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期遼寧人民赴朝支前歷史研究
盧 驊
摘要:在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中,遼寧人民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主要表現在:遼寧參軍參戰人數最多,戰功卓著;支前運動貢獻大,竭盡全力。赴朝參戰支前的遼寧兒女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共產黨員、青年團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危急時刻衝鋒在前,克服一切困難,保證完成各項支前任務,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化作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關鍵詞:遼寧;抗美援朝;參軍參戰;研究
1950年10月-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為維護世界和平而進行的一場偉大的正義戰爭。這場戰爭歷時時間久,長達兩年零九個月;戰爭波及地區廣,涉及人口多,被稱為二戰以後規模最大、戰事最為慘烈的區域性戰爭,也是美國建國以來惟一沒有打贏的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以舉國之力打贏了這場戰爭。遼寧各族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為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遼寧人民承擔的抗美援朝戰勤任務十分繁重而緊迫。據統計,從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遼寧組織動員幾十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有246萬人參加抗美援朝各種戰勤工作。整個戰爭期間,共前運各種物資270.8萬噸,9500多種,其中主食142.1萬噸,副食32.2萬噸,馬料16.6萬噸,被服5.7萬噸,各種裝具1.6萬噸,汽油、坦克油和附油26.1萬噸,各種槍319933支(挺)(約合1098噸),各種炮13416門(約合724噸),各種彈藥25.8萬噸,軍械裝具519噸,擦洗油材料918噸,各種汽車22028輛(約合48149噸),手推車77550輛(約合6251噸),車材16118噸,營建材料36618噸,衛生藥品、器材11147噸,獸醫藥品、器材200噸,日用品81390噸。(《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聯勤部部史》第一卷,2004年8月版,第357-358頁。)上述軍需物資和裝備,既需要國內生產,更需要透過遼寧地區運往前線。在生產和前送這些軍需物資裝備方面,遼寧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竭盡全力,保證了前方需要和戰爭勝利。主要表現在:
(一)組建東北地區黨政軍民四位一體的戰時後勤保障體制,統一排程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
志願軍出國作戰之前,東北地區即著手建立黨政軍民四位一體的戰時後勤保障體制。1950年7月15日,東北地區即在瀋陽成立支前司令部。10月8日,毛澤東主席在《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中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的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排程指揮並負責保證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1月版,第543頁。)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在志願軍後勤保障方面,建立了東北地區黨政軍民四位一體的戰時後勤保障體制,即由東北區各省市縣黨政領導同志兼任同級軍區或武裝部門的政治和業務領導職務,以統一排程指揮抗美援朝的後勤保障工作。譬如,東北局抽調6名委員、東北人民政府抽調4名部長,專門從事志願軍後勤工作。東北地區6省的主要負責人均主管支前工作。其中,由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崗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由東北局秘書長張明遠兼任東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由東北人民政府農林部部長杜者蘅兼任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志願軍前線後勤指揮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聯勤部部史》第一卷,2004年8月版,第230頁。)
為了保障前方戰事需要,遼東、遼西兩省和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等市民政廳(局)設立戰勤處;各縣民政科設戰勤股;區政府設戰勤助理員;村設戰勤委員;從省(市)到縣、區、村都增設戰勤機構,形成了抗美援朝的戰勤網路,專門從事支前工作。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張啟龍親自動員和部署抗美援朝的後勤供應工作。1950年7月,當中央軍委決定組成東北邊防軍開赴遼寧時,中共遼東省委、省人民政府組成支前工作隊,到遼陽、鳳城、安東等縣,籌集糧草,保證邊防軍的需要。在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後,又組成包括公安、商業、糧食、供銷等單位負責人在內的供應委員會,全力以赴籌集糧食和各項供應,以滿足志願軍的需要。(《當代遼寧簡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48-49頁。)
(二)鐵路、公路、人力、畜力運輸一起上,建成打不垮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為解決後勤人力不足的問題,遼寧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志願前往朝鮮前線,從事各種戰地服務工作。有的擔負彈藥、物資的裝卸運輸,有的負責運送傷病人員,均表現得十分出色。
民工和擔架隊在支援前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遼寧人民在抗美援朝初期,根據志願軍出國作戰的需要,組織了8011副擔架,50070人,赴朝直接支援戰爭;1950年11月,又組織了1000副基幹擔架和6703名人員赴朝執行任務。1951年1月,又根據戰爭的需要,組成5個精幹靈活的半軍事化的擔架團(共2160副擔架,10900人)。經過短期訓練後,赴朝長期隨軍執行戰勤任務。為了滿足戰爭的多方面需要,遼寧還動員了醫務人員、汽車司機、鐵路員工、翻譯、船工等技術人員3萬餘人奔赴朝鮮,隨軍服務。據統計,遼寧自1950年10月志願軍出國作戰,到1953年7月朝鮮停戰,先後共動員246.2萬人次(1951年遼寧人口為1888.8萬人)參加抗美援朝的各種戰勤工作,有力地保證了前線作戰對各種物資和人力的需要,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當代遼寧簡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49頁。)
遼寧赴朝支前人員在山路崎嶇、敵機轟炸、生活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夜以繼日地從事繁重的工作,出現了許多英雄模範和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本溪民工支前隊在朝鮮擔負從間裡到西浦40公里路段裝卸和運輸任務。為使祖國運來的物資不被敵機炸燬,他們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刨凍土,挖坑道,把武器、彈藥、汽油、糧食等全部搬運到山洞內隱蔽起來。一次,裝卸線上進來一列裝滿汽油的火車,有一節車廂的汽油桶被敵機打中起火,油桶就要爆炸。隊長魏守國帶領大家頂著烈火,硬是把車廂的掛鉤摘開,將隨時可能爆炸的車廂,推到安全地帶,避免了一場重大損失。盤山縣組織的擔架隊,一開始就明確宣佈:“脫離生產,隨軍行動,戰爭結束再回家。”在1951年5月第5次戰役緊張之際,他們接到命令,到金剛山地區轉移傷、病員。這時,敵軍正在向金剛山地區反撲,形勢萬分緊急。這裡2000餘名傷員必須立即轉移。擔架隊員緊張地投入搶運傷員的戰鬥。他們把輕傷員抬上汽車,由志願軍部隊馬上運走;重傷員,就由擔架隊員抬著轉移。正當他們緊急搶運時,敵機前來轟炸,敵人的地面炮火也不斷地襲來。擔架隊員們全然不顧,堅持繼續搶運傷員。這次搶運傷員,一副擔架最多的抬過20多名。醫生馬述文頭部受傷,隊員們要用擔架抬著他轉移。他堅決不肯,忍著傷痛去搶救傷員。經他包紮處理的傷員達150多人。(《當代遼寧簡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50頁。)
汽車運輸較好地保障了作戰需要。戰爭期間,志願軍汽車部隊共完成200萬臺次、480萬噸物資、3.2億公里的前送任務,回運了大批傷病員,較好地保障了作戰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聯勤部部史》第一卷,2004年8月版,第302頁。)志願軍汽車部隊有很多汽車是遼寧選派的,司機和助手也有很多是遼寧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山汽車團”,即志願軍汽車暫編第11團,1950年11月,由瀋陽、旅大兩市汽車大隊合併編成,有150輛汽車、300名司(機)助(手)人員。他們進入朝鮮國境後,編入部隊建制,過著嚴格的軍事生活,執行繁重的軍運任務。他們在敵機轟炸掃射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條件下,把一車車軍需物資送往前線。該團司機楊自立駕駛汽車從1951年6月到1952年2月,共出車223天,行程兩萬餘公里,不但及時完成了軍運任務,而且超額運載99.14噸,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1952年6月楊自立駕車行至前線某地時,突然遇到敵機投入照明彈,汽車被敵發現。他勇猛地開足馬力快跑;力圖衝出照明彈控制的一片開闊地帶。敵機開始瘋狂掃射、投放燃燒彈,汽車後輪起火。楊自立馬上用軍大衣把火撲滅,趁敵機盤旋之際,把車迅速往前提了一大段。但敵機仍糾纏不放,對該車緊追,並猛烈掃射。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楊自立毫無畏懼,英勇頑強地往前衝,終於甩掉了敵機,把軍需送到目的地。楊自立在另一次執行任務中,發現敵機在交通道上投下數枚風雷炸彈(又名蝴蝶雷,不論什麼物件一接觸就爆炸),路中央有三顆炸雷擋住了去路。他毫不猶豫地跳下車,用木棍做成三角架,拴上一根草繩,自己跑出幾十米外拉動草繩,將大道中央的和路邊的風雷彈,一個一個地拉往道旁遠處空地引爆,及時地排除了所有路障,使停在交通道上的汽車安全透過,保障了軍運任務及時完成。楊自立榮立了二等功。(《鴨綠江畔的豐碑——遼寧抗美援朝紀實》第109-110頁。)
鐵路運輸承擔了大量前運後送任務。從戰爭準備階段到1953年10月,鐵路共運送部隊和物資38.5萬車,為朝鮮人民軍和朝鮮政府運輸3.67萬輛,從朝鮮接運傷病員8762車,國內轉運傷病員60.49萬人。鐵道戰線我參戰人數最多時達15萬人,其中東北運司援朝人員就達4.69萬人(含鐵路職工4萬人),分配給軍管總局2.02萬人,鐵路工程總隊1.21萬人,聯運司機關和直屬單位5181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聯勤部部史》第一卷,2004年8月版,第347頁。)我援朝鐵路職工不怕流血犧牲,冒著敵人的炮火和飛機轟炸,駕駛列車往返於中朝鐵路線上,屢立奇功。例如,1951年第5次戰役期間,鐵路運輸突擊隊隊長兼指導員範永接到命令,要把兩列裝載“卡秋莎”大炮和炮彈的列車從平壤運到前線。是日19時,範永駕駛“03”號軍列機車向大同江橋駛去,敵機趁勢輪番轟炸。在地面高射炮火掩護下,範永駕駛的“03”號軍列通過了大同江橋,衝出了187.2公里的照明彈封鎖區。當晚22時30分“03”號軍列開到前線沙裡院站。接著,一輛早已等候的軍用吉普車,把範永又送到了平壤,去接運“05”號軍列。這時已是半夜零時了。範水下了吉普車就登上了“05”號軍列機車,在地面部隊強大炮火掩護下,全體司乘人員齊心協力,終於又將滿載“卡秋莎”的“05”號軍列開到前線目的地。(《當代遼寧簡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51頁。)志願軍指戰員得到新式武器如獲至寶,連聲高呼:祖國萬歲!向鐵路職工緻敬!範永榮立一等功,他帶領的突擊隊也多次受到嘉獎。
在遼寧赴朝支前人員中的英雄模範事蹟數不勝數。他們有的在敵機空襲時,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病員;有的把生死置之度外搬走定時炸彈;有的在敵機轟炸時,冒著生命危險搶救軍用物資。在遼寧支前隊伍中,湧現了許多“龍虎中隊”、“快輸中隊”、“頑強中隊”、“突擊中隊”等模範集體,有許多人立功受獎,僅瀋陽市的支前人員在抗美援朝一年中,就有202人立功受獎。(《當代遼寧簡史》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51頁。)
(三)赴朝搶修鐵路公路成果顯著。
鐵路搶修方面。朝鮮鐵路遭到美軍飛機大炮的嚴重破壞,搶修任務十分繁重而危險。赴朝鐵路員工與志願軍鐵道兵和朝鮮人民軍、朝鮮鐵路職工一道,共完成搶修、新建鐵路橋樑2294座次12.89萬延長米,線路1.47萬處次100.33延長米,車站3648處次,隧道122座次,鐵路通車裡程由入朝初期的107公里延長到1391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聯勤部部史》第一卷,2004年8月版,第347頁。)瀋陽橋樑工廠抽調260餘人組成抗美援朝鋼樑搶修隊,於1951年3月赴朝。二年多時間裡,在敵機狂轟濫炸下,修復了朝鮮清川江大橋、大凌江大橋以及萬城、定城、白馬、伏城、清水等處鐵路橋樑。(《瀋陽市情》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第192頁。)
公路搶修方面。朝鮮公路同樣遭到美軍飛機大炮的嚴重破壞,搶修公路任務主要依靠志願軍工程兵和參戰部隊、中國東北派出的公路工程總隊和廣大民工,以及朝鮮軍民來完成。早在1950年12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人民政府即動員東北公路總局組成公路工程總隊轄3個大隊,擔負後方道路搶修、搶建任務。12月7日在臨江集結後,8、9兩日渡江入朝。各公路工程隊在朝期間,修建了大量公路、橋涵、防空洞、汽車隱蔽洞及倉庫等設施,為建設鋼鐵運輸線做出了貢獻。如公路工程第一大隊在朝鮮共新建公路26.62公里,擴寬公路36.32公里,補修路基路面537.25公里,開闢橋樑及炸彈坑便道15015延長米,填平炸彈坑192個,用去土石方9196立方米,新建護欄1434延長米,新建護坡1263平方米,栽植公路樹5930株,搶修小鐵路路基597延長米,養護備料7273立方米;在構造物方面,新建木便橋102座4292延長米,新建半久性橋1座84米,修補加固鋼筋混凝土橋9座276延長米,修補加固木橋30座1424延長米,新建木涵64道997延長米,新建過水路面34道589延長米,補修加固木涵9道2815延長米;在自採自運材料方面,砍伐松木梁木16177根,砍伐橋面用松材圓木94062根;此外,清除敵機撒佈在公路上以破壞汽車輪胎的鋼管三角釘達2噸重,搬移、引爆定時炸彈50餘枚。(程公主編:《回憶中國人民志願軍公路工程大隊》遼瀋書社1994年9月版,第9-10頁。)
遼寧人民為共和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遼寧成千上萬先烈和跨過江、未過江的英雄的軍民所建立的光輝業績,將永載史冊,萬古流芳!遼寧人民在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中所創立的光榮傳統和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化作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盧驊是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丹東抗美援朝精神培訓學院暨毛豐美幹部學校特聘教授,河口抗美援朝陳列館館長,丹東志願軍炮兵第六十四師師部舊址陳列館名譽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