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北京的衚衕,感情很複雜。衚衕是北京建築、文化的代表,愛北京就得愛衚衕;但是,老城區保留的大部分衚衕區域,都是相對擁擠破敗的,似乎讓人愛不起來。前不久聽衚衕專家講座時,老師說到,研究衚衕的沒地位,因為像故宮這樣的古建築太講究,裡面寶貝太多,而衚衕剩不下什麼,只能看看門墩之類,文物價值也不強。
很大程度上,衚衕就是虛有其表,名聲不小,實際上拆的拆,破的破,文化價值不高,交通價值更差。比如說上海,大量的小街道分解了高架路的壓力,而北京的這些衚衕,透過能力都很差。所以我就想起,找一輛車來體驗一下衚衕的現狀。
這就是飛度!這款車已經問世20年,歷經四代,憑藉著小巧的身姿,強勁的動力,強大的改裝潛力,深受年輕人喜愛,撐起小型車的市場價值。如今的第四代飛度,分為兩種外觀版本,我這次開的是潮越Max版,這款車帶有行李架,有種Cross車型的感覺;雖然是10萬元級的小車,但是還配有自適應巡航等L2級輔助駕駛功能。
一款好的車,如果車本身大,開起來要覺得小;如果車小,開起來要覺得大。開飛度就有這樣的感覺,歷代飛度都以空間充分利用著稱,前風擋兩側三角窗,似乎讓人有開MPV的感覺,加上變窄的A柱,有效的減少了視覺盲區,在衚衕中行駛更踏實。飛度搭載的“地球夢科技”1.5L直噴DOHC i-VTEC發動機,最高功率達96kW,最大扭矩155N·m。不過在衚衕裡,這些動力無從發揮,只需要按下ECON鍵,儘量節約能源。以“小綠葉”模式行駛,車也不會太“肉”,更適合頻繁啟停的行駛狀態。
這輛車還有一點我特別喜歡,就是這個“碧光翠”的顏色(上半部是黑色,雙色車身),有點像天青色,非常有文化感,和衚衕挺搭。只可惜拍出來總是有點色差,不能完全體現出顏色的魅力。
打卡目標一:白塔寺 挑戰難度 ★★★★
今天的路線以南城為主,但是出發地點在阜成門,就先去看一下附近的白塔寺吧。在一大片老平房中,700多年曆史,高51米的妙應寺白塔非常醒目。雖然是印度覆缽式塔的異域風情,但白塔早已和老北京的風情融為一體。
開車從阜成門內北街進入,這條路雖小,但行車並無困難,盡頭就是魯迅博物館,當年他北京任職和任教期間,在此居住,寫了不少作品。他的故居里有個凸出的小房間,就是有名的“老虎尾巴”。
從魯迅博物館門口右轉,進入宮門口二條和三條,有幾個轉彎,路非常窄了,而且路邊還停了居民的車,只要對面有人走過,都需要停車等候。宮門口三條路邊還有一座八層大樓,非常突兀,這樓建於50年代末,名為福綏境大樓,是當時北京作為理想社會標杆的幾座“共產主義大樓”之一,裡面就是個小社會,幼兒園、理髮室、食堂全包,居然還有電梯。但是如今已經破敗,住戶不多。
最關鍵的就是過了福綏境大樓往東一點,妙應寺白塔的大部分真身就展露出來,這是在寺外觀賞白塔的最佳角度了。白塔寺剛剛整修完畢重新開放,不過與其在寺裡觀賞,我更喜歡這樣的角度。記得當年有部張豐毅主演的電影《龍年警官》,有從衚衕裡看鐘樓的角度,就是如此讓人迷醉,老北京都懂。
第一個打卡目標,就讓我們感受到衚衕的狹窄,由於衚衕內停放車輛較多,衚衕內可用寬度,只有實際的一半。彷彿為飛度這樣身形的車輛定做。
周邊景點:魯迅博物館(免費)、妙應寺白塔(票價20元)。
打卡目標二:磚塔衚衕 挑戰難度★★★
從安平巷離開白塔寺區域,上了趙登禹路往南,前往宣武門一帶,經過磚塔衚衕,拐了進去。這條衚衕太有歷史了,比白塔寺年頭還早。元大都時期就有這地方,因為元雜劇《張生煮海》中有一句詞,“你去兀那羊市角頭磚塔兒衚衕總鋪門前來尋我。”所謂磚塔,就是衚衕東口的萬松老人塔,是金、元代曹洞宗高僧萬松行秀的墓塔,所以就叫萬松老人塔。萬松老人是元代名相耶律楚材的老師。這座磚塔是九層八角密簷式青磚塔,高15.9米。如今磚塔衚衕旁邊是一座書店,來西四一帶千萬不要錯過。
磚塔衚衕雖然有名,但是也非常窄,特別是中間部分有一段“搖把”路段,增加了通行難度。磚塔衚衕是自西向東的單行,到了萬松老人塔,上西四南大街,沒幾百米,馬路對面有條小衚衕,門口有個青磚門樓,寫著“義逹裡”,我還以為到了義大利。這名字是民國期間起的,早年這衚衕是定親王府的一部分。
周邊景點:萬松老人塔(正陽書局,免費),地質博物館(門票15元)
打卡目標三:達智橋衚衕 挑戰難度★★★★
宣武門十字路口西南角,黑乎乎的供銷集團大樓,像是外星降落的,往南一點有條達智橋衚衕,衚衕口是金屬牌樓。這條衚衕裡最著名的是“松筠庵”,也就是楊椒山祠。楊椒山就是明朝大忠臣楊繼盛,因為彈劾嚴嵩,慘遭酷刑而死,是中國硬骨頭知識分子的典範。後來康梁搞公車上書,據說康有為也是在這裡給光緒寫的奏章。當然這事還有點爭議。
宣南一帶,有眾多會館,也因此有不少名人居住,引發了不少歷史事件。但是這一帶衚衕都比較破爛,在拆建之間常有爭議。這幾年,達智橋衚衕完成了整治,鋪上了青磚,雖然不是正式旅遊點,在表面上也顯得比較新。但是楊椒山祠的山門仍然凋敝不堪。楊椒山祠最有名的建築“諫草亭”就在旁邊的校場三條。亭子的頂部露在外面,飽經風霜的樣子,非常骨感。
這條衚衕看起來寬一些,但是並非單行,也比較熱鬧,車輛進進出出,還夾雜著快遞車輛。衚衕的盡頭是清末法學大家沈家本故居,本來想開過去,但是看見前方有車堵著,這麼窄的一條衚衕,居然是雙向通行,好在旁邊有與之垂直的幾條衚衕,憑藉飛度嬌小身材,可以藉此調頭。
周邊景點:楊椒山祠(不對外開放),沈家本故居(免費)
打卡目標四:泰安裡 挑戰難度★★★
天橋一帶在民國時代非常熱鬧,是三教九流的娛樂場所。如今雖然多次整修,但這裡除了是德雲社的發家之地外,也並沒有什麼盛景。不過有個地方,在民國時可是潮範兒代表,相當於如今三里屯。
這就是虎坊橋到香廠一帶,民國早期被打造為“新市區”,引入了西方娛樂模式,包括飯館、酒店、遊樂場、劇院等。其中,位於仁壽路的泰安裡是仿照上海弄堂式樣而建。都是二層小樓,被中間一條小巷分為兩排。隨著當時國民政府南遷,這片新市區也沒落了,後來泰安裡就成了危房。最近幾年也是完成了改造,現在看起來簇新,但是已經失去了原味。而且目前似乎裡面無人居住,建築四周還圍著圍牆,暫時作為疫苗接種點。
附近華嚴路的“華康裡”也是這類建築,也還在整修中,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不過在北京城裡,難得找到老式的海派建築。
這幾條路行駛還算順利,只不過是腳踏車、行人很多,還算要謹慎慢行。
周邊景點:東方飯店(有咖啡館、餐廳)
打卡目標五:陝西巷 挑戰難度★★★★★
從香廠一帶出來,上了兩廣大街,終於能把速度提上來。經過珠市口天主堂,停下拍了張照。這座教堂建於1904年,是美國衛理公會開設,有點哥特風格。隨即我往前開了一段調頭,來到路北一座比較有特色的藥店--德壽堂。這座藥店大約有80年曆史,這座二層小樓上方的大鐘,以及牆上鑲嵌的綠色匾額都是鮮明特色。
來到這裡主要目的還是右轉進陝西巷。這條衚衕名字聽起來很普通,但其真正有名的地方在於,這是“八大胡同”的核心區域,也就是百餘年前的高檔紅燈區。
但如今這條衚衕內裡完全沒有香豔的感覺,只有破破爛爛。這也是此行經過最窄的衚衕,“我的司機”小編阿東已經完全無法掌控,我只好在車前指引,才能在亂堆的雜物和電動車之間勉強透過,也就是飛度這身材,大一點都不行。
八大胡同具體是哪八條,很難說清,但陝西巷和周邊的韓家衚衕、百順衚衕、石頭衚衕、胭脂衚衕、棕樹斜街都是包括的。而不同區域又體現著檔次的區別。為什麼說陝西巷最有名,因為這裡的“堂子”檔次最高,有小鳳仙義救蔡鍔將軍時所在的雲吉班,還有“狀元娘子”賽金花豔幟高張的“上林仙館”。她們的故事請自行查詢吧。
雲吉班所在地,是一座兩層小磚樓,門口的匾額已經抹掉。但仍然掛著小牌寫著“雲吉班舊址”,而且特別註明謝絕參觀。而“上林仙館”還特地把四個字描了金,這些當年的風月場所,如今都羞於展示名字,只有這裡例外。當年我來探訪的時候,這裡還是一家旅館,可以買門票參觀。而如今已經關閉。
那個年代娼優不分,所以這一帶既有“堂子”和“清吟小班”,也是很多京劇藝術家的故居。那也是京劇早期蓬勃發展的年代,所以這次途經陝西巷,和十多年前來時不同,經過百順衚衕時,牆上還有京劇人物的浮雕。這種混搭的居住,也是時代的陋規。
在陝西巷中艱難前行,拐到了鐵樹斜街,仍然不好走。快到大柵欄的地方,車不讓通行了,就從一個髮卡彎拐到了櫻桃斜街。北京的斜街並不多,這兩條在一起挺難得。這條街就好走一些了,最終從南新華街上了大路。這邊稍往前就是琉璃廠了。
櫻桃斜街,梨園公會舊址,這是以前北京戲曲界的組織,大門是一座金柱門
周邊景點:紀曉嵐故居(門票10元),大柵欄商業街(免費)
打卡目標六:東交民巷 挑戰難度★★
最後一站是東交民巷,也不遠。在和平門拐到前三門大街,然後在正義路左轉就到了。東交民巷比較寬闊,不影響行車,不過有的地方是敏感區域,拍照還是需要謹慎。這地方太有名了,是清末民初的老使館區,以聚集西方建築著稱。既見證了屈辱歷史,也是萬國建築博物館。
在正義路和東交民巷交界口右轉,路口的紅磚樓看著很結實,這裡以前是日本的正金銀行,抗戰勝利後張恨水主編的《新民報》設在這裡。再往東是以前的法國郵局,中國最早的集郵愛好者就曾匯聚於此。過了臺基廠路,兩座哥特式尖頂非常醒目,這是建於1901年的聖彌厄爾教堂,今天的衚衕之旅就終結於此。
周邊景點:中國警察博物館(暫時閉館)、中國法院博物館(免費)
這一趟衚衕之旅,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北京特色,而是貫穿了土洋中西的各種風格。雖然說,經過的大部分古建築都是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現代化的都市中,有不少仍是破敗的角落。並不是說一定要變成高樓大廈,也並不是要煥然一新,舊有舊的感覺,但是和“破”不是一回事。北京的魅力就在於此,當然別忘了“闖關”的小飛度,給此行帶來了不少樂趣。
(備註:部分景點需要提前預約,參觀時請注意查詢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