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下葬往往會產生一個奇怪現象,屍身寧願擱置腐爛也不立刻下葬。現代科技發達,屍身存放幾個月甚至幾十年都不成問題,古代尚無發達的保護技術,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要在死後受盡“屈辱”?並非宗室子弟不想皇帝下葬,而是帝王下葬非同凡響,不可和普通人相提並論,這是帝王的幸運卻也是不幸。
下葬禮儀複雜
大部分帝王下葬時間推遲,是因為中國古代帝王下葬習俗繁瑣複雜,導致被一拖再拖。拿清朝來說,帝王下葬極其複雜,當然溥儀去世後未享受此種“榮耀”。
帝王下葬前,先要多次演練,稱為“演槓”,抬棺人需要多次抬著和帝王棺材差不多重量的實物,反反覆覆進入陵墓排練,防止下葬當日出現失誤。
除過演槓,皇帝下葬還需要做法事和舉行大規模弔唁。就連安葬的這一段路,也需要專門修建,稱為“修御道”。正是下葬的那一天,更是程式繁瑣複雜,光是抬棺就需要128人。
正是因為帝王安葬程式複雜,所以需要專人長時間準備演練,安葬時間只能被長時間推遲。帝王病重期間,假如開始準備安葬事宜,肯定會導致朝臣相互誣告,皇帝本人肯定也不願意承認大限將至。一切只能皇帝去世後準備,整個程式演練加上政事安葬,肯定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如果沒能找到合適的安葬吉日吉時,皇帝下葬時間還會被推遲。屍體即使腐爛發臭,正常的安葬程式必須嚴格遵守,這是皇帝死後的不幸。
陵墓尚未修建完成
帝王下葬需要遵守相關禮儀以外,有些皇帝下葬時陵墓尚未修繕完成,也是阻礙皇帝下葬的原因之一。在中國古代,帝王剛一登基,需要立刻派人著手修建陵墓,甚至於到帝王去世,陵墓還未修建完成。
帝王陵墓講究規格,生前和死後要保持一致,修陵墓耗時長,有些皇帝在位時間短暫,自然死後無法立刻安葬。比如慈禧太后的陵墓,本來已經修繕完畢,後來又再次重修,整整花費十三年,差一點未修建完成。再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曾中斷陵墓修建,導致程序被打亂。
在中國古代,皇帝去世有可能陵墓還未修繕完成。此種情況之下,只能加速程序修建,皇帝屍身在皇陵修建完成以後下葬。如果皇帝在位年限短,陵墓又久久不能修建完成,便只能把陵墓規格大打折扣,甚至於隨意安葬。也是因為此種原因,中國古代帝王極為重視陵墓修建,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都是一登基,便立馬修建陵墓。即便如此,秦始皇去世後,陵墓都未能完全修建,一些不重要部分停止修建。
特殊原因導致
除過以上兩種正常原因,還有一種是非正常原因導致的延期安葬,比如秦始皇。秦始皇生前一人獨尊千古一帝,死後卻被掩蓋死訊。
秦始皇迅游去世以後,同興的李斯和趙高為扶持胡亥尚未,便一直掩蓋秦始皇死訊秘而不發。秦始皇身體腐爛之後,李斯和趙高找來大量魚蝦,以此來掩蓋屍身腐爛。
一直到胡亥繼位,趙高才向天下人公佈秦始皇去世訊息。民國時期,張作霖去世後,為掩蓋迷惑日本人,同樣也是選擇秘而不發。
這種例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比皆是,因為朝政需要或者是為掩人耳目奪權,皇帝去世不昭告天下。一直到一切已成定局,才會向天下公佈死訊。這樣一來,隱瞞死訊使得皇帝時間被再次拖延。有了秦始皇的案例以後,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在病重期間安排好一切,防止死後被踐踏。
皇帝在古代其實也是高危職業,生前大權在握享盡天下榮華富貴,死後權力便煙消雲散只能任人擺佈。中國講究喪葬禮儀和黃道吉日,帝王下葬程式繁瑣,需等待吉日吉時下葬,才可保後世穩定。
受此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古代帝王屍身寧可被放置幾個月腐爛發臭,也不得貿然安葬。而且古代帝王陵墓修建,有時需要耗時幾十年,皇帝已死卻無陵墓安葬,便只能等待。現代社會,受到新觀念衝擊,傳統喪葬習俗早已經被簡化,甚至於完全西化。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需要一代代中國人繼承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