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漲漲古文物知識。
【梁莊王墓】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七名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荊門市和鍾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參加,共同對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
梁莊王墓隨葬品
發掘表明,該墓是一座王與妃的合葬墓,有其獨特的葬俗,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100餘件,稀世罕見。
【金縷玉衣】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六名
金縷玉衣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埃及驚現1000具穿金縷玉衣黃金木乃伊”,但那些黃金木乃伊也就是在身上鍍了一層金而已,並沒有玉的成分,稱不上真正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的區域性圖片
1968年,西漢劉勝和竇綰夫婦墓中發掘出兩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貴族的葬服“金縷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考察,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出土中,時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兩套。
【越王勾踐劍】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五名
“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越王勾踐劍《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它出土時完好如新,鋒刃銳利。全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4.6釐米。劍身上裝飾著菱形花紋,劍格(劍柄與劍刃相接處)兩面也用藍色琉璃鑲嵌著精美的花紋。中間靠近劍格外,鐫有八個錯金鳥篆體銘文。劍的古寫體,而劍主人鳩淺就是“臥薪嚐膽”終於滅吳的越王勾踐。
考古學家稱此劍為“勾踐劍”。無論就勾踐劍的外形研製,還是質料搭配,這口劍都無疑是中國青銅短兵器中罕見的珍品。
【法門寺佛指骨舍利】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四名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內,存有一枚釋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
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分別是韓愈諫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佛家稱“三武一宗”法難。因此中國的佛舍利在當時也大部分遭到毀壞。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損毀,僧人另外仿製了三枚佛骨,也就是所謂的“隱骨”。
1987年,法門寺從傾倒的佛塔底下,發現塔基地宮,並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這四枚佛指舍利,除第三個發現的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三枚質地均為白玉,也就是彷彿祖真身靈骨而造的“隱骨”。
【元青花瓷】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三名
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地燒製出青花瓷器。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曾創下2005年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瓷器的主體紋飾是“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陷陣在燕國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在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最終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拍下瓷器的是世界著名收藏家、英國古董商埃斯肯納茲拍得。
【曾侯乙青銅尊盤】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二名
曾侯乙青銅尊盤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
這件尊盤的驚人之處在於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裝飾。裝飾表層彼此獨立,互不相連,由內層銅梗支撐,內層銅梗又分層聯結,參差錯落,玲瓏剔透,令觀者凝神屏息,歎為觀止。
曾侯乙青銅尊盤
經專家鑑定,此係採用失蠟法鑄造,因為紋飾細密複雜,且附飾無鍛打和鑄接的痕跡。失蠟法又稱出蠟法、拔蠟法,基本方法是將蠟作成模,成型後用細泥漿反覆澆淋,泥漿包住蠟模後再塗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鑄型。蠟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澆鑄銅汁成器。
【曾侯乙編鐘】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一名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釐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乾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效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