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拍攝了將近十年的紀錄片,
農村孩子 小鎮青年和城市少女,
三個人的階層有著巨大的差異,
他們的命運也有著天壤之別,
而“讀書”又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命運的呢?
現在 讓我們來到最開始的2009年,
一一展開三個人的故事,
這個農村女孩名叫馬百娟,
出生於甘肅白銀市會寧縣,
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此時 12歲的她正哼著歌,
一路步行來到學校,
學校只有一年級和兩年級,
一個年級也只有不超過三個學生。
而老師只是個農民,
識一些字便抽空來教書,
簡陋的教室裡,
只有馬百娟和同桌兩個人。
但老師同樣很認真,
馬百娟的眼睛也亮亮的,
她讀著課本 藏不住的笑意。
原來 就在幾個月之前,
她還在家裡幹著農活,
父親認為孩子上學沒有用,
是校長反覆出面遊說,
她才有了這個機會背上書包。
因此格外的珍惜,
但是 在不用上學的日子,
馬百娟依舊是家裡主要勞動力之一。
她小小的身軀,
卻要背起比自己體積還大的乾柴,
不論是地裡的活 還是家裡的活,
她都已經得心應手。
家裡十分貧窮,
也可以說 整個村子沒有幾個好過的,
父親已經60多歲 媽媽有智障,
而哥哥14歲就出去打工,
中午是馬百娟和媽媽一起做的飯,
一小鍋麵疙瘩 一碟鹹菜,
幾個人圍著一張矮小的方桌,
只是默默的咀嚼著,
這裡的生活真的太苦了。
馬百娟拿著一疊皺巴巴的紙鈔,
到雜貨鋪買來了自己想要的文具,
自動鉛筆芯 兩個大數學本,
一共三塊二毛錢,
卻讓馬百娟高興的像吃了糖果一樣。
她裝上新買到的自動筆芯,
和僅有的幾個同學蹲在山頭上畫起了畫,
畫出了她們夢想中的一切。
馬百娟心中有一個夢想,
她想長大以後去北京上大學,
然後去打工 每個月掙1000快,
給家裡買面 因為面不夠吃,
還有挖水窖 因為沒水吃。
而同一時空裡,
馬百娟做夢才能去的北京高校,
卻被17歲的少女袁晗寒輕易的放棄了。
袁晗寒是一個學藝術的高中生,
在央美附中留級一年後,
她仍舊有幾門課不及格,
於是媽媽為她辦理了休學。
要知道 央美附中,
是全國學藝術的小孩擠破頭也想進的,
她卻說放棄就放棄 一臉無所謂。
現在有句話說一代搞製造,
二代搞金融 三代搞藝術,
雖然並不完全吻合,
但也基本概括了袁晗寒的家庭狀況。
袁晗寒從小學到初中,
一直讀的是北京最好的學校,
她品學兼優 卻漫無目的。
雖然選擇了學習美術,
但她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幹什麼,
在休學的幾個月裡,
她每天都看電影和看書,
媽媽也從來沒有說過什麼。
還體貼的給她留出個人空間,
後來 她騎著車子在外面閒逛,
一眼看中了南鑼鼓巷的一間鋪面,
鋪面的租金是兩萬,
她沒有猶豫 很快租了下來。
想要開一間咖啡館或者酒吧,
在她的父母看來,
這筆錢大機率會打了水漂,
但他們並不在乎,
就當給她交學費了。
於是17歲的袁晗寒自己搞裝修,
自己卻張羅各種材料,
竟真的把店開了起來。
在潛意識裡,
袁晗寒並不擔心能否賺錢,
她說不會餓死就行了,
而這背後 實際上是家庭在為她兜底。
另一邊 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北,
十八歲的高中生徐佳,
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高考做準備。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高考,
上一次 高考他只考了497分,
而這個分數和第一次高考一模一樣,
當時 他就感覺頭暈目眩,
懷疑是命運的玩笑。
但在幾天的消沉過後,
徐佳就決定要復讀,
這不僅僅關乎著自己的未來,
也是父親的遺願。
兩年前 親戚承包了一個山頭,
父親為親戚家開大卡車,
卻不小心出了意外,
連人帶車載下山去。
而因為這次事故 家裡沒了頂樑柱,
徐佳和媽媽、弟弟只能住在十幾平方米的出租房裡,
像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孩子一樣,
徐佳視高考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義無反顧的開始了復讀,
每天清晨五點 天還沒亮,
徐佳就早早的起了床,
然後和弟弟一前一後,
前往湖北咸寧市高階中學。
一頭鑽進了桌子上的教輔資料,
兩次高考失利,
讓他對考試和失敗已經有了恐懼,
一上考場就冒冷汗 手抖的握不住筆。
最嚴重的時候 徐佳還想過輕生,
但徐佳還是一次又一次咬牙堅持下來,
悶熱的夏天裡,
他進行著了一輪又一輪模擬考,
也終於了第三次高考,
沒有人能真正體會他的心情。
幸運的是 蒼天不負苦心人,
徐佳成功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
雖然不算重點 但也算不錯。
時間轉眼來到2012年
大學四年 同學們有玩遊戲的,
有睡覺的、 發呆的,
等到回過神已經是大四。
到了畢業就失業的時候,
徐佳的宿舍裡,
舍友們已經開始討論未來。
有的想留在武漢 有的想外出闖闖,
徐佳也在認證盤算著自己的工作。
一開始 他進了一家保險公司,
成了一名電話接線員,
但這份工作繁瑣而又壓力巨大,
每天都是不停的打電話然後被掛電話。
徐佳最終沒有熬過實習期,
他在網際網路上海投了簡歷,
但來找他的卻少之又少。
好不容易 有一個電力公司通知他面試,
他絲毫不敢怠慢,
重金投資了正式的西裝和皮鞋,
然而競爭激烈 他最終沒有透過面試。
眼看著家裡的母親愁雲慘淡,
徐佳壓力巨大 但也只能自己扛。
上大學的時候 他以為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
現在卻知道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幾經輾轉之後,
他終於找到了一家合適的工作,
但簽完合同 完成了母親的心願後。
他並沒有感覺鬆一口氣,
感覺一下子把自己賣了出去,
徐佳如實說道,
對於他這類的普通人來說,
往往沒有太多的學選擇,
只能盡力爭取最好的一種。
在這一年,
馬百娟家也迎來了新變化,
靠著低保金和大哥打工賺的錢,
父親在寧夏中衛買下了一處房子。
這裡有電 有水 還能吃飽飯,
算是擺脫了窮山溝的日子,
然而不幸的是 馬百娟不能上學了,
和前幾年比起來 馬百娟內向了很多,
她呆呆的站在學校門口,
感覺自己和這裡格格不入。
辦公室裡 老師正在做最後的努力,
說馬百娟學習真的很努力,
然而卻被哥哥一句“純粹不想念了”擋回去,
結束了小學生生活後。
14歲的馬百娟只能去社會上找工作,
她在中衛的街頭到處遊走,
這時 一家酒店讓她看到希望,
這裡工資一千多塊,
正是她當年所期望的那樣。
她鼓起勇氣走了進去,
然後結果卻讓她失望,
她年級太小 又沒有什麼技能,
即使是酒店也不想招收,
最後只能心灰意冷的走出酒店。
四顧茫茫之下,
她又能去哪裡呢?
在同一時空下,
2012年的袁晗寒已經來到德國,
就讀於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大學。
這裡經常有全世界的頂級藝術家來講學、開講座,
有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資源,
但袁晗寒依舊不當一回事,
她的情緒經常不穩定,
需要靠吸菸和閒逛來緩解。
上課她也不感興趣,
因為畫室裡的氣味讓她感覺很不舒服,
很多時間 她會去別的城市找朋友們玩,
或者乾脆待在家裡自娛自樂。
對於 馬百娟和徐佳來說,
這樣的生活幾乎是不能想象的,
他們努力一生的終點,
可能還趕不上對方的起點。
又是兩年過去,
每個人的人生又翻了一個新篇章,
卻都在意料之內,
馬百娟的嫂子和朋友都懷孕了。
明明還是少女模樣,
卻像大嬸一樣挺著肚子討論孩子。
而17歲的馬百娟也即將面臨同樣的命運,
這一年 攝製組停止了對馬百娟的拍攝,
她的父親不願意再接受拍攝,
除非攝製組能拿出兩萬塊錢,
最後攝製組幾經交涉,
終於沒有能夠成功。
後來透過電話得知,
16歲的馬百娟嫁給了她的表哥。
2014年5月,馬百娟嫁給了他的表哥。
對於馬百娟這樣的底層而言,
她幾乎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而曾經大學的嚮往,
似乎只是年幼時的夢話。
2015年,也就是一年後,
從德國回來的袁晗寒去了上海一個美術館實習。
她並不在乎工資是多少,
純粹是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
當同事問到她未來的打算時,
她有點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坦然,
她感覺德國像一個發展到頭的養老國家,
所以 她還是想回國折騰一下,
即使在哪裡都是漫不經心,
但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事業成功,
只要她自己喜歡就好。
而對袁晗寒來說,
無論是開公司還是開店鋪,
試錯成本都是很低的,
她的選擇比別人多很多,
可以隨時換個目標而毫無影響。
與此同時 ,
徐佳仍舊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
經過幾年的積蓄,
徐佳和相戀多年的女友結了婚。
他按部就班的讀大學、工作、結婚,
也逐漸的買房買車 在武漢站穩腳跟,
這意味他邁進了中產隊伍,
實現了自己階層的躍遷。
雖然他奮鬥的終點,
還遠遠達不到袁晗寒的起點,
但他卻是三個人中,
唯一踏踏實實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
他也知道袁晗寒的存在,
知道人與人之間階層的差距,
但抱怨是沒有用的。
他說 我只能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
然後努力去改變,
在馬百娟 徐佳和袁晗寒的身上,
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中國的縮影。
馬百娟代表著一些山村女孩,
她們封閉、絕望 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
徐佳代表著大多數普通青年,
他們努力、拼搏 雖然選擇有限。
但依舊負重前行,
而袁晗寒代表著一部分城市女孩,
她們個性、瀟灑,
卻因為選擇過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雖然有馬百娟的不幸,
但我們看到更多的還是希望,
家裡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
但沒傘的孩子也不用唏噓,
畢竟大部分家庭都是如此,
努力多給孩子一點機會,
孩子只要願意努力奔跑,
就算起點再低,
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