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可以理解為通俗易懂,但是言簡意賅的話語。俗話因為通俗易懂,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流傳,也因為俗話言簡意賅,寓意深厚,所以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俗話是古人對於日常生產生活的一種總結,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因為俗話來源於生活,作用於生活,因此俗話所涵蓋的範圍比較廣泛,其中就有包括飲食,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何深意?
第一、男怕柿子女怕梨
1、從養生的角度解讀。
·由於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因此古人防範於未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養生,相關的屬於不在少數,例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日一棗,長生不老”、“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等等。從養生的角度解讀,這句俗話的意思很淺顯,認為男子要慎吃柿子,而女子要慎吃梨,其中,柿子被誤認為是一種比較難以消化的食物,男子在外應酬比較多,因此,不可因為吃了柿子,而損害消化功能,此外,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還會有結石的風險。而女子則屬於陰寒體質,恰巧梨也是性寒的屬性,因此,女子不可以因吃梨,導致身體寒上加寒,影響健康。
2、從寓意的角度去解讀。
說起柿子,人們容易想到一個名詞——“軟柿子”,柿子放久了,則會變軟,軟柿子意味著任人拿捏,而古人認為,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做人要有骨氣,不可當軟柿子。說起梨,人們則會想到一個成語——“梨花帶雨”,古人也認為,女子可以表現得比較陰柔嬌羞,但是不可以如林黛玉般,病態的梨花帶雨。
3、從諧音的角度去解讀。
眾所周知,古人比較注重諧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會盡量避免不吉利的諧音。“柿子”的諧音,其實就是“失子”,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古代的男性而言,失子則是最大的不孝。明末清初的才子金聖嘆在哭廟案時,寫下一則對聯,下聯是“梨兒腹內酸”,可見“梨”便是諧音“離”,
而古代封建禮教的壓制之下,女子一旦被休妻了,就很難再嫁得出去,而且聲名也受損,因此,俗話中的“梨”,有離婚,休妻的意思。
那麼,你覺得以上三種解釋,哪種更加合理呢?歡迎評論交流。
第二、母豬最怕西瓜皮
這句俗話的難度,難在上半句,至於下半句,則比較好解釋。家豬是古人生活中,最為重要的牲畜,家豬雖然是雜食性的,但是在投餵食物時,也需要注意。西瓜瓤是屬於熱性的,而西瓜皮則屬於寒性,農村飼養的豬仔大多數是自我繁殖的,如果餵養母豬西瓜皮,則會影響母豬繁殖,嚴重還會導致流產。
總結:
俗話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俗話尤其存在的道理,對待俗話,不能一味得反駁,當然,也有一些俗話不能與時俱進,存在偏頗之處,對待俗話也不能一成不變地接受,因此,正確對待俗話的態度,應該是辯證的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