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如果把中華大地變成一個圍棋盤,歷代版圖佔據著哪些棋盤範圍?
我覺得用棋盤格來計算歷朝歷代的版圖,是比較科學的,之後計算結果如下:
我們梳理下從秦朝到今天所有王朝、國家的棋盤格大小,從大到小排列下:
清朝20、元朝18、唐朝18-15-12、明朝15.5、隋朝15、西漢15、東漢15、西晉14、秦朝11、前秦10、曹魏9、北宋8、北魏8、南朝宋7.5、後唐7、北周6.5、南齊6、南梁6、後趙6、東晉6、後晉5、後漢5、金5、南宋5、遼國5、後周4.5、北齊4.5、東魏4、前燕4、後燕4、西魏3、蜀漢3、東吳3、後梁2、南陳2、前蜀2、後蜀2、西夏2、成漢2、前涼2、後涼2、西涼2、南唐1.5、胡夏1.5、大理1、前趙1、南漢1、北燕1、南燕1、後秦0.5、北漢0.5、閩國0.5、西秦0.3、北涼0.2、南涼0.2、吳越0.2、南平0.1。
這個應該比單純的比較面積靠譜點,如果是按照面積排名,則是元朝1600萬、清朝1270萬、唐朝1250萬、明朝900萬、西漢609萬、東漢580萬、西晉540萬、遼國480萬、隋朝467萬、金國360萬、前秦350萬、秦朝340萬、曹魏290萬、北宋280萬、南朝宋270萬、北周265萬、南朝梁260萬、東晉255萬、南朝齊250萬、北魏210萬、後涼200萬、後唐190萬、西涼180萬、南宋170萬、前涼160萬、東吳140萬、南陳130萬、蜀漢106萬、後趙100萬、西魏98萬、後晉92萬、北齊90萬、後漢90萬、後燕80萬、前燕79萬、西夏77萬、南唐76萬、大理71萬、東魏70萬、後梁55萬、胡夏47萬、南漢45萬、後秦40萬、前蜀39萬、後蜀36萬、成漢35萬、前趙23萬、 南涼21萬、南燕15萬、北涼13萬、北燕13萬、閩國12萬、吳越10萬、北漢6萬、西秦6萬、南平1.5萬。
我覺得這個比疆域版圖大小更科學,因為有的行政區域面積很大,但其實也算一個區域,按照面積劃分的話,就容易出現擁有西域的西涼麵積比南宋還大的情況,畢竟西涼和後涼都擁有西域,而西域的面積就幾乎等於南宋全國的面積了,按照棋盤格就不會。
文章發出後,不少讀者留言,說其他的大陸,是否也可以用九宮格來進行表示,我覺得應該是可以的,尤其是諸國並立的歐洲和東南亞,用來演繹列國紛爭是再好不過的。
所以,今天就用九宮格來描繪下歐洲大陸。
但歐洲的情況和中國畢竟並不相同,中國之所以很長時間是統一的,在於中國基本上是一個正方形的封閉型地理環境,也就是說,中國的主體基本上是一個正方形的九宮格。除此之外,旁邊還有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而這兩個半島,長期都是獨立於大陸之外的。
而歐洲就不是了,半島特別多,從北到南依次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日德蘭半島、布列塔尼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如果算上土耳其,還有小亞細亞半島,此外,還有英倫三島的島嶼,如此複雜的地形以及眾多的半島,導致歐洲很難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和歐洲差不多大,自古以來,中國統一時間居多,歐洲卻大多數時間是分裂的。
歐洲的地形如此複雜,是不是就不能畫成九宮格呢?
也不是,我們可以參考中國九宮格的畫法,先畫主體,其他的半島,則加在旁邊。
還是用一個圍棋盤,先畫歐洲大陸主體,然後加上半島,最後加上島嶼,就此我們畫出了歐洲的基本九宮格圖如下。
以上就是歐洲的九宮格圖形,當然了,裡面一共是21個棋盤格,並不只有9個。
有人說,這是個啥,看起來像個機器怪人一樣。
確實,歐洲的地形比起中國較為複雜,並不是九宮格,或者九宮格的延伸了。
下面我們把21個棋盤格都標註上區域。
根據的標準自然就是山川形勝,比如中國九宮格中的,秦趙齊分別就相當於陝西、山西、山東等地,陝西和山西以黃河為界限,山西和山東以太行山為界限。
也就是說,分界線是大河或者大山。
古代最早劃分《九州》的《尚書·禹貢》中就是以山河作為界限劃分的,所以我把棋盤格也稱之為“山河圖”。
《尚書·禹貢》是這麼說的:
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
濟河惟兗州。
海岱惟青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海惟揚州。
荊及衡陽惟荊州。
荊河惟豫州。
華陽、黑水惟梁州。
黑水、西河惟雍州。
意思就是:
冀州:從壺口開始施工以後,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脈。
濟水與黃河之間是兗州。
渤海和泰山之間是青州。
東海、泰山及淮河之間是徐州。
淮河與東海之間是揚州。
荊山與衡山的南面是荊州。
荊山、黃河之間是豫州。
華山南部到漢江之間是梁州。
黑水到西河之間是雍州。
由此可見,古代九州的劃分是根據“四瀆”和幾座名山來的,“四瀆”就是四條大河,也就是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幾座名山是泰山、衡山(今天安徽的天柱山)以及華山。
根據這些山河,劃分出來了九州,比如青州,就是濟水和黃河之間的區域。
而且我們可以看出,各大州的面積並不相等,也就是說,區域的劃分並不是按照面積等比例劃分的。
我做中華大地山河圖的時候,也參考了九州,比如“吳”板塊類似於揚州,“楚”板塊類似於荊州,“韓魏”板塊類似於豫州,“齊”板塊類似於青州+兗州+徐州,“趙”板塊類似於幷州(後來從冀州分出),“燕”板塊類似於冀州,“秦”板塊類似於雍州,“漢”和“蜀”板塊類似於梁州,當然了,還加上了“粵”板塊,這就是九宮格的來歷了,可以說是根據九州啟迪而來。
那麼,歐洲的山河標誌是哪些呢?
我覺得,除了天然的島嶼和半島之外,歐洲大陸可以根據大的河流和山脈來分割。
歐洲地形圖
說到河流,大家首先想到塞納河和泰晤士河,但是它們都在市區內,巴黎和倫敦,且太小了,類似於秦淮河,無法作為分界線,我們需要的是更大的河流。
塞納河畔
首先是兩條大河,萊茵河和多瑙河。
這兩條大河較為知名,且把歐洲大地天然分割為幾個板塊。
萊茵河
比如萊茵河,基本上是法國和德國的分界線,但是德國擁有萊茵河以西一部分土地。
多瑙河
多瑙河則成為了中歐和南歐、東南歐的分界線。
此外,還有奧得河,雖然是一條不起眼的河流,但是二戰之後確定的德國邊界以及德國和波蘭的界限就是這一條河流。
至於山脈,則主要是阿爾卑斯山脈,將中歐和南歐、西歐天然分隔開來。
阿爾卑斯山
此外,還有喀爾巴阡山脈,也是東歐的重要分界線。
喀爾巴阡山
有了山河,我們最終確定了山河圖。
歐洲大陸被分割為這樣幾塊。
我們把九宮格棋盤填補上文字,大家就清楚了。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小亞細亞半島,從名字就可以看出是屬於亞洲的,但是位於此處的土耳其地跨兩洲,不僅加入了北約和歐洲盃,而且還總以歐洲國家自居,且這裡和歐洲歷史聯絡很緊密,所以也加入了板塊中,特此說明。
有人說,這麼多區域,歐洲好複雜,記都記不住,這文章讓人怎麼看。
事實上,這確實是按照山川來分割的。
幾個半島不多說了,就說中間的十二宮格地區。
西部依次是荷比低地、西歐平原和法國南部山區及海濱地區,我們知道,荷蘭和比利時以前是一個整體的,或者整體也可以叫做尼德蘭,意思就是低地。
荷蘭
低地和西歐平原中間就是著名的阿登山區,德國幾次入侵法國都是走的這個地區。
法國的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區,或者說西歐平原更準確的說法是“巴黎盆地”。
巴黎
這是歐洲大陸西邊的三個結構。
再來看看中部。
最北邊是德國北部平原,與荷比低地正好透過萊茵河間隔開。柏林就位於北德平原。
柏林
德國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區,所以我們也知道,德語分為低地德語和高地德語,慕尼黑就位於南德山地。
慕尼黑
再南部就是阿爾卑斯山區,身為山區,卻因為距離主要的經濟中心都很靠近,這裡反而成為了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就是瑞士、奧地利等國所在地。
瑞士
然後再來看東部的幾個區域。
北部是波蘭平原,其實波蘭平原和北德平原是連在一起的,合稱波德平原,也叫作中歐平原,甚至很多時候是一個國家,只不過二戰之後被認為切割了,德國和波蘭以奧得河為界限。
波蘭
然後是捷克盆地,捷克正好三面環山,和西邊的德國以蘇臺德山脈間隔開,和東邊的斯洛伐克以西喀爾巴阡山間隔開,和北邊的德國地區則是波西米亞森林,歷史上蘇臺德地區也是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布拉格
再南部就是多瑙河平原,也叫作匈牙利平原,而這裡也透過多瑙河和其他的區域分割開。
布達佩斯
最後看最東邊的三個板塊。
北邊是東歐平原。也叫作俄羅斯平原,是世界第二大平原,俄羅斯西部、白俄羅斯、烏克蘭等都位於此平原,其實波羅的海三國倒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屬於波羅的海低地,但這裡也歸於東歐平原北部濱海地區。
然後就是喀爾巴阡山區和南喀爾巴阡山區,這樣一直延伸到巴爾幹半島。
羅馬尼亞
然後東部還有一個區域,就是南俄草原,不過再往東就是烏拉爾山脈了,就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南俄草原
好了,就此,我們得到了這些區域。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就像中國的圍棋盤用戰國七雄的名字命名地域一樣,下面也用簡稱。
我們用該區域主要的國家名字簡稱來命名。
用該區域的主要國家名來命名,就簡單多了,大家也一目瞭然。
我曾經寫過如果把中國類比歐洲,中國各省相當於哪些歐洲國家,哪裡是“德國”,哪裡是“法國”,哪裡是“義大利”,裡面就被歐洲和中國做了對比。
當時把地圖倒轉了一下,進行了類比,不過今天看來,歐洲和中國地理畢竟是不同的,不能簡單類比。
不過,這個棋盤格和中國棋盤格還是比較相似的,可以鏡面類比下。
拿中國的棋盤格來類比,荷蘭低地類似於“燕”、法國平原和布列塔尼半島類似於“齊”、南法類似於“吳”、至於西班牙,沒有類似的。而不列顛群島類似於“朝鮮”的板塊。
丹麥半島類似於內蒙古中部、北德平原類似於“趙”、南德山地類似於“魏韓”、阿爾卑斯山區類似於“楚”、亞平寧半島類似於“粵”。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類似於內蒙古西部與東北、波蘭平原類似於“秦”與“漢”、捷克盆地類似於“蜀”、匈牙利平原類似於“滇”。
東歐平原類似於“涼”、俄羅斯平原類似於“新疆”、烏克蘭類似於“青海”、羅馬尼亞類似於“西藏”、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暫沒有類似的,如果有,那也是超出了中國的棋盤格,類似於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地區了,下次論述東南亞棋盤格的時候可以類比下。
這麼一類比,好像歐洲和中國確實還是挺像的,德國幾次幾乎統一歐洲,確實是從位於波蘭平原的普魯士王國開始的,確實很像秦,但二戰之後,普魯士王國被徹底滅亡了,可以說,現在的德國已經不具備曾經的實力了。
只是娛樂啊,下面說正題。
下面,把歐洲從古至今的王國、帝國所佔據的棋盤格進行分析,看看哪個國家佔據得最多?
首先,歐洲第一個文明曙光是古希臘文明。
然而,古希臘的地盤小得可憐,只有巴爾幹半島南部一點區域和小亞細亞半島西邊的一點區域。
至於其他地區,則分部著各種民族,比如日耳曼人、凱爾特人等,不過當時的希臘人對於這些民族沒有任何的印象,統一把他們稱之為“塞西亞人”,也就是斯基泰人,並沒有把他們細分。
圖中的古代希臘只佔據了1個棋盤格,半個巴爾幹區域和半個小亞細亞區域。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
希臘人驍勇善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北部的馬其頓人在著名統帥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下,勢如破竹,滅掉了波斯帝國,一直打到印度附近,這個主要脫離了歐洲板塊,下次做亞洲棋盤格的時候可以說說。
電影《亞歷山大大帝》
至於義大利半島,東北部居住著伊特魯斯坎人,這個神秘的非印歐語系的民族,最終被中部的羅馬人同化。
緊接著,羅馬帝國橫空出世,不僅統一了希臘,而且征服了法國所在的高盧地區以及伊比利亞半島,甚至渡海征服了不列顛島。
而羅馬帝國一半的領土並不在歐洲,在西亞和北非,所以圖中只標註歐洲部分。
電影《天將雄獅》
至於北部,則生活著各種部落的日耳曼人,凱撒就注意到了這些日耳曼人,他還說,生活在萊茵河東邊的就是日耳曼人,而生活在萊茵河西邊的則是凱爾特人,以此來區分。而斯拉夫人,當時尚未被人認識。
透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見,羅馬帝國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多棋盤格,因為其領土有一半在西亞和北非,所謂的“地中海是我們的海”。
羅馬帝國在歐洲有9.5個棋盤格,即“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南法山區”、“西歐盆地”、“布列塔尼半島”、“阿爾卑斯山區”、“南喀爾巴阡山區”、“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半島”9個板塊以及半個“不列顛群島”板塊,我們知道,羅馬帝國征服的就是英格蘭,而廣大的凱爾特人則被趕去了半島北部,就形成了蘇格蘭,以及西部山區的威爾士和愛爾蘭島上的愛爾蘭。
而日耳曼人分佈廣泛,雖然當時並未形成自己的國家,但是日耳曼人佔據了8個棋盤格,當時日耳曼人人口是非常多了!
也就是說,為什麼日耳曼人能夠最終滅亡西羅馬帝國,並且今天的歐洲還是以日耳曼人為主,因為在羅馬帝國的時期,羅馬帝國擁有一半的西亞和北非土地,歐洲也不過只有9.5個棋盤格,而日耳曼人已經佔據了8個棋盤格之多了。
可是,再對比中國棋盤格,漢武帝時期,中國就佔據了15個棋盤格,而匈奴和鮮卑,則只佔據了2個棋盤格(外蒙古和內蒙古西部)。
棋盤格的對比,漢人和匈奴人是15:2,羅馬帝國和日耳曼人是9.5:8,這也更加證明了,為何歐洲被日耳曼化,而中國並沒有被匈奴化,因為漢人人口太多。
緊接著,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棋盤格就更少了。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羅馬帝國認識到了日耳曼人東部還有一個民族,他們稱之為“維內德人”,後來羅馬人普羅科皮烏斯用希臘語寫下了斯拉夫人這個稱呼,雖然一開始的意義指的是奴隸,卻成為了代指,用來代指日耳曼人更東邊的民族群體。
我們來看下棋盤格。
這個時候就比較豐富了。
當時最多的還是西羅馬帝國,6.5個棋盤格,而東羅馬帝國只有2個棋盤格,即“巴爾幹半島”區域和“”小亞細亞半島”區域,嚴格來說,巴爾幹半島北部的民族較為複雜,也不屬於東羅馬帝國,但這裡還是算入。
斯拉夫人在這裡佔據了5個棋盤格,日耳曼人這裡同樣佔據了5個棋盤格,顯示出勢均力敵。
而凱爾特人則比較慘,中歐的凱爾特人居住在奧地利、捷克等地,如博伊人等,都被羅馬人同化。西歐的凱爾特人主要在高盧,也就是法國,經過羅馬帝國數百年的統治,也被羅馬人同化,至於蘇格蘭和愛爾蘭,則至今居住著凱爾特人,還有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雖然這裡還屬於羅馬帝國統治,但一直頑強保持著自己的凱爾特人傳統,凱爾特人只佔據了1.5個棋盤格,即半個“不列顛群島”板塊和1個“布列塔尼半島”板塊。
電影《亞瑟王》
至於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地,不屬於以上的所有民族,應該是達契亞人,一種東歐民族和羅馬人的混血。
不過,我們前面發現,日耳曼人佔據了8個棋盤格,羅馬帝國在歐洲佔據了9.5個棋盤格。
如今日耳曼人佔據了5個棋盤格,西羅馬帝國在歐洲佔據了6.5個棋盤格,可以看出,日耳曼人和西羅馬帝國越來越能夠分庭抗禮了。
這預示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西羅馬帝國轟然倒塌。
羅馬城的毀滅
伴隨著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是日耳曼人大遷徙,紛紛從北歐遷徙到更為溫暖的南歐,並且建立了一個個王國,意外地完成了封建制。
此時,歐洲大地上,紛紛建立了一些小的王國。
到了五世紀末,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無獨有偶,當時的中華大地上,也經歷了民族大遷徙,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代,到了五世紀,中華大地正好也穩定了下來,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歐洲,和中國的北魏處於同一時代。
我們可以看出,歐洲有幾個小的王國,倒是日耳曼人建立的,有法蘭克王國、勃艮第王國、西哥特王國和東哥特王國,分別是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哥特人建立的,而中國的北魏則是鮮卑人建立的。
與中國類似的是,漢人王朝在南方,南朝宋,而羅馬人的國家也在東部,東羅馬帝國,但是東羅馬帝國的羅馬人並不多,主要是希臘人,後期也以希臘語為主了。
我們來看下此時的棋盤格。
這一時期的歐洲果然很混亂,我們還記得,五胡十六國後期,中華大地上最多有8個勢力集體。
巧合的是,當時的歐洲正好也是8個勢力集體,或者準確說,是9個。
棋盤格最多的是斯拉夫人,有5個棋盤格,主要在東歐,但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家。
其次是日耳曼人,有4個棋盤格,主要在北歐和中歐,也並未形成統一的國家。
法蘭克王國有2個棋盤格,“荷比低地”和“西歐平原”。
東哥特王國有2個棋盤格,“多瑙河平原”和“亞平寧半島”。
東羅馬帝國也只有2個棋盤格,“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
西哥特王國只有1.5個棋盤格,“伊比利亞半島”和半個“南法山區”。
勃艮第王國也有1.5個棋盤格,“阿爾卑斯山區”和半個“南法山區”。
至於凱爾特人,也居住在2個棋盤格,“”不列顛群島”和“布列塔尼半島”。
當時中國也有五胡,匈奴、鮮卑、羯、氐和羌,其中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就是建立北魏的鮮卑。
而當時歐洲也有五胡,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哥特人、倫巴第人和薩克森人,其中,薩克森人最終形成了德國等日耳曼民族,倫巴第人曾經入侵義大利北部的米蘭等地區,並且在此處居住了下來。
哥特人來勢洶洶,卻和匈奴人一樣, 最早消亡,文化水平最低。
勃艮第人居住在南法和阿爾卑斯山的山區,他們喜歡鑽研,十分細心,享受生活,一直生活到現在,今天的法國南部人和瑞士人應該就有勃艮第人的基因,勃艮第紅酒、勃艮第雞醬等都是勃艮第人的美食,至於瑞士的鐘錶行業,也是因為鑽研的勃艮第人而興旺。
瑞士鐘錶
而影響最大的就是法蘭克人,他們武力最為強盛,且就像北魏人遷居洛陽盆地一樣,他們最終選擇巴黎盆地作為首都,法蘭克王國最終消滅群雄,幾乎統一了歐洲,而“法蘭克人”這個名字也留了下來,就是今天的“法蘭西國”。
法蘭西島
就像北魏王國滅掉了後燕、北燕、北涼、夏國,統一北方一樣,法蘭克王國也滅掉了東哥特王國、勃艮第王國,最終幾乎統一了歐洲大陸。
那就是著名的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大帝也成為歐洲家喻戶曉的人物,成為了撲克牌4個老K之一(其餘三個是大衛王、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大帝)。
那麼,查理曼帝國在歐洲棋盤格中佔據多少棋盤格呢。
從棋盤格的範圍可以看出,查理曼大帝了不起,統一了幾乎整個西歐。
棋盤格最多的就是查理曼帝國,擁有10個棋盤格。
我們之前說,羅馬帝國疆域廣泛,面積巨大,但是有一半在西亞和北非,所以只有9.5個棋盤格。
而查理曼帝國,面積雖然比羅馬帝國小多了,卻主要在歐洲,而且擁有10個棋盤格,迄今為止最多的!
其次是斯拉夫人,4個棋盤格,不包括“南喀爾巴阡山區”,也就是羅馬尼亞所在地,但是圖中之所以不分隔開,是因為也有南斯拉夫人遷徙到了這裡,後面會說明。
其次是日耳曼人,居住著2.5個棋盤格(不包括在查理曼帝國統治下的德意志地區的日耳曼人),也就是“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半個“不列顛群島”板塊,此次日耳曼人遷徙到了英格蘭大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建立了七個王國,就在查理曼帝國崩潰後不僅,829年,七國統一成統一的日耳曼國家,稱為“英格蘭”,也就是“盎格魯人的土地”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東羅馬帝國還是佔據2個棋盤格,雖然6世紀的查士丁尼一度擴張到了義大利半島地區,但是現在東羅馬帝國又退縮回去了。
西班牙是另外的顏色,說出來令人咋舌,西班牙被阿拉伯帝國佔領了,而且還是數百年之久。
至於凱爾特人,還是佔據半個“不列顛群島”,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
可是,歷來這種依靠征服的廣袤土地往往會分裂,亞歷山大帝國分裂為四個部分:馬其頓王國、色雷斯王國、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國。蒙古帝國分裂為五個部分:金帳汗國、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元朝。
這一次,查理曼帝國也是一分為三,很像中國的東漢末年分三國。
最終形成了三個國家,西法蘭克王國,主要在今天的法國。東法蘭克王國,主要在今天的德國,義大利王國,主要在今天的義大利。
就此, 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由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主要的歐洲大陸三個國家。
我們來看下棋盤格。
這一時期也很混亂,圖中共有8個勢力,跟查理曼帝國統一前很相似,這樣看來,查理曼帝國倒是更像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了,統一前的北方大地上諸國並立,淝水之戰敗北之後,北方再度分裂。
本次棋盤格中,最多的是斯拉夫人,5.5個棋盤格,不僅包括了傳統的東歐範圍,而且深入到了巴爾幹半島地區,北部遷徙來很多南斯拉夫人。
其次是東法蘭克王國,今天德國的雛形,3.5個棋盤格,主要是中歐的德意志地區,還包括荷蘭地區。
其次是西法蘭克王國,今天法國的雛形,2.5個棋盤格,主要是今天的法國地區,還包括比利時地區,今天該地區也都是以法語為主。
北歐的日耳曼人佔據2.5個棋盤格,除了傳統北歐外,還包括半個“不列顛群島”板塊,南部的英格蘭王國已經是日耳曼人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了。
東羅馬帝國縮水成了2個棋盤格,丟失了半個“巴爾幹半島”板塊,但也佔據了一點義大利板塊南部的地區,比如西西里地區,多出了半個“亞平寧半島”板塊,正好還是2個。
凱爾特人佔據1.5個棋盤格,“布列塔尼半島”板塊和半個“不列顛群島”板塊。
匈牙利、羅馬尼亞和西班牙都是1個棋盤格,匈牙利此時是馬扎爾王國,羅馬尼亞則是達契亞人居住,當時叫做瓦拉幾亞人,西班牙則被阿拉伯帝國統治。
至於東哥特王國,最慘,只有0.5個棋盤格,半個“亞平寧半島”板塊。
到了公元10世紀,也就是相當於中國晚唐時期的時候,歐洲大陸又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們可以發現,歐洲的封建化程序迅速,各大主體民族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國,這一時期,歐洲王國之多,遠超五代十國時期的中國。
用棋盤格標註下。
結果發現,這一時期,歐洲國家之多,連畫圖軟體的顏料桶都不夠用了,全部用完不說,還有三種色彩不得不重複使用。
這一時期的歐洲,有18種勢力之多,是同時代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的兩倍。
棋盤格最多的是德意志王國,擁有3.5個棋盤格,今天的德意志、瑞士、奧地利以及荷蘭地區。
其次是俄羅斯王國,擁有3個棋盤格,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地區。
其次是法蘭西王國,擁有3個棋盤格,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等,基本上等於今天說法語的地區,同時,還包括西班牙北部加泰羅尼亞地區,即巴塞羅那所在地,但是法國東南部和瑞士法語區,這個時候還有一個勃艮第王國,暫時未被統一。
其次是匈牙利王國,擁有2個棋盤格,除了擁有匈牙利,其實還擁有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人,畢竟14世紀,瓦拉幾亞才正式建立王國,這個時候其實還是受到匈牙利的統治。
也就是說,到了10世紀,其實歐洲大陸已經形成了四個大國,即德意志、俄羅斯、法蘭西和匈牙利,除了匈牙利之外,其餘三個,至今依然是歐洲大國,說明一千年前,其實實力早就已經劃分好了。
其次是東羅馬帝國,擁有1.5個棋盤格,有半個巴爾幹半島地區已經失去,南斯拉夫人建立了一系列王國,比如塞爾維亞王國等。
其次有三個民族國家佔據了1個棋盤格,即丹麥王國、波蘭王國和捷克王國,這三個民族此時已經誕生。
有5個國家佔據了0.5個棋盤格,即英格蘭王國、萊昂王國、倫巴第王國、挪威王國和瑞典王國,其餘的半格分別是凱爾特人、阿拉伯人以及義大利其他王國,萊昂王國就是今天葡萄牙的前身。此時,這些民族也已經形成。
所以,雖然棋盤格看著很亂,但其實今天歐洲主要的國家和民族幾乎都已經在此時封建化的過程中形成。
此時歐洲棋盤格最多的是德意志王國,果然德意志王國實力最為強大,擁有數量眾多的日耳曼人,位居歐洲之中的有利地位,可以左右出擊。
因此,到了11世紀,誕生了歐洲中世紀幾乎唯一的帝國——神聖羅馬帝國。
為什麼歐洲王國很多,帝國卻很少呢,甚至英格蘭,一直都只是王國,後來英國女王只能加冕印度皇帝。
這是因為歐洲中世紀神權至上,基督教佔據統治地位,王國要想晉升為帝國,必須得到教皇的加冕,而教皇如果看誰不爽,就不為他加冕,所以帝國少之又少。
後來新教國家已經不信這一套了,比如德意志帝國就在巴黎凡爾賽宮自己給自己加冕。但遭到很多歐洲國家的嗤笑。
但是天主教國家還是嚴格按照這一套,比如拿破崙當皇帝,就必須得到教皇的加冕,有一副著名的油畫就顯示了這一場面,拿破崙直接奪過皇冠戴上。
而這一時期,歐洲誕生了一個帝國,那就是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南征北戰,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就此以德意志王國為基礎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提到神聖羅馬帝國,我們都是抱著嘲笑的態度,想到伏爾泰的評價,這個國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前者是對的,後者也是對的,畢竟這個國家是日耳曼人為主體,但是這個國家只是後期喪失了權力,在建立初期的前幾百年,還是有權力的,是一個君主制國家,所以我們到了14世紀,就不在棋盤格上畫出它了,還是以各個王國來畫出。
12-13世紀就是中國的宋朝時代,這一時期的歐洲各國,棋盤格還是差不多,但是神聖羅馬帝國橫空出世,所以我們在圖中畫出神聖羅馬帝國的棋盤格範圍。
我們發現,神聖羅馬帝國出現後,部分治癒了我們的強迫症。
圖中的色彩少了很多。
但依然有著16種色彩之多,看來還是挺多的。
擁有棋盤格最多的自然是神聖羅馬帝國,擁有5.5個棋盤格,包括今天的德意志、瑞士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北部、法蘭西東南部和荷蘭。
其次是俄羅斯王國和法蘭西王國,還是擁有3個棋盤格。
其餘的跟一兩百年前一樣,不再贅述。
不同的是東羅馬帝國又變小了,只有1個棋盤格了,東部崛起了奧斯曼帝國,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國,是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一個國家,起初版圖很小,只在小亞細亞東部荒無人煙的高原上游牧,誰也沒想到,這個國家會終結東羅馬帝國。
那麼,一百年後的歐洲,又將如何呢?
到了17世紀,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即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讓作為主戰場的德意志一片荒蕪,滿目瘡痍。
1648年,戰爭結束,歐洲各方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就此奠定了民族國家的基礎,從此之後,歐洲的各民族國家得到了法理的承認。
那麼,距離上一次已經300年了,300年過去了,此時的歐洲大陸上又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我們發現,這300年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300年,14世紀初,歐洲還在進行著英法百年戰爭,神聖羅馬帝國還能維持著起碼的統治,阿拉伯帝國還統治著西班牙,東羅馬帝國還存在著。
到了1648年,一個300年前穿越過來的歐洲人肯定不認識此時的歐洲了,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各自完成了統一,建立了王權。
西班牙驅逐了阿拉伯人,光復了全部領土,征服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土地,還透過皇位繼承的關係取得了尼德蘭的領土,後來北部的荷蘭又獨立了。
波蘭立陶宛王國合併後,擁有東歐的大片領土,但也面臨著崩潰。
德意志和義大利繼續四分五裂。
最引人注目的是,東羅馬帝國滅亡了,而整個東南歐居然被一個伊斯蘭國家統治著,奧斯曼帝國。
可以說,伊斯蘭勢力從西南部的西班牙被驅逐,但是又進入了歐洲的東南部。
我們來看下此時的棋盤格。
這一時期的棋盤格有點複雜。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奧斯曼帝國,擁有3.5個棋盤格,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半島、羅馬尼亞草原和山地、匈牙利平原,都在奧斯曼帝國管轄下。
其次的是法蘭西王國,擁有3個棋盤格,今天的法國地區已經基本上成形。此時,路易十四在位僅僅五年,而他將在位72年之久,和同時代東方在位61年的康熙遙相輝映,皇權發揮到了極致。
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居然也擁有3個棋盤格,這個透過聯姻建立的國家,擁有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廣袤領土。
丹麥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本土各自擁有1.5個棋盤格,丹麥此時和挪威合併。神聖羅馬帝國本土只有奧地利和捷克地區了。
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佔據0.5個棋盤格,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分別佔據0.5個棋盤格,荷蘭和西屬尼德蘭分別佔據0.5個棋盤格,這裡就不把西屬尼德蘭加在西班牙上了,就算加了,也只有1個棋盤格而已。瑞典王國佔據0.5個棋盤格。
比較複雜的是德意志和義大利的情況,諸國並立,德意志有勃蘭登堡侯國、薩克森公國、巴伐利亞公國等,中部的法蘭克尼亞公國和施瓦本公國已經解體,分別被維爾茨堡主教和符騰堡公國等管轄著。
義大利有米蘭公國、熱那亞共和國、薩伏伊公國、威尼斯共和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教皇國、那不勒斯王國和西西里王國,整個義大利分成了八大塊。
也就是說,不管是德意志還是義大利,此時領土上有6-8個國家之多,還不包括一系列主教領地,而德意志僅僅2個棋盤格,義大利僅僅1個棋盤格,這些國家領土之小,可以忽略不計了,這些國家有點像五代十國的南平,僅僅只有0.1個棋盤格。
同時,還有一個小國,雖然領土不大,卻歷史悠久,那就是瑞士,瑞士同盟作為共和國,早在14世紀初就已經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國之一。
這一時期的歐洲,很像五代十國時期破碎的中國大地一樣。
而到了18世紀末,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歐洲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我們驚訝地發現,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依然存在,整個歐洲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勢力範圍最大的依然是奧斯曼帝國,擁有3.5個棋盤格,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半島、羅馬尼亞草原以及烏克蘭南部,今天引起爭議的克里米亞半島,都在奧斯曼帝國管轄下,但是奧斯曼帝國丟失了匈牙利的領土。
其次的是法蘭西王國,擁有3個棋盤格,今天的法國地區已經基本上成形。法國王權達到了頂點。
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居然也擁有3個棋盤格,這個透過聯姻建立的國家,擁有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廣袤領土,且依然存在。
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本土擁有2.5個棋盤格,即捷克板塊、匈牙利板塊以及半個中歐山區板塊,即本土奧地利板塊。
丹麥王國依然擁有1.5個棋盤格,英格蘭王國好不容易透過合併完成了不列顛群島的統一,第一次擁有了1個棋盤格,俄羅斯王國擁有1個棋盤格,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佔據0.5個棋盤格,荷蘭佔據0.5個棋盤格,瑞典王國佔據0.5個棋盤格,這些沒有變化。
德意志和義大利依然四分五裂,德意志的勃蘭登堡侯國、薩克森公國、巴伐利亞公國等依然存在,北德多出來了漢諾威選帝侯國。
義大利有米蘭公國、熱那亞共和國、薩伏伊公國、威尼斯共和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教皇國、兩西西里王國,不過薩伏伊公國目前已經變成了撒丁王國,並且成為一大強國,日後也會完成統一義大利的偉業。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時普魯士王國已經建立,普魯士王國是由東征波羅的海的條頓騎士團建立的,1701年建國,後來和勃蘭登堡侯國合併,這個國家比較特殊,勃蘭登堡侯國位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而普魯士王國大部分領土位於波蘭王國境內,不過誰也沒想到這個國家會完成統一德意志的大業。
而注意這一年,1763年,此時七年戰爭已經打完,雖然普魯士被打得一片狼藉,但是守住了西里西亞,腓特烈大帝的軍事才能被人稱頌,普魯士成為列強。
我也寫過普魯士的系列科普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看下。
這一時期的德意志地圖比較複雜,看這張圖可能更好理解,大家可以看出,此時的德意志地圖之破碎,統一大業迫在眉睫。
普魯士國旗
腓特烈大帝
那麼,下個世紀,歐洲會發生什麼大事呢,歐洲的版圖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19世紀,註定是拿破崙的世紀。
這個小個子崛起於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席捲了全歐洲,歐洲的版圖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而他則生如夏花,雖然最終失敗,但是掀起了數百年來歐洲的最高潮。
此時的歐洲大陸,棋盤格是這樣的。
此時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版圖巨大,同時,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下令正式解體,廣大的德意志土地上是一個鬆散的萊茵同盟,往往認為這也是法蘭西帝國的僕從國,所以這裡也劃入。
我們發現,經過拿破崙這麼一番折騰,歐洲的地圖清爽了許多。
此前的歐洲大陸上有20種色彩,如今只有12種色彩了,雖然看上去還是很多,但是主要的大國已經出現了。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法蘭西第一帝國,擁有6.5個棋盤格,法國、荷蘭、比利時、德意志、義大利北部都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領土,或者說是僕從國。
其次的是俄羅斯帝國,擁有4個棋盤格,包括瑞典割讓的芬蘭也是其領土。自從彼得大帝改革,1721年加冕為皇帝,稱為第三羅馬。波蘭立陶宛大公國解體後,整個東歐再也沒有俄羅斯帝國的對手了,而這只是歐洲部分,如果算上亞洲部分,俄羅斯帝國至少10個棋盤格也不止。
奧斯曼帝國擁有3個棋盤格,即小亞細亞板塊、巴爾幹半島板塊和羅馬尼亞板塊,不過奧斯曼帝國地跨三大洲,它還擁有西亞和北非的領土,都算上,應該有8個棋盤格之多,但此時已經走了下坡路。
丹麥王國依然擁有1.5個棋盤格、英格蘭王國擁有1個棋盤格、波蘭在拿破崙的手下復國。波蘭、西班牙、葡萄牙都佔據0.5個棋盤格,瑞士依然存在,而義大利區域性統一,第一次誕生了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後來一敗於萊比錫,二敗於滑鐵盧,即便是復辟了,也沒用,徹底失敗了。
不過法蘭西王國依然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國。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在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的精心組織下,給歐洲劃分了勢力範圍,梅特涅開心地說,這是最理想的國界線。
普魯士王國喪失了很多權利,為了補償,奧地利把鳥不生蛋且支離破碎數百年的萊茵河地區給了普魯士,普魯士意外在這裡發現了鐵礦和煤礦,建立了世界上著名的魯爾工業區,依靠著發動機,最終普魯士完成了工業革命,鐵與血統一了德意志,則是奧地利做夢也想不到的。
依靠著擊敗拿破崙,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成為世界兩大超級大國。
此時的棋盤格是這樣的。
大家可以看出,此時的歐洲地圖越來越順眼了。
這就是拿破崙的功勞,把歐洲攪得天翻地覆,結果歐洲大地上只有這些大國了。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俄羅斯帝國,擁有3.5個棋盤格,而這只是歐洲部分,如果算上亞洲部分,俄羅斯帝國至少10個棋盤格也不止。
其次的是法蘭西王國和奧斯曼帝國,巧得很,這兩個冤家都是擁有3個棋盤格。
其次是奧地利帝國擁有2.5個棋盤格,依然是捷克、匈牙利和奧地利。
大英帝國、丹麥王國、荷蘭王國擁有1個棋盤格,有人說,荷蘭怎麼不聲不響地統一了,事實上荷蘭王國這是人為的產物,北部新教的荷蘭和南部天主教的比利時完全融合不到一起,比利時後來又獨立了。
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國、普魯士王國依然都是0.5個棋盤格,此時的義大利土地上還有威尼斯、教皇國、兩西西里王國等。德意志土地上也依然有漢諾威、薩克森、巴伐利亞等。灰色的部分依然是悶聲發大財的瑞士。
義大利和德意志期盼著統一!
雖然19世紀中期的大事件是1848年革命,該事件影響深遠,但是對於版圖並無太大改變。
真正發生改變的是1870年代,德意志和義大利終於完成了統一。歐洲誕生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和義大利王國。
因此,我們直接來到該版圖衝突的前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此時的歐洲大陸上,是什麼樣的棋盤格呢?
我們發現,歐洲的國家確實越來越少了,不過這張圖上依然有14種色彩。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俄羅斯帝國,擁有4.5個棋盤格,而這只是歐洲部分,如果算上亞洲部分,俄羅斯帝國至少12個棋盤格也不止。
其次的是法蘭西共和國和奧匈帝國,巧得很,這兩個冤家都是擁有3個棋盤格。
此前,法國就擁有3個棋盤格了,那個時候和它相等的是奧斯曼帝國,此時奧斯曼帝國已經衰落,奧匈帝國強大起來,不僅擁有捷克、匈牙利和奧地利,還擁有巴爾幹半島的一半地區,比如說薩拉熱窩,而這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德意志第二帝國擁有2個棋盤格,且實力強勁,對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發起挑戰。
奧斯曼帝國持續衰弱,尤其是希臘的獨立,讓它元氣大傷,目前只有1.5個棋盤格,世界範圍內,也僅僅只有2.5個差不多,埃及也已經獨立。
大英帝國、丹麥王國、義大利王國擁有1個棋盤格,義大利費了好大的勁統一,但也只是一個棋盤格而已。
也就是說,除了丹麥,今天歐洲的六大強國已經出來了:俄羅斯、法國、奧匈、德國、英國、義大利。而除了奧匈帝國解體之外,其餘五個今天依然是大國。不過這六大強國和美國、日本一起組成了八國聯軍,一起侵略過中國,令人憤慨。
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希臘都是0.5個棋盤格,這些都是今天歐洲中等國家的代表。灰色的部分依然是悶聲發大財的瑞士。
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廝殺,歐洲發生了劇烈變化,作為戰敗國的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全部解體。
而協約國中,俄羅斯帝國也解體,但與此同時,誕生了更加強大且龐大的蘇聯。
其餘的倒是沒多大變化。不過大英帝國雖然征服了全球,但是陰溝裡翻了船,愛爾蘭獨立了,不過真正完全獨立是二戰之後,所以這裡依然算英國。
此時歐洲共有22種色彩,又恢復到了諸國並立的時期。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蘇聯,擁有3.5個棋盤格,還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而這只是歐洲部分,如果算上亞洲部分,蘇聯至少12個棋盤格也不止。
其次的是法國,依然擁有擁有3個棋盤格。說起來幸運的是,曾經和它一同擁有過3個棋盤格的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先後解體了,但是法國依然存在。
德國擁有2個棋盤格,但是割讓了一些領土給波蘭,所以懷恨在心,為了收復但澤,預示著戰爭依然沒有結束。
此次誕生了很多國家。
英國、丹麥、義大利、匈牙利、土耳其擁有1個棋盤格,算是比較強大的國家。其中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解體後,還能擁有1個棋盤格的就是匈牙利和土耳其了,依然是強國。
挪威、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塞爾維亞等都是0.5個棋盤格,這些都是今天歐洲中等國家的代表。灰色的部分依然是悶聲發大財的瑞士,萬古不變。
那麼二戰時期,瘋狂的希特勒以及德意志第三帝國,會把歐洲變成什麼樣子呢?
不過這裡把僕從國和盟國也算上了,真正的面積是這樣的。
這就是第三帝國最強大時期的面積。
如果總是這樣的話,歐洲的地圖倒是簡單了。
我們來看下這個時候的歐洲棋盤格範圍。
勢力範圍最大的是納粹德國,也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國,我們看到,不算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盟友,單就其佔領面積來看,德意志第三帝國最多擁有12個棋盤格,即法國三個、德國2個、奧地利半個、捷克、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丹麥、荷蘭以及半個挪威,甚至巴爾幹的部分領土。
而旁邊的一些國家幾乎忽略不計了,義大利、土耳其、匈牙利和蘇聯各佔據1個棋盤格,英國、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各佔據0.5個棋盤格,瑞士還是永久中立,此次瑞典也是中立。
不過,納粹德國也只是曇花一現,在美蘇夾擊下滅亡,歐洲統一大業如一場夢破碎。因此回到開頭的問題,歐洲歷史上佔據歐洲地區棋盤格最多的就是納粹德國,只不過不太好宣傳。
二戰之後,歐洲的版圖幾乎又恢復了二戰前的樣子。
此時的歐洲地圖,幾乎與今天的一樣了。
此時的歐洲地圖來看,只論歐洲部分。勢力範圍最大的是蘇聯和法國,都有3個棋盤格。所以以法國為主,後來成立了歐盟,與之抗衡。
其次是聯邦德國,擁有1.5個棋盤格,半個北德和整個南德,而東德,其實只擁有半個北德而已。
大家看地圖,整個南德,包括經濟發達的巴伐利亞,其實是在西德的,這也保證了西德的經濟永遠超過東德一籌。
其餘的國家,基本上沒有超過1個棋盤格的,只有義大利、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丹麥是1個棋盤格,其餘的幾乎都是半個棋盤格。
所以歐洲二戰後變得更加破碎,更加弱小了,西德還算是比較大的國家,所以和法國一同,成為了歐盟的組建者。
而這與今天的歐洲地圖幾乎一樣,只不過今天的德國統一了,蘇聯卻解體了。
如果畫在棋盤格上,就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今天的歐洲,勢力範圍最大的是法國,擁有3個棋盤格,其次是德國,擁有2個棋盤格,而這兩國也是在歐洲最具有分量的國家。
俄羅斯雖然依然擁有8個棋盤格,但在歐洲僅僅只有1個,或者1.5個,在歐洲的話語權並不大。
義大利、土耳其、丹麥、波蘭、烏克蘭和匈牙利都擁有1個棋盤格,今天依然是大國,當然了,英國和西班牙雖然一直是半個棋盤格,當然也是大國。
歐洲變得越來越分裂了。
下面,回到歐洲最初的棋盤格,在裡面標上今天的國家,這就是今天的歐洲了。
好了,歐洲所有的國家都填寫完畢了。
透過這篇文章,再回顧下中華大地的棋盤格,感慨萬千。
一直以來,人們總說歐洲地理和中國長得不同,不可類比。
然而,變成棋盤格後,卻很方便類比了。
類比後我們發現,荷蘭類似於燕、法國和布列塔尼類似於齊、南法類似於吳、不列顛類似於朝鮮、丹麥類似於內蒙古、北德類似於趙,南德類似於魏韓、瑞士奧地利類似於楚。義大利類似於粵、北歐類似於東北、波蘭類似於秦、捷克類似於蜀、匈牙利類似於滇、白俄羅斯類似於涼州、俄羅斯類似於新疆 、烏克蘭類似於青海、羅馬尼亞類似於西藏,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那已經類似於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了。
如果這麼來類比的話。
我們不禁有一個問題要問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大致相當於歐洲統一了哪些地方?
秦始皇
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已經擁有了11塊地盤。
這類似於發源于波蘭平原和波羅的海的普魯士王國(類似於秦),統一了巴蜀(捷克),統一了德國南部(韓魏)和德國北部(趙),然後統一了瑞士和奧地利和法國南部(楚和吳),統一了荷蘭和比利時(燕),統一了法國北部(齊)。隨後統一了義大利(百越),又統一了丹麥(河套)。
也就是說,秦始皇完成的統一倒真的和希特勒頗為相似,希特勒也是統一了捷克,統一了奧地利,統一了法國,統一了荷蘭和比利時,統一了丹麥,當然了義大利本來就是他的盟友。
希特勒
當然了,我沒有絲毫貶低秦始皇的意思,相反,我覺得和希特勒類比,秦始皇更顯偉大,希特勒沒能統一歐洲,秦始皇做到了統一華夏,而且統一隻是秦始皇一半的功勞,他還有“車同軌書同文”的政治舉措以及皇帝制度,保證了大一統,而這些是希特勒沒有來得及做到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統一不可能不流血,當然了,希特勒的種族滅絕還是做的太過了,需要譴責。
那麼,秦朝滅亡了,劉邦建立漢朝,就類似於德意志第三帝國崩潰了,出生於法國的戴高樂重新統一了歐洲,並且不是定都洛陽盆地(巴黎盆地),卻定都老秦人的地方——長安(柏林)。
戴高樂和劉邦
那麼,漢武帝開疆拓土,在歐洲歷史上相當於什麼範圍呢?
漢武帝
漢武帝開疆拓土,中華大地擁有了15個棋盤格,我們發現,和秦始皇的11個棋盤格相比,開疆拓土了4個棋盤格,即雲南、朝鮮、涼州和新疆。
那麼在歐洲歷史上,就類似於戴高樂建立了歐洲聯盟。戴高樂二世和戴高樂三世休養生息,文景之治後,戴高樂四世開始反擊,統一了匈牙利、英國、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功績等於統一了歐洲大陸,漢武帝的功績等於進一步開拓,統一了英國和俄羅斯。
至今歐洲也無人做到這個程度。
因此,我們更應該感激先人給中華大地留下的土地。這也是本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