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是共和國空軍72歲的生日。在漫長的發展旅途中,中國空軍有過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高光時刻,也曾在80年代經歷囊中羞澀的低谷。90年代的一場戰爭一次危機,使得韜光養晦數十年的中國空軍,終於在21世紀迎來突飛猛進式的發展。
殲-10、殲-11、殲-16為代表的第3代/第4代戰鬥機相繼迎來批次裝備。新世紀計劃的“空軍三大件”,五代機、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目前已完成兩項。與此同時,殲-20改進版和殲-35專案,也在順利地進行中。一切都是那麼的欣欣向榮,中國空軍的所有願景都在變為現實,不免令人期待2025年的中國空軍,將會是怎樣一番樣貌。
2025中國空軍殲20規模有望翻倍,殲-16戰機數量將達到250架
美國F-22與F-35戰機
瞭解世界第一空軍美國空軍的狀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空軍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眾所周知,在進入21世紀後,美國率先實現了兩款第五代戰機的裝備,其中較早服役的F-22隱身戰機,雖然具有出色的敏捷性,總體設計定位也非常符合美國空軍的需求。但是,F-22生產線拆除的過於倉促,導致F-22隱身戰機的機群數量被限制在200架以下,不足以全面替換F-15重型戰鬥機。
因此,美國空軍確定了五代機和四代機共同使用的發展路線,而為了確保美國空軍重型空優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數量,能夠對潛在對手形成規模上的優勢。最近幾年,美國不僅沒有退役F-15C型和F-15E型,還於近年在已經裝備兩款五代機的情況下,採購了144架F-15X重型戰鬥機,使得美國空軍的傳統第4代重型戰鬥機的總數量,達到了573架。與之相對的,我國空軍在最近20年,雖然也透過外購內仿,實現了俄製蘇-27/蘇-30/蘇-35和國產殲-11/殲-16多款第4代重型戰鬥機的大量裝備。
不過,綜合國內國外多方的統計資料,中國空軍四代重型機群的規模,大概在400架~450架左右。其中,最先進的殲-16戰鬥機以每年30架的生產速度計算,2017年~2021年,至少應該已經有140架殲-16進入空軍和岸基航空兵服役。雖然,中國空軍第4代重型機群的規模明顯相對較小。但是,與F-22已經斷供的美國不同,中國空軍的重型五代機殲-20正處於生產階段。中國空軍可以也能夠在未來透過生產更多的殲-20隱身戰機,彌補空優重型機和戰鬥轟炸機數量的相對不足。
並且,國產航發加持下的殲-20年產量能夠達到40架左右,2021~2025間,殲-20機群完全有望實現翻倍的增加。而殲-16戰機預計在完成150架的初期生產工作後,會進入低速生產階段,隨後逐年取代已經老化的蘇27、蘇-30和早期生產的殲-11重型戰機。預計2025年時,中國空軍重型機群將會主要由250~280架殲-20、200架~250架殲-16和100架殲-11B,以及退居二線的數百架蘇-30和殲-11組成。無論組成結構,還是綜合作戰效能,顯然都要明顯優於美國空軍的重型機群。
2025年中國空軍輕中型戰機:沈飛殲-35中型戰機加盟,殲-10戰機的裝備數量定格在600架
中型戰機和輕型戰機是否適用於中國空軍,爭議一直很大。冷戰時期,結合歐洲地區機場分佈密集,機場距離前線較近的情況,美國空軍因地制宜,選擇了通用動力研發設計的前線輕型戰鬥機F-16。憑藉著出色的價效比和作戰效能,F-16戰機在隨後近40年的時間裡,先後獲得4700架訂單。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空軍最初計劃用F-35A全面替換F-16戰機,但一方面由於F-35Block3F型號直到最近兩年才能夠形成作戰能力,另一方面,F-16戰機在執行日常任務時,仍具有出色的價效比。
因此,直到2021年,美國空軍在已經裝備283架F-35A的情況下,還裝備著983架F-16輕型戰機。而綜合多方渠道資訊,截止2021年,我國殲-10戰機三個型號總產量,也達到了500架左右。如果以中國空軍戰機平均30架的年產量計算,2025年,中國空軍的殲-10戰機規模,應該能達到600架左右。不過,從實際出發,中國空軍殲-10機群的規模,在未來可能不會得到進一步的增長。
首先,中國空軍的總體戰略正在從過去的國土防空,逐漸轉變為突破島鏈。殲-10戰機作為類似美國F-16的短程前線戰鬥機,存在航程短、載荷低等一系列不可忽視且難以解決的根本性問題。除了西南地區的空軍部隊對殲-10戰機還擁有一定的需求,面向亞太的北部、東部、南部戰區,明顯都更希望裝備殲-16和殲-11這種具有大航程特性的戰機,能夠伴隨保衛特種作戰飛機前出島鏈執行軍事任務,擁有強大的掛載能力,可以在軍事行動中充當“空中武庫機”和“炸彈卡車”的重型戰鬥機。
其次,沈飛殲-35戰鬥機在研發製造上,應用了許多利於殲-35戰機快速組裝和設計生產的全新技術,預計最快2025年,殲-35戰鬥機就能進入批次生產階段。日新月異的發動機技術,使得的F-35A/C兩個型號的作戰範圍,皆明顯超過F-22和F-15重型戰鬥機,甚至掛載能力也沒有遜色多少。而且,相比只有空軍採購的殲-20,殲-35的研發製造成本可以很好地被海軍未來的6~10艘航母平攤,再加上沈飛率先應用的智慧組裝工廠和3D印表機體技術,殲-35戰鬥機完全有望實現年產百架,採購單架降至8000萬~9000萬美元左右。
因此,中國空軍在將來其實有相當大的機率,會大量採購殲-35戰鬥機,以應對美國空軍最終規模將達到1500架的F-35A機群。而中國空軍戰略的改變,加上殲-35戰鬥機2025年的加盟。無疑將使規模已經近500架的殲-10戰機,在將來定位只會越來越尷尬。預計,未來殲-10戰機的生產工作,將主要圍繞著替換殲-7和殲-8等老式作戰飛機進行。到2025年時,隨著殲-35戰鬥機開始列裝,殲-10機群的規模預計將會最終定格在600架。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更多的殲-20和殲-35戰機。
2025年,中國空軍三大件將齊備,運-20將突破兩位數
除了主要作戰飛機戰鬥機的發展外,得益於C919客機以及國產航發和國內航空製造企業生產製造技術的革新,中國空軍的預警機、反潛機、高新機、戰術/戰略運輸機部隊,在2025年,預計也將得到長足的發展。尤其是運-20戰略運輸機機群,以西飛連年增長的製造速度,2025年運-20機群的規模跨越兩位數門檻,可以說是板上釘釘。還有,國內軍迷們年年盼月月盼的“大鳥”,估量著也將在2025年可能會舉行的抗日勝利80週年閱兵式上亮相。
總的來說,2025年對中國空軍將是一個關鍵節點,二代機將全部退出二線在後備基地養老,渦扇15版殲-20,渦扇-20版運-20也將形成一定的裝備規模,殲-35亦可能投入使用,中國空軍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裝備兩型五代機的國家。最為關鍵的是,空軍三大件的最後一件,屆時將有望揭開神秘的面紗,我國空軍將真正意義上完成戰略空軍和資訊化空軍的轉變。而後,就如美國空軍參謀中預測的那樣,短則5年,長則10年,中國空軍就能夠在所有作戰飛機領域,全面實現對美國空軍的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