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12日電 (鄭瑩瑩 張踐)低時延、高速率的5G通訊技術,為遠端診療提供了可能。記者日前走訪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瞭解5G醫療目前的應用情況。
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裡,一套基於影片眼震圖儀和轉椅的遠端診療資訊平臺,讓BPPV(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遠端診療成為現實。BPPV俗稱耳石症眩暈,具有當頭位變動到某一位置時引起短暫眩暈發作的典型特徵。
“社群醫生現場採集病人的資訊,透過5G實時遠端傳輸的方式,傳到診療資訊主平臺,眩暈專科醫生進行影象的分析、診斷,再對病人的治療制定相應的復位方案,並及時與社群醫生互動、指導完成耳石復位,從而提高治療效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平這樣解釋遠端醫療的實際應用。
依靠電信5G低時延傳輸,透過診療轉椅實現遠端資訊採集。 張踐 攝
她表示,耳石症是臨床中很常見的外周性眩暈疾病,診療關鍵在於對眼震的正確解讀,主要依靠從事眩暈診療的專業醫生的診斷,所以這(遠端醫療)極大緩解了眩暈專業醫生緊缺條件下,如何解決這類常見病的問題,“操作方式就是‘傳統的手法變位檢查+影片影象採集+5G傳輸到診療資訊平臺’後,我們在後臺遠端診斷分析。”
遠端診療不僅助力“耳聰”,還助力“目明”。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數字化裸眼3D裂隙燈也正在讓眼科遠端會診成為可能,遠在雲南永平人民醫院的裸眼3D影象,透過5G實時傳輸並呈現在本地裸眼3D裂隙燈系統上,依託3D場景同步再現,實現了遠端會診。
整體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部署有一批由上海電信提供的5G裝置。據中國電信上海南區局政企客戶中心副主任王南介紹,上海電信一共在該醫院的三個院區共部署了3套5G室內分佈系統,約120個無線傳輸裝置,20臺5G交換機,以及若干天線射頻單元等等,網路實測下行速率可以達到每秒800M,上行速率達到每秒100M,為遠端診療提供可靠保障。
“(遠端)診治,低時延,無論是醫生對話還是診斷都沒有受到影響,5G可以說讓(遠端醫療)真正插上‘翅膀’。總的來說,我們才剛剛開始摸索,希望未來能夠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說。
他介紹,5G遠端醫療可以用於檢查和治療領域,“檢查領域,一些已經可以做到了,如裸眼3D裂隙燈。但在治療領域,這樣的例子還比較少。這方面的發展,還需要透過交叉研究予以推動。”
據介紹,儘管5G技術已經開始用於醫療領域,但在遠端硬體裝置、醫生使用習慣、在患者中的認知度等方面,其發展都還有待增強與適應。
周行濤說,現在大家對這些(遠端醫療)還不是那麼瞭解,場景應用是需要我們去推動的,“我們應該主動去建立5G智慧醫療場景,主動應用起來,這樣患者的需求能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這樣的場景就會越來越多。”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