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在抗日的緊急關頭,國民黨對我新四軍進行圍剿, 一時間,全國輿論紛紛,周恩來氣憤至極,深感痛心,他在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時;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事情發生半個月後,中共中央軍委釋出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
1月25日,我軍以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為基礎,在江蘇省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重建的新四軍其麾下有七個師,加一個獨立旅,共約9萬餘人。
14年後,在新中國的首次授銜儀式上,這七位新四軍師長中,有三位成為了開國大將,接下來,就帶大家一一認識。
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
粟裕是湖南懷化人,1907年出生,1926年,粟裕加入共青團,土地革命時期,他曾任紅軍連長,師長,軍團參謀長等職,1934年,粟裕沒有參加長征,在南方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1938年新四軍成立後,他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1941年重組新四軍後,他歷任第一師師長等職,抗戰勝利後,粟裕歷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野代司令員,三野副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是粟裕軍事指揮生涯的高光時刻,他曾指揮了蘇中七戰七捷,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在這其中 ,淮海戰役是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毛主席誇讚粟裕: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55年授銜時,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排在第一位。
新四軍第二師師長張雲逸
張雲逸是同盟會老會員,曾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1926年,張雲逸放棄高官俸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張雲逸歷任紅軍軍長,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等職。
西安事變後,張雲逸多次協助周恩來與國民黨方面談判,由於張雲逸在國民黨中的資歷,毛主席曾說:“共產黨能對國民黨將領說話的人不多,張雲逸是其一。”
抗戰勝利,張雲逸歷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等職,重建新四軍後,他被任命為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此後,他歷任新四軍代軍長,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1955年授銜時,他被授予大將軍銜。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
黃克誠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他在家鄉從事農運工作,1928年初,他參加了湘南起義,後跟隨部隊上了井岡山,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紅軍支隊政委,師政委,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由於他性格耿直,多次講真話被批,因而長征時期,他曾被降職為戰士,直到紅軍到達陝北後,他才被重新啟用。
抗戰時期,黃克誠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八路軍第4縱隊政委,第5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師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克誠以個人名義向中共中央發電,提出《對當前局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建議立即派部隊赴東北,並應儘量多派,這與中央的想法不謀而合。
解放戰爭時期,黃克誠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委等職,1955年授銜時,他被授予大將軍銜。
以上三位,是新四軍參加了授銜的三位,都成為了大將,而之後的四位,都未能參加授銜。
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
彭雪楓是河南南陽人,1907年出生,1925年加入共青團,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紅軍師政委等職。
1935年11月,彭雪楓在參加紅一方面軍營以上幹部大會後,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在這次接見中,彭雪楓頂撞了毛主席,當時彭雪楓問:“關於照相問題,大家都有意見,問為什麼您只和一軍團合影不和三軍團合影?”
毛主席臉色不好看,拍了桌子:“這是山頭主義!完全的山頭主義!”
彭雪楓也拍了桌子:“不對,有山頭,沒有主義,1927年,您率領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根據地,同時,這也是我黨建立的第一個山頭,我們建立自己的山頭,是為了對付國民黨反動派那個更強大的山頭........我們既有“山頭”也有“主義”,那就是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這些兄弟單位、部門之間有時也會有利益之爭,充其量不過是單位“主義”、部門“主義”,而不應該叫“山頭主義”。
毛主席仔細聽著,他說:“你講得有道理,也可能你是對的,但有些問題我需要再考慮考慮……”
抗戰時期,彭雪楓歷任新四軍六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等職,1944年,彭雪楓率部在河南夏邑縣八里莊圍殲頑軍李光明時,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
毛主席得知後,大呼:“小小八里莊,竟然損我一員大將。”
彭雪楓有個兒子彭小楓,後來成為了上將。
新四軍第五師師長李先念
李先念是湖北黃安人,1926年參加革命,他是鄂豫皖地區,紅四方面軍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紅軍師政委,軍政委等職,1936年,他率部參加西路軍,西路軍失敗後,他帶著餘部翻越祁連山分水嶺,在冰峰雪嶺中行軍20多天,隨後又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見到了前來接應的兄弟部隊。
抗戰時期,他歷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五師師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歷任中原軍區司令員,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等職。
1949年5月,李先念離開軍隊,任湖北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銜時,他離開了軍隊,因而沒有參加授銜,但是他成就很高,歷任國務院副總理,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國家主席等職,成為了正國級。
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
譚震林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紅軍縱隊政委,軍政委等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時,他沒有參加,而是在南方堅持了三年的游擊戰。
抗戰全面爆發後,他歷任新四軍第二、三支隊副司令員等職,重組新四軍後,他歷任第六師師長,第四師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譚震林歷任華中分局副書記,華中野戰軍第一副政委等職,他參與領導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
建國後,譚震林離開了軍隊,成為我國首任浙江省委書記,此後他一直在地方工作,1959年,譚震林來到中央,成為國務院副總理,1975年,他被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譚震林當了20多年的副國級,1983年,他因病去世。
第四軍第七師師長張鼎丞
張鼎丞是福建永定人,土地革命時期,他是我黨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建立人之一,中央紅軍長征時期,他與譚震林等人領導了閩西地區的三年游擊戰。
抗戰全面爆發後,他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等職,新四軍第七師師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張鼎丞歷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等職。
建國後,張鼎丞歷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職,後來,他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為了副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