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個子”是東北老鄉送給上海知青陳寅生的雅號,對於鄉親們當年送他的這個雅號,陳寅生並不煩惱,誰喊他小個子,他都會樂呵呵地答應,因為他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十九公分。時隔幾十年,在吉林延邊的龍水村,一提起上海知青“小個子”,五十歲以上的村民幾乎沒有不知道的,可提起他的大名陳寅生,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陳寅生是1969年3月份在上海軍工路碼頭乘坐輪船離開了上海,他是以社會青年的名義到吉林延邊延吉縣(現在叫龍井市)插隊落戶的。誰說他是上海知青,陳寅生就覺得不好意思,他說自己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根本算不上是知識青年,把他歸類為上海知青,真的是有點濫竽充數了。每當想起自己當年在招工審批表上填寫的“初中畢業”那四個字,他就覺得臉紅。
到達東北後,陳寅生和十三名上海知青一起被分派在龍水大隊第五生產小隊插隊落戶,他們八名男生和六名女生臨時住在了牛棚西側那三間草房子裡,五隊隊長李長龍親自為知青們抱柴燒炕,還讓他媳婦為知青們準備了豐盛的接風晚飯,有蘑菇燉小雞和酸菜燉豆腐,還香噴噴的玉米麵大餅子和大米粥,陳寅生說長到十七歲,他那是第一次吃到小雞燉蘑菇,也是第一次吃酸菜燉豆腐。為了給知青們準備一頓像樣的接風飯,李隊長殺了他家一隻大公雞,燉雞肉的蘑菇也是從他家拿來的。
知青們初來乍到,都不會做飯,讓他們燒炕,他們連火都點不著。看著這幫可愛的孩子,李隊長苦笑著搖搖頭說:“我暫時安排人幫教你們學習燒火做飯,春耕生產開始之前,你們必須學會挑水做飯,要做到生活上完全自理。”
來幫教知青們學習做飯的是李隊長的媳婦和李隊長的侄女李春榮(李隊長大哥家的大姑娘),李春榮當年十七歲,她愛說愛笑長得特別漂亮,就是有點跛腳(小兒痲痺落下的後遺症),但不影響正常生活,她能挑水也能下地幹活,走路也不比別人慢。看著李春榮長得這麼漂亮,上海來的六名女知青都自愧弗如,她們都說,沒想到寒冷的東北還有像仙女一樣漂亮的姑娘。
這麼漂亮的姑娘來幫教做飯,男知青們都很興奮,李春榮去挑水,男知青都爭搶著跟她去挑水,她去抱柴燒火,大家也都去幫忙,每次她和麵貼餅子蒸窩頭,知青們也都圍著她學習。沒幾天的功夫,大家基本上學會了燒火挑水,也勉強能和麵蒸窩頭了。只是大家都沒學會貼餅子,他們總感覺貼餅子太難學,貼不住,總愛出溜到鍋底,弄不好就煮成了一鍋糊糊。
第一個學會貼餅子的是陳寅生,大家都說他是得到了李春榮的真傳,李春榮親手教會了他貼餅子。其實貼餅子很簡單,只要和好面,掌握好火候就行,多練習就能熟能生巧。陳寅生之所以第一個學會了貼餅子,主要是他勤學好問,李春榮確實也告訴了他貼餅子的技巧—不能冷鍋貼餅子,要先把鍋燒熱了。
李春榮幫教知青們做了二十天的飯,知青們就都和她熟悉了,大家都能看出來,李春榮好像對陳寅生的印象最好。
到龍水大隊插隊落戶的第二年初秋的一天,因為雨後地裡泥濘,李隊長就讓社員們在家歇息一天。那天吃過午飯,陳寅生他們幾名男生要去村南的小河洗澡,大家剛從屋裡走出來,忽然聽到有人呼喊:“救命啊,快救命啊……”
聽到呼救聲,大家不約而同跑了過去。
原來,一個頑皮的孩子掉到了牛棚後面的糞坑裡,糞水已經沒過了那個孩子的脖子,情況非常危急。陳寅生衣服也沒脫,就跳進了臭烘烘的糞坑,雙手吃力地托起那個孩子,費了挺大勁,才在大家的幫助下把那個孩子弄上來。
看那個孩子安然無恙,大家慌忙把陳寅生拉上糞坑。看看自己滿身滿臉都是汙水,渾身臭哄哄的,陳寅生用手捏著鼻子,小跑著去了村南的小河。
陳寅生他們在小河洗完澡剛來到村裡,大隊張書記和一幫社員還有剛才得救的那個孩子就迎了過來,大隊書記問那個孩子:“來柱,是誰把你從糞坑裡救上來就?”“是那個小個子叔叔救的來柱。”沒等來柱說話,站在來柱身邊的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指著陳寅生搶先回答。
那次因為救那個孩子,陳寅生得到了大隊書記和鄉親們的表揚和稱讚,也是因為救那個孩子,陳寅生得到了“小個子”這個雅號,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小個子”,也都特別喜歡他。
那年冬季,龍水大隊得到了一個徵兵名額,大隊書記直接讓陳寅生去公社參加了徵兵體檢,陳寅生在填表時寫上了小學三年級文化,結果因為他文化程度太低沒能透過審查。回來的路上,大隊書記生氣地說:“你的插隊檔案上明明寫著初中畢業,徵兵體檢表和申請表你為啥寫小學三年級文化?”“張書記,我不是初中畢業,我就讀了三年書,可能是填檔案的給我弄錯了。”陳寅生苦笑著解釋。
張書記瞪了陳寅生一眼說:“白瞎這個徵兵名額了,你可真夠實在的。”陳寅生沒再吱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第二年春天,大隊為知青們修建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集體戶,在五隊插隊的知青們都搬到了新建的房子里居住,“小個子”陳寅生被大家推選為知青集體戶戶長。
之後的日子裡,陳寅生參加生產勞動都很積極,別看他個子小,可他有力氣,也從來不偷懶,李隊長非常喜歡這個上海知青,他還讓陳寅生擔任了隊裡的副隊長。只是陳寅生的文化程度太低,公社和縣裡多次招工招幹,都與陳寅生無緣,就連大隊小學招民辦教師,陳寅生也只能無奈地望洋生嘆,小學三年級的文化也不好意思去學校當老師啊。
到了1974年春天,在龍水五隊插隊落戶的十四名上海知青還剩下七人,已經有二分之一的知青透過招工招幹離開了龍水大隊,還有一名女知青到學校當了民辦小學老師。自己的文化程度最低,根本看不到離開農村的希望,陳寅生心裡也很失落,他也想離開農村去城裡工作,畢竟當時的城鄉差別還是蠻大的。
看陳寅生的情緒有些低落,李春榮就有事沒事故意接近陳寅生,跟他說話聊天,給他送好吃的,還讓陳寅生教她識字。漸漸地,陳寅生對美麗大方的李春榮產生了好感,他從心裡喜歡上了這個漂亮的農村姑娘。1974年年末,陳寅生回上海探親過年,李春榮給陳寅生做了一雙新棉鞋,還給陳寅生攤了十多斤玉米麵煎餅。
那年從上海回來,陳寅生給李春榮買來了上海時興的圍巾,還給李春榮的父母和張書記帶來了上海糕點和上海精製掛麵。張書記看陳寅生很喜歡李春榮,就開門見山問陳寅生:“寅生,你要是真心喜歡春榮,我就給你倆撮合撮合,但咱把醜話說在前頭,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非同兒戲,可不能出爾反爾。”
就這樣,在張書記的撮合下,陳寅生和李春榮相戀了,社員們都知道了他倆的戀情。對於兒子在東北找物件的問題,陳寅生的父母沒說支援也沒說反對,他們說尊重兒子的選擇,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的兒子沒有多少學問,幾乎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只是他們覺得,兒子應該找一個身體健康的女人,哪怕長相差一點,也比找一個瘸子好。村裡人也有這樣的閒話,好多人說陳寅生不該找一個跛腳姑娘做媳婦,都說陳寅生是被李春榮的美貌迷惑了。也有人說李春榮應該有自知之明,一個瘸子,咋好和人家上海知青談戀愛。
對於村裡人的閒話,陳寅生一笑了之,他就當沒聽見。
1975年秋天,就在陳寅生準備和李春榮結婚時,龍水大隊又得到了兩個招工名額,是去開山屯造紙廠當裝卸工人,據說對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張書記徵求陳寅生的意見,陳寅生說很想去開山屯造紙廠當工人,並一再表示,就算當了工人,他也不會辜負了對李春榮的愛情。
填寫招工申請表時,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張書記硬是讓陳寅生在文化程度一欄填寫了初中畢業。沒多久,陳寅生就去開山屯造紙廠當了工人,他說有生以來就做了一次弄虛作假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小學三年級文化寫成了初中畢業。
陳寅生當了工人以後,村裡就有了閒話,好多人說李春榮這回是狗咬尿泡空喜歡了,人家當了工人,吃了國庫糧,肯定不會再娶一個跛腳姑娘當媳婦了。
1976年初秋,就在李春榮一家擔心陳寅生當了工人會變心的時候,陳寅生和李春榮領取了結婚證,他娶了李春榮,臨時住在隊部的那兩間土坯房子裡。新婚之夜,李春榮趴在陳寅生的肩頭哽咽著說:“自從你當工人走了以後,我爸媽和我心裡一直不踏實,真怕你變心不要我了。”“春榮,你都認識我這麼多年了,我是啥人你還不知道啊,別說我當了工人,就算我當了縣長,也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村裡人都知道我和你戀愛了,我要那樣做,鄉親們的唾沫星子也能淹死我。”陳寅生說完,緊緊把李春榮摟在了懷裡。
那時的日子雖然不富裕,可兩人婚後的生活很甜蜜,真的是你謙我讓恩愛有加,陳寅生開了工資,自己只留下五塊錢,其餘的全都交給李春榮,他從不亂花一分錢。陳寅生的兒子六歲那年(1983年)春天,李春榮也被招工到開山屯造紙廠當了工人,據說她是享受了知青家屬的待遇,一家三口人都轉成了非農戶口,村裡人都羨慕李春榮有福氣,都誇陳寅生是個有情有義的好知青。
退休後,一連好幾個夏天,陳寅生都把他的父母接到東北來避暑,等過完國慶節再把兩位老人送回上海。後來陳寅生父親的身體狀況不太好,他適應不了長途勞頓,也就不再來東北避暑了。
目前,陳寅生和李春榮夫妻倆偶爾去上海兒子家小住,大多時候都在龍井市生活。陳寅生在市裡有樓房,在龍水村還有一個農家小院,每年的夏天,他就和妻子去農家小院養雞種菜,過人人羨慕的田園生活。到了秋天,他夫妻倆就回到市裡住樓房,樓房是集中供暖,冬天不遭罪。
今年(2021年)9月末我和朋友應邀去龍水村拜會陳寅生夫婦,到村裡打聽陳寅生,一位大嬸搖了搖頭,我立馬又說是叫“小個子”的上海知青,那位大嬸就笑著把我們帶到了陳寅生的農家小院裡。
一頓豐盛的農家飯菜過後,我們和陳寅生聊了起來,陳寅生說在延邊生活了半個世紀,他已經適應了延邊的氣候和生活習慣,已把延邊當成了自己生活的樂園。陳寅生說延邊的山青水美人好環境好,他非常喜歡這個世外桃源,他在延邊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留守延邊,他真的無怨無悔。陳寅生還說,他娶了一個跛腳妻子,幸福快樂了一輩子。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