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效仿前朝編撰國史,讓著作郎高允協助司徒崔浩辦這件事。崔浩才略過人,他主張寫歷史應根據事實,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在他的倡導下,北魏的國史很快編撰結稿。
崔浩得意忘形,讓人把國史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國都郊外的大路旁。高允勸阻崔浩要謹慎行事,但崔浩為了譁眾顯能,執意按自己的意志辦。高允無奈地對著作郎宗欽私下說:“恐怕崔浩要惹下萬世之禍,這事若鬧大了,咱們這些人也得受牽連獲罪。”
果然,當石碑豎起來後,引起北魏權貴的憤恨。原來,在這座石碑上,崔浩把北魏當初如何落後,權臣又是怎樣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等情況,都寫得淋漓盡致。北魏權貴們羞惱交加,就聯名告到太武帝那裡。太武帝聞及,勃然大怒,下詔將崔浩和高允及有關人員抓起來治罪。
太子和高允相處得不錯,他聽說高允被抓,便來到監獄看望高允。太子對高允說:“等見了聖上,我會替你解脫罪責的,聖上問你的時候,你就按我的說法去講,把罪責都推到崔浩頭上。”
爾後,不等高允點頭,便上殿為高允求情。太子對太武帝說:“父皇在上,高允一向小心謹慎,國史是崔浩所作,罪不在高允,請父皇赦免高允。”
太武帝命人將高允傳來,問高允:“國史都是崔浩編撰的嗎。”
太子偷偷衝高允施眼色,豈料,高允竟視而未見,答道:“臣與崔浩奉詔共同辦這件事,崔浩負責總攬全域性,書中所述的文字,臣比崔浩寫得多。”
太武帝衝太子怒道:“聽他的意思,他的罪比崔浩還要大,怎麼能赦免他的死罪呢?”
太子見高允竟往自己身上攬罪,心中連連叫苦,見太武帝大怒,嚇得他忙道:“高允是一時糊塗才做錯了事,兒臣曾問過,他說都是崔浩乾的。”
太武帝問高允:“太子說的是真的嗎?”
高允說:“臣參與編史,逆犯天威,罪當滅族,不敢虛妄,殿下哀念臣侍奉陛下日久,想讓臣得以活命,殿下實在沒有問過臣,臣據實上奏,不敢隱瞞。”
“好,好一個據實上奏!”
太武帝聞聽,對太子說道:“說實話是人們很難辦到的,而高允能據實不隱,死到臨頭還不改話,這是信用;為臣不欺騙君主,這是忠貞。憑這兩點,朕應赦免他無罪,還要鼓勵人們向他學習。”
太子點頭稱是。
太武帝為了查清案子,當即命人將崔浩押來審問。崔浩年邁病弱,在監獄裡受盡折磨,答話時惶恐的語不成句,說不清道不明。而問到高允時,高允都能事事申明,有條有理。太武帝無心多問,便命高允為監斬官,將崔浩及有關人員一百二十八人都夷滅五族。
高允不敢抗旨,只得硬著頭皮來到刑場,但到午時三刻開刀問斬之際,高允又突然拒不下令。太武帝聞訊,連連派人催高允下令開斬。高允見無以躲閃,只好求見皇上一面。
太武帝不知高允葫蘆裡賣啥藥,便準高允上殿參見。高允對太武帝說:“崔浩一案如果牽連太多,臣以為不妥。”
太武帝大怒,命武士將高允抓了起來,太子苦言相求,太武帝才醒悟道:“如果沒有高允,那幾千口人就白死了!”
結果,太武帝只將崔浩滅了五族,其餘有關官員只殺本人,沒有殃及宗族。宗欽臨死前,感慨地說:“高允真是一位聖賢啊!”
事後,太子對高允埋怨說:“人該靈活的時候不靈活,有學問又有什麼好處呢?我要為你解脫死罪,你卻沒有聽我的勸告,把父皇氣得很不高興,我每當想起這件事,總是心裡害怕不安”
高允說:“我本是一個平常的人,沒有做官的打算。至於史書記載朝廷起居,論國家得失,這是史家應該遵守的原則。我與崔浩一塊幹這件事,生死榮辱應當與共,殿下以仁慈之心使我得以生存,並不是我的願望啊!”
太子聽了,大受感動緊緊握著高允的手,稱讚道:“你忠不欺君,信不背友,真是難得的賢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