷阱”,關注孩子的內心,用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
粉絲來信
我是一個高中生,我想分享一個我好朋友的故事。
我和這位朋友是鄰居,從小她就長相可愛,粉粉嫩嫩,像是一個在逃公主,大家都很喜歡她。
她生活在一個比較富足的家庭,從小衣食無憂,有好多漂亮的衣服和可愛的玩具,但她卻擁有一個噩夢般的童年。
她父親是一個脾氣暴躁又十分好面子的人,經常拿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以顯示自己的基因優秀。
從我朋友懂事開始,她父親就開始給她報各種興趣班。開始上學後更是對她嚴格要求,從學習、才藝、禮儀等方面都要求她足夠優秀。
如果哪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她父親不滿意,就開始責罵她,有時氣不過還會打她和她母親。
為了自己和母親不被打罵,她就拼命學習,讓自己努力活成父親想要的樣子。
她有一次跟我說:“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每天都很壓抑,我必須找到一個發洩口,要不然哪天就會發瘋。
但是,她選擇了一種錯誤的宣洩方式。
在老師眼中,她是一個學霸、好學生。但在學校某些同學眼裡,她是校學生霸凌者、壞孩子。
被她霸凌的同學說,非常不理解她,一個在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為什麼會幹出這樣暴力的事。有時候一點小事不順她心,她就開始欺負人。
其實她變成這樣我是可以理解的。她是把從家裡所受的壓力和痛苦發洩到同學身上,以一種錯誤的方式來獲得心理上的疏通與滿足。
宗爸點睛
故事中父親的行為是典型的專制型教育,把女兒當作一個自己炫耀的工具,從不去探尋女兒內心的感受。
專制型父母的特點是主觀性強、高標準、嚴要求,期望孩子服從、尊重自己,不傾聽孩子。
他們通常不解釋自己的理由行為,認為孩子一定會能理解,認為孩子一定要服從。拿著自己的愛去給孩子設下條條框框。
這類父母總覺得平時嚴格一點,就可以讓孩子乖巧聽話,減少犯錯誤的機率。這樣做也許在短時間內看見成效,但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和隱形傷害。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有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父母如果長期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會讓他們感到窒息。
當她離開那個令人壓抑的環境時,她就開始爆發反抗,尋找一個突破口,來發洩自己內心的壓抑、憤怒。
沒有人是天生的“霸凌者”,故事中的女孩原本是溫柔善良的,但父親所給的壓力和不理解壓垮了她的內心,讓她想要從別人的痛苦中來找尋快樂與自信。
有些父母用愛來創造孩子,卻用錯誤的方式來塑造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只有失敗的父母,沒有失敗的孩子。孩子從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們被浸染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慢慢成長。
智慧的父母會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採用科學的教育方式,為孩子的未來積蓄力量。
但有些父母會採用一些極端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背上沉重的負擔,一步步走向無法挽回的失敗。
就如同過分溺愛和過分專制的父母,這類父母會逐漸把孩子推向深淵。
溺愛型的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獨立、去成長。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生,也不可能有能力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
所以,在孩子成長為自私自利,懶惰怕事之前,早早放手,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