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老公就是在這兩種不同的家庭環境長大的。
我老公的父母性格都比較溫和,他們兩個老人一輩子很恩愛,幾十年風風雨雨下來很少吵架,平常大聲說話、紅臉的機會都很少。
我記得我第一次去我老公家時,坐那種硬座的綠皮火車連續坐了28個小時,從沒坐過那麼久火車的我,當時整個腳背都腫了。
我們從頭一天早上出發,坐火車,再轉兩次客車,再轉鄉間客運,輾轉四次,第二天晚上才到達他們家。
那天正好是除夕,他們老家下著小雪,他父母一直等到晚上9點多,等著我們到家才一起吃年夜飯。
在那個寒氣逼人的夜晚上,我跟他父母第一次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他爸會給她媽夾菜,她媽給他爸盛湯,吃完飯她媽還很自然端水遞給他爸喝,一看就是幾十年相濡以沫下來的老習慣了。
看著那種和睦輕鬆的家庭氛圍,我是真的很貪戀。所以,當年我選我老公時,什麼都沒在意,就看重了他們家的和諧。
而我們家就完全不同,我媽脾氣暴躁、愛嘮叨,我爸性格冷峻,沒有耐心,不愛搭理。芝麻綠豆大點小事,他們都能吵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對他們的吵吵鬧鬧,我從小就習以為常了。我媽這一輩子起碼有無數次想要跟我爸離婚的念頭,我爸也有無數次受不了我媽的念頭,可為了孩子,可為了生活,他們還是湊合著過了下來。
有了女兒後,我總在心裡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做一個溫和的媽媽,千萬不能像我媽那樣總是對孩子發脾氣。“
事實上,生完女兒,面對女兒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竟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
一、你的怒氣裡藏著童年的影子
最近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
書中說:“每個兒童剛出生時,都具備幾種基本的情感,那就是快樂、深情、憤怒、悲傷和恐懼。”
也就是說,每個小孩生下來都會有憤怒的自然情緒。
但是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不可避免地把他們的觀念和行為傳遞給後代,父母對孩子的意識和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發怒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會有的情緒。
我有想生氣的時候,我老公也有想生氣的時候,可我生氣時就能不管不顧,像火山爆發般全部傾瀉出來,而我老公生氣時,他還能夠控制住自己,先冷靜下來,再慢慢溝通處理。
為什麼有的人生氣時能夠給自己按一個暫停鍵,而有的人生氣時總是控制不住,事後才後悔,這跟每個人的早期的家庭環境有關。
在我認識我老公之前,我一直把“有話就說,有氣就撒”的行為當做直爽,更是從心底鄙視那些“拐彎抹角、說話留三分”的所謂高情商行為的虛偽,因為我父母之間的交流模式,從來都是“敞開天窗說亮話”、“吵鬧定輸贏”的狀態。
我雖然從小討厭我們家的這種常年吵吵鬧鬧的家庭氛圍,但我自己不知不覺中也養成了這種“有話不吐不快,有氣不發洩不爽”的直腸子性格。
我在一邊在擺脫和逃離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一邊又不知不覺成為了跟我父母他們同樣的人。
我的怒氣裡藏著我童年的影子,在我父母身上,生氣就要盡情宣洩出來的行為模式,不知不覺融入了我的行為模式中。
二、改變自己真的很難
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每次我吼完我女兒後,我怕她不喜歡我,我總問她:“在家裡面,你最喜歡誰?”
那時候,她還不會撒謊,她每次都撇過臉去,直白地說:“喜歡爸爸,因為你總是兇我。”
從那刻起,我知道我要不改自己的脾氣,總有一天,我們會越來越疏遠的。
雖然孩子不會跟父母記仇,但在她心裡留下的傷害是一直在的,就像我現在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媽小時候打罵我的情形。
當孩子犯錯時,我嘗試把自己當做孩子,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動。比如孩子摔碎碗碟,打壞物品等粗心的毛病,不要再小題大做,大驚小怪,允許她有犯錯的機會。
我也學會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不要有完美小孩的執念。比如我們女兒運動能力弱,協調能力不好,別人跳繩幾天就學會,她要學幾個月,這種時候真的很難不發火,不生氣。
就算忍不住生氣了,我也要儘量去彌補和修復我們之間的關係。如果我事後意識到自己不對,我會抱抱她,認真地跟她道歉,爭取她的原諒,努力把對她的傷害降到最低。
從我意識到自己脾氣不好,到不斷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已經快4年了,可是我還是沒有完全做到不對孩子發火,不生氣。這對我來說,真的太難了。
我的脾氣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努力了這麼多年,我也還是沒有完全馴服它。
但是,我還是儘量控制自己生氣的頻率,減少生氣後對孩子的傷害,爭取讓我跟女兒之間,不會有裂痕,能相互信任、友好地溝通。
儘管改變自己很難,但只要意識到問題,就要開始行動,要不然永遠不會有變化。
三、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後果比你想象的更嚴重
情緒是很容易感染的,脾氣也是會傳遞的。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極易暴躁的父母要麼養出脾氣暴躁的孩子,要麼養出極度軟弱的孩子。
在父母脾氣暴躁的家庭,如果是女兒,長大後脾氣暴躁,飛揚跋扈的居多,而兒子,長大後容易變得軟弱、毫無主見。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後果,在我和我老公身上就有很明顯的體現。
我老公脾氣溫和,我脾氣暴躁,我們不同的性格多多少少都受到我們原生家庭的影響。
每次聽我老公跟我婆婆打電話,他們總是慢條斯理、輕聲細語地聊天,我有時候都很不解地問我老公:“結婚十多年了,我怎麼從來就沒有看見你跟你媽發過火?”
我跟我媽就不一樣了,我們有和和氣氣的時候,但我們更多的時候會有爭執、甚至爭吵,偶爾也會相互傷害。
如今,我跟我老公不同的性格,也正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
我老公是很少發脾氣的人,女兒已經8歲了,可他從來沒有吼過孩子,最生氣的時候也就板著臉,狠狠批評一頓。
他每天下班回來,還在書房寫作業的女兒聽到門鈴聲,就像只歡快的小鹿跑出去撲進他爸的懷裡,這麼大了,他爸每天都還要把她抱起來轉圈。
我就相反,儘管我儘量在女兒面前控制和收斂自己的脾氣,可有時一點小事,還是會控制不住地發脾氣,事後又覺得自己簡直不可理喻。
女兒平常跟我也很親近,但是她有時會觀察我的臉色,揣度我的心情,她在我面前沒有跟他爸之間那麼放鬆,那麼不設防。
我衝她發火時,她會緊張、會害怕,事後她總是對我說:“媽媽,你生氣的時候好嚇人,你能不能不要那麼兇了,能不能溫柔一點?”
我也想溫柔一點,我也努力了這麼多年了,可是壞脾氣有時像只不請自來的野獸,一不小心就會闖出來。
我前半生的很多東西,性格、脾氣、價值觀,可能已經融入了我的血脈裡,要想完全改變他們,還需要慢慢交給時間。
《再見愛人》節目裡有句話很有道理 : 原生家庭其實是落後於每個人後面的發展的,一個個體的成長就是要跳出你的原生家庭。
但是,好的原生家庭滋養人,壞的原生家庭困住人。
為了孩子,我們父母儘量少發脾氣,讓孩子被幸福的家庭滋養,而不是被束縛。
關注我,我們一起面對育兒中的雞飛狗跳,做不斷學習地成長型媽媽。[心][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