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開啟局面的華北部隊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國又展開了解放戰爭。不過在解放戰爭當中,我國處於晉察冀地區的華北部隊卻遲遲無法開啟局面,基本沒有獲得什麼大的勝利。於是朱德元帥在1947年4月前往河北保定,視察華北部隊並對這支部隊進行改革。
華北部隊落後的基礎
朱老總在到達保定後,很快認識到了華北部隊遲遲打不開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後勤能力差。除開東三省,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一個被日軍侵略的地區。在日寇全面侵華的數年裡,日軍對華北地區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掃蕩,導致華北地區受破壞嚴重,不管是農業還是工業都沒有基礎。
像負責東北地區的第四野戰軍,在取得東北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大連各兵工廠的生產工作。四野由此才獲得了大量武器,成為四支野戰軍中最強大的一支。但是華北部隊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他們趕跑日本人後華北啥都不剩,他們只能從頭開始建設。
更要命的是,華北部隊在當地還沒啥群眾基礎。當時的華北有很多地區是日軍的直接控制局,我軍在華北的革命根據地稀碎,一直到抗日戰爭後期才連成一片。這就導致我軍一直無法在華北的廣大地區建立有效的政權,當地百姓對於我軍也不瞭解,對我軍的支援力度不大。
華北部隊機構零散
此外,朱老總還認為華北部隊吃飯的人多,打仗的人少。我軍在華北的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軍的掃蕩,在日軍強大我軍弱小的狀態下,我軍不得不化整為零,讓每一個根據地的駐軍都有自己的後勤、醫療等部隊。
這就導致華北部隊看起來人數不少,但全都是一些游擊隊性質的小股部隊,每一支部隊細分下來實際拿槍的人並不多,有大量的人員得為自己所在的部隊負責後勤等方面的工作。於是就有了朱老總那句“吃飯的人多,打仗的人少”。
相比較之下,四野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四野有自己全軍的兵工廠,有全軍的後勤、醫療、練兵等等機構,整支軍隊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軍隊中每一個機構都能以最小的規模發揮出最大的用處。但是華北部隊零散的狀態讓他們不得不擁有數量巨大的後勤機構,即使每一個後勤機構的規模都很小,但加起來人數也會非常巨大。
於是朱老總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改革,將華北部隊整合起來,建立華北地區統一的金融、軍工以及後勤體系,在醫療、伙食、軍需等方面裁剪規模,達成統一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