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裡有最強致癌物黃麴黴素,一克就有5億個黴菌!”
“發酵茶都不是好東西,黴菌,細菌啥都有。我從來不喝!”
近幾年來,普洱熟茶由於其特殊的製作工藝飽受外界的質疑,尤其是熟茶裡有致癌黴菌的傳言,更是將順風順水的普洱茶推到了風口浪尖。普洱熟茶真的有致癌黴菌嗎,我們現在到底還能不能喝普洱?
普洱是發黴茶
如今我們一提到普洱,如果不強調是生茶還是熟茶,那多半說的都是普洱熟茶。熟茶在製作過程中比生茶多了一個重要的步驟,行業內的專業術語叫做加溼渥堆,很多人將它簡單地理解為發酵,道理其實差不多。都是透過微生物將食物中的有機物大分子,分解成味道更好和更易消化的氨基酸。
那麼,在茶葉的渥堆發酵過程中究竟都產生了哪些微生物?它們真的有細菌和黴菌嗎?又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
明確地說,科研界對熟茶渥堆發酵的所有研究報告,都顯示,熟茶裡存在三大微生物型別,也就是細菌、酵母菌,以及被誤解最深的黴菌。
但是,我必須強調一點,所有發酵食品一定都含有這三類微生物,比如我們最常見的醬油和酸奶。只是我們以前提到發酵的時候基本上認為,只有酵母菌在起作用,而黴菌這種聽上去就腐敗的微生物往往不會被提到,所以我們會覺得發酵食品裡有黴菌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說起黴菌,大家心裡可能會產生一種本能的厭惡,想起某些變質腐爛的食物上長出的綠毛。其實這是對黴菌的誤解。黴菌的種類眾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能夠致癌的黃麴黴。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黴菌都是有毒的,而且在發酵過程中的它們的種類也會發生變化。
在給普洱青茶噴灑了清水開始倉儲發酵後,喜溫喜溼的黑麴黴快速生長,很快就成為了發酵前期的主力軍,幫助熟茶發酵形成其特殊的風味。
一方面,黑麴黴的代謝能夠產生20多種水解酶,這些水解酶可以分解形成蛋白質、多糖、脂肪以及果膠等有機物,激發茶葉內的有效成分,讓茶葉的品質和口感變好。
另一方面,黑麴黴能產生大量的單糖,為後期酵母和細菌的滋生提供大量的養分。
普洱茶裡有黃麴黴嗎?
既然普洱茶發酵會產生這麼多的黑麴黴,那麼會不會產生致癌的黃麴黴呢?
黃麴黴在自然界非常常見,但是普洱茶在生產的過程中卻不會產生黃麴黴素。這是因為黑麴黴可以抑制黃麴黴的生長,並且降解黃麴黴毒素的生物酶活性;而茶葉中含有的單寧、咖啡因等成分,也可以對黃麴黴毒素的生長起到抑制效果。
而隨著倉儲時間的延長,茶葉水分含量不斷降低,黑麴黴的數量在發酵的中後期會逐漸衰減。酵母菌開始取代黑麴黴成為熟茶上的主要菌群,同時快速控制茶堆中所有的資源,繼續抑制黃麴黴的生長,直到它們被“餓死”。
在酵母菌的抑制下,會不會有黃麴黴素的漏網之魚依然頑強地存在呢?
2017年9月,消費者報道雜誌將儲存時間在幾個月到四年不等的8款市面上常見的普洱茶送檢,檢測這些普洱茶內是否含有致癌物——黃麴黴素。檢測結果顯示,8款普洱茶內都沒有黃麴黴素。
而從廣東茶葉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棟那裡瞭解到,無論是歐盟、日本、美國,還是最嚴格的雨林聯盟認證,均沒有將黃麴黴和黃麴黴毒素作為茶葉安全監測的指標,側面說明茶葉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臺灣有位教授做過一個實驗,在發酵茶堆裡面引種黃麴黴菌,結果黃麴黴種不活,這說明黃麴黴很難在熟茶裡生長。另外,如果茶堆的發酵不正常產生了黃麴黴,茶葉產生的雜味、怪味也很容易被聞出來,這種氣味很像腐爛的樹葉和木頭,不用什麼專業知識就能察覺出來。所以只要是香氣醇正的熟茶,是可以放心飲用的。
普洱茶的泡沫
儘管透過規範的渥堆發酵處理,普洱茶可以做到安全放心,但是在普洱茶產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讓普洱茶備受質疑。
一位普洱茶從業者曾經這樣說道:“最近幾年,我多次見證了業內泡沫的形成和破滅。比如養生、減肥、入藥、大師手製……把普洱茶說得天花亂墜、神乎其神,再忽悠下去,原本好好的行業都快被忽悠瘸了。”
就拿最近幾年受到很多人歡迎的“碎銀子”來說吧。在熟茶的生產過程中,有一部分茶由於發酵時會分泌出一些較粘稠的果膠,茶堆中果膠含量大的茶葉會擠壓粘結在一起,結成一個個“老茶頭”。老茶頭與其他熟茶相比,茶內質會更加豐富,所以口感更好。
而“碎銀子”就是根據這種現象製成的,自然形成的碎銀子多半是堆積下來的水溶性果膠,是能被茶水泡化的。但是市面上買來的碎銀子,用開水泡了10遍都泡不開,你覺得能是真的嗎?
這種泡不開的碎銀子主要有3種做法。一種是把老茶頭用機器分解成小碎塊;一種是用茶化石液壓機將發酵剩餘物,人工壓制成碎銀子;還有一種是把普洱茶末收集起來,用明膠粘合而成。前兩種可能沒有危害,但是卻是用熟茶的邊角料製作而成,所以,可以說是“邊角料中的邊角料”。甚至有人喝了碎銀子泡的茶後,感覺嗓子很不舒服,像要感冒了似的。
可是為了誇大它的價值,很多人宣稱它在古代茶馬古道上可以當銀子用。而古代只有普洱生茶,沒有熟茶的概念,更不可能出現熟茶上的“碎銀子”了,直到1975年普洱熟茶才誕生。
所以說,這種謊言算是不攻自破了。
普洱茶的另一個危機在於造假嚴重,尤其是大益普洱更是造假重災區。這些茶葉多是一些碎屑,泡出來的茶水顏色偏深褐色,多碳黑色的茶渣,需要多次過濾才能飲用。而且由於這些茶葉儲存條件很差,很容易發黴變質,發出具有刺激性的氣味,讓很多第一次喝普洱的人失去了興趣。
生長在西南邊陲的普洱茶在口味上本來就沒有優勢,這麼一來它的名聲更是一落千丈。中國古代四大名茶都嫌不能說盡中國茶的品類繁多,往後又增加到了中國十大名茶,依然沒有普洱的一席之地。但是普洱卻能夠在幾十年時間裡完成逆襲,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然而,如今變了味的普洱產業似乎也讓普洱茶變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