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北京已經開始下起了大雪,陳炳忠的父親冒著大雪,從外面買了兩斤羊肉,準備包一頓餃子吃,兒子陳衛國打小就喜歡吃包子,因為兒子陳衛國明天就要去農村插隊了,父親尋思著,臨走的時候給兒子再包頓餃子吃。
陳炳忠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部隊當兵,很少能回家一趟,小兒子陳衛國從小就比較老實,去農村難免要吃苦,雖然捨不得兒子離開,但是已經高中畢業一年多的陳衛國一直沒有找到工作,當時都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陳炳忠也想讓兒子去農村歷練一下,回城也好找到一份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陳炳忠就帶著兒子趕往了北京火車站,他們要趕最早的一趟火車,火車站已經擠滿了人,都是送孩子去插隊的,這次和陳衛國一起同行的有一百多人,臨走時陳炳忠把自己的圍巾留給了兒子陳衛國,還給他拿了200元錢,看著他裝進衣服口袋裡,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道“到了地方記得給家裡寫信報平安”,陳衛國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陳炳忠流下了眼淚。
三天之後陳衛國來到目的地,陝北大河溝公式趙家莊,在公社大院裡,公社主任劉俊才給知青們做了生產動員大會,接著就是給知青安排住宿的地方,大河溝公社一共有五個生產大隊,陳衛國分到了一隊,一隊隊長王德海是一個40多歲的陝北大漢,留著絡腮鬍子,來接知青的是王德海和他的兒子王小勇,一隊一共安排了十人,都是男知青,王德海和兒子一人駕了一輛牛車,牛車還是從其他生產隊借來的,王德海拉著知青的行李,王小勇駕著牛車拉著知青,跟在父親後面,一行人浩浩蕩蕩往一隊趕去。
到了一隊的時候已經到了晚上,一隊的社員王明奎和女兒王海燕已經準備好了飯菜,一大盆白菜燉粉條,還有一筐熱氣騰騰的玉米麵饅頭,知青們一天沒有吃東西了,一個個狼吞虎嚥,很快一筐饅頭就見底了,陳衛國因為個子瘦小,擠不到前面,只吃了兩個饅頭。
王海燕看到之後走進廚房又給陳衛國拿了兩個饅頭,陳衛國說了一句“謝謝”,王海燕微笑著點了點頭。
給知青安排的宿舍是一間土坯房子,裡面有一張桌子,門和床都是舊的,靠門的位置就是知青住的地方,是一張通鋪大炕,剛好能夠容納10個人住。
每天給知青做飯的正是王明奎和他的女兒王海燕,王明奎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小女兒王海燕是一個啞巴,小時候發高燒引起的,王明奎的老婆在10年前就去世了,現在家裡只剩下王明奎和女兒王海燕相依為命。
知青每天干完活回來,王明奎和女兒王海燕就老早準備好了飯菜,吃完飯後王海燕還給知青們燒了熱水洗澡,冬天天氣比較冷,除了要燒炕之外,知青屋子裡還有一個火盆,陳衛國見王海燕勤快能幹,而且又能吃苦,對她格外關注,但是很少見她和其他人說話。
有一次陳衛國吃完飯主動幫著王海燕燒水洗碗,和王海燕聊了半天話,王海燕一句話也沒有說,起先陳衛國以為是王海燕高傲不理自己,後來才知道王海燕是個啞巴,從那以後陳衛國對王海燕又多了幾分同情和尊重。
1972年王海燕父親患上了肺癌晚期,醫生說可能時間不多了,王海燕心裡非常難過,王明奎心裡最牽掛的還是小女兒,自己如果離開了就剩女兒一個人了,在臨終前王明奎把女兒託付給了隊長王德海,希望他以後能給女兒找一個合適的人。
王明奎去世之後,王海燕整天悶悶不樂,陳衛國非常同情王海燕的遭遇,經常鼓勵她,還給她講一些勵志的故事和笑話逗她開心,雖然王海燕不能說話,但是王海燕卻能用筆寫字和陳衛國交流,王海燕從小就跟著隊裡的一位老教師讀書識字,陳衛國和王海燕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隊長王德海見兩個人走得近,就想著撮合王海燕和陳衛國,陳衛國插隊這些年老鄉對他印象非常好,人老實又能吃苦,王德海找到陳衛國問他覺得王海燕人怎麼樣,陳衛國說“勤勞勇敢善良非常好”,王德海接著說道“叔想把海燕介紹給你當老婆,你覺得怎麼樣,你明奎叔走了,現在就剩海燕一個人了,這娃子善良,就是老天爺對她不公,成了啞巴,你要是願意,叔幫你們撮合撮合”,陳衛國低著頭說道“只怕海燕他不同意”。
打從王海燕第一次給陳衛國兩個饅頭開始,陳衛國心裡就偷偷喜歡上了王海燕,其實王海燕人也長得水靈,隊長王德海找到王海燕詢問她的想法,王海燕沒有回答,只是在紙上寫了三個字“我願意”。
1975年陳衛國和王海燕結婚了,隊裡的男女老少都來參加了他們的婚禮,隊裡出錢給他們蓋了新房子,結婚之後陳衛國就留在了陝北,1977年恢復高考,陳衛國考上了延安大學,大學畢業後回到趙家莊當了小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