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攝影師赫達·莫理循進入北京八寶山剛鐵廟,為在此養老的太監拍攝了一組照片,記錄了這一群社會邊緣人最後的生存狀態。我們結合史料,一起了解太監歷史的餘光。
剛鐵廟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歷史悠久,是明清太監的養老院,寺廟附有農田和菜園,足以自給自足。太監年老之後,失去了勞動能力,就要被趕出宮外。他們回到社會上,既沒有謀生能力,又無家可歸,只能到北京周邊的寺廟、道觀棲身,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
照片中的這些老太監,是1923年7月被清廢帝溥儀強行驅逐出宮的。他們年老體衰,滿臉皺紋,盡顯孤苦之相,令人同情。
清朝滅亡之際,溥儀小朝廷保留了太監製度,宮內依然有800-900名太監服役。1923年6月27日晚,建福宮突起大火,燒燬房屋三四百間,燒燬的寶物無法計算。溥儀認為這是太監搞鬼,偷盜了寶物,企圖縱火滅跡。他一怒之下裁撤了700多名太監,只留下100名侍奉幾位主子。
這麼多太監突然被趕出宮,毫無準備,一時之間不知所措,有的大聲痛罵,有的大聲痛哭,場面極為淒涼。但溥儀決心已定,沒有挽回的餘地,他們只好四處尋找居所,其中一部分就流落到了剛鐵廟。
據太監孫耀庭回憶,他們走出皇宮、回到社會上,非常不習慣,生活落魄,過得痛苦,處處被人看不起;很少與社會民眾打交道,孤僻,一出門就遇到問題,比如在大街上如廁,進男廁所還是女廁所?
其實,他們挺恨溥儀的。他們在宮裡辛苦服務數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最後像狗一樣被趕出,一點人情味兒都沒有,心裡涼透了。所以,第二年11月,溥儀被國民軍將領鹿鍾麟率部趕出皇宮,他們得知後無不拍手稱快,說:“這才是一報還一報呢!”
據統計,晚清民國時期,北京周邊容納太監養老的寺廟、道觀約有30座上下。為了退休後能順利進入廟觀安身養命,太監未退休時就得積攢錢財,捐贈給廟觀購買土地、房產,或者直接將自己購買的土地、房產捐贈給廟觀。只有拿出真金白銀,才能讓自己的晚年有個著落。
老太監進入廟觀,晚年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吃住不用再花錢。生病了,廟觀的人會為他延醫診治,去世之後,廟觀的人也會負責料理後事。平時的生活費用,來自於出租土地和房產的收入。
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太監身無分文,找不到棲身的地方,出宮後不得不流落各處,沒多久就因凍餓而死。據溥儀的堂弟溥佳說,太監被驅逐出宮之初,有300多人住在地安門雁翅樓內,衣衫襤褸,像逃荒的難民。1924年春,經歷了一個冬天之後,這裡的人所剩無幾,其中一部分真的找到了居所,其餘人的結局不言而喻。
年輕時因極度貧困而閹割入宮,服役期間受盡勞苦和折磨,出宮後又不被社會接納,太監的命運真是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