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雲德,1929年出生在江蘇常州市,195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的開拓者之一。20世紀70年代初期,侯雲德利用中草藥受到青睞的時局際遇,對我國傳統中藥黃芪抗病毒效果和對干擾素的作用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發現黃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複製,誘生干擾素,並透過臨床試驗證實黃芪可預防感冒,並發現黃芪與干擾素的協同作用。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侯雲德發現人臍血白細胞具有較強的干擾素誘生能力,培育出高產病毒株NDV-F系,最終研製成臨床級干擾素製劑。1979年,侯雲德和研究團隊經歷了無數挫折,終於從上萬毫升人血白細胞中,經病毒誘導後提取出承載著干擾素遺傳密碼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另闢蹊徑採用非洲鯽魚卵母細胞進行顯微注射並獲得成功,建立了干擾素mRNA在非洲鯽魚卵母細胞翻譯系統,這一方法得到國際高度認可。
1982年侯雲德發表了α型干擾素cDNA克隆與表達的論文,成為我國基因工程研究的開創性文獻之一。在此基礎上,他成功研發出我國首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重組人干擾素α1b,實現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從無到有的突破。
1984年,侯雲德開始痘苗病毒基因組測定,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基因組學的角度去解析和改造病毒生命體的開創性工作。他歷經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當時我國首個最大生命體痘苗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測定,並有多項重要發現。1989年他發現痘苗病毒血凝素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新成員,這是已知功能的病毒蛋白屬於該超家族的首例報道。1992年他又發現我國痘苗病毒疫苗株與國外哥本哈根株的基因組序列在側翼區存在較大差異,為比較和闡明痘苗病毒的毒力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隨後的10年間,侯雲德及其團隊又相繼研製出1個國家Ⅰ類新藥(重組人γ干擾素)和6個國家Ⅱ類新藥。他所研製的基因工程藥物已應用於上千萬患者的臨床治療,成功替代國際進口產品併產生了數十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侯雲德用60年時光專注於科技創新和防病事業,其科研成果根植於祖國大地。2017年,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侯雲德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也是祖國對他科學奉獻的高度認可。“吐盡腹中絲,願作春蠶卒;只為他人暖,非為自安息”。這是侯雲德寫給自己的一首名為《決心》詩作中的詩句,也是對他最為真實的寫照。
(摘自《百年衛生 紅色傳承》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 || 董超 萬濤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