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第一種艦載四代機殲35成功首飛,引起極大轟動,在深感歡欣鼓舞之餘,也對殲35能否及時搭載003型航母,實現“雙劍合璧”產生了疑問。
殲35儘管剛剛試飛,其進度卻大機率比早已開建的003型航母快,其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殲35試飛進度要比殲20要快。除了機身截面積和機翼面積有所增加外,殲35在氣動佈局上與鶻鷹沒有顯著變化,這意味著二者的試飛資料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經歷三個驗證型號,長達9年的進化,鶻鷹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試驗資料,這對加快殲35的試飛進度,使其早日形成戰鬥力是很有幫助的。以情況類似的陸基型F35A與艦載型F35C為例,前者於2016年8月服役,僅僅過了不到三年,F35C就在2019年2月裝備到航母上了。即使鶻鷹的成熟度不及F35A,殲35也是有望在2025年前入列的。
二,殲35在發動機上問題比殲20小得多。與不得不用俄式發動機領先試飛的殲20不同,殲35一開始就用上了國產“泰山”發動機,這就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泰山”發動機源自於從RD93研仿而來的“天山”發動機,後者的最大推力從RD93的81.3千牛提高到86千牛,推重比從6.5提高到7.8。因效能有了很大飛躍,遂改名“泰山”。從“泰山北斗”的這一說法,足見該發動機在我國航空動力譜系中的地位。因為“泰山”發動機純國產的身份,省去了殲20因採用進口發動機試飛和小批次投產帶來的一系列限制,殲35完全可以由殲20的三步到位才裝備目標動力縮短為兩步到位。
疑似透過梟龍試飛的“泰山”發動機
三,003型航母需要很長的成熟期。與殲35相比,003型航母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僅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種大型航母,採用的電磁彈射器還是從未接觸過的全新事物,它的成熟完善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要作好遭受挫折的準備。而且,與電磁彈射器相關的導軌、電源、儲能裝置等涉及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非常複雜。這就決定了航母電磁彈射系統的研製充滿了未知,極富挑戰性。連服役後的福特級航母都長期無法形成戰鬥力,難保003型航母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因此,殲35的進度超過003型航母是意料之中的,但我國卻無法等待003型航母服役之後才形成戰鬥力的殲35。
四,殲35與003型航母有很大的“產能”差距。F35戰鬥機三條生產線2019年、2020年、2021年的產量分別是130架、145架、150架(估計),較複雜的F35C就算產量低一些,達到100架/年的產能也是問題不大的。我國殲35每年四五十架的最大產能也是可以達到的,而一般大型航母的建造海試周期動不動就3-5年,這就意味著即使殲35能如期登上003型航母,以二者生產建造速度上的落差,仍會出現艦載機等航母的現象,就算是美國也沒有那麼多可供搭載F35C的電磁彈射型航母,一樣需要部署到保有量最大的“尼米茲”級航母上。
那麼殲35能否在遼寧號、山東號這樣的滑躍航母上先行試飛、訓練乃至形成戰鬥力呢?
殲35採用了菱形升力體加雙發寬間距的氣動外形,本來升力係數就很大,再加上主翼面積增大,它的起降效能並不比殲15遜色,且連一向彈射起飛,升力係數不大的F18E為了參加印度艦載機競標,都能做到滑躍起飛,更不要說殲35了。此外,作為四代機,殲35的武器內建又進一步減小了起飛重量。假設它的空重為14噸,最大內油8噸,即使彈艙內再攜帶1.5噸彈藥,起飛重量也才23.5噸,而殲15從105米短跑道起飛的重量則超過了26噸。因此,殲35在遼寧艦上滑躍起飛、訓練甚至服役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殲35本身的尺寸又比殲15小得多,即使二者混編,遼寧、山東兩艦的載機數量也會有不小的增幅。鶻鷹的機身長度為16.9米,翼展11.5米,F18E/F的長度為18.31米,翼展13.62米,即使殲35尺寸增加也超不過F18E/F吧,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可搭載60架F18E/F,即使考慮到機庫、甲板面積較小,山東艦搭載殲35的數量也有望達到50架!
一旦我國滑躍航母搭載殲35,戰鬥力必將得到質提升,完全可以一舉超過搭載F35B的英國“女王”級和日本“出雲"號,僅次於搭載F35C的美國航母。若加上輕載滑躍起飛,再空中加油的空警600,意味著不用等003型航母,我國航母抗衡美國航母的時代就會提前到來,在這種情況下,再建造若干艘滑躍航母,與彈射型航母混編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