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號導彈驅逐艦是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的第17艘,編號DDG-67,以二戰中在硫磺島陣亡的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達雷爾·塞繆爾·科爾的名字命名,美國軍艦習慣以人名來命名,但科爾號是美國海軍中為數不多的幾艘以士兵名字命名的軍艦之一。
科爾號隸屬於喬治·華盛頓航母編隊,艦長154米,寬20.4米,滿載排水量8300噸,於1996年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正式服役。
2000年6月,接到美國海軍命令後,科爾號前往海灣地區執行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的禁運制裁。科爾號在10月12日進入葉門亞丁港,預計在這裡停留4小時補充燃料,然後前往海灣地區。
這一天,亞丁港並不算繁忙,水面相對平靜,天氣風和日麗。除科爾號驅逐艦外,附近碼頭還停泊著幾艘貨船,另有幾艘橡皮艇在貨船中間穿梭。其中一艘橡皮艇甚至還協助科爾號泊港及加油。加油開始後,完成協助任務的橡皮艇也隨之離開。然而,當地時間上午11時18分,那艘曾協助過科爾號的橡皮艇又出現了,這回它可是來者不善,在靠近科爾號後立即加大馬力,全速衝了上來。就在轉瞬之間,橡皮艇已經與科爾號猛烈地撞到一起,緊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劃破了亞丁港溼熱的天空。
在艦上官兵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那艘橡皮艇全速撞上科爾號左舷中部的水線部位,爆炸把重達8000多噸的科爾號的左舷炸開了一個長12米、寬6米的大洞,足夠一輛大客車駛入。艦體大量進水,發生40度傾斜,連艦面甲板也一度入水,動力系統已無法工作。經過奮力搶修,在當天晚上才控制住海水向艙內灌注,科爾號終於免遭沉沒的厄運。
這次自殺式襲擊使科爾號嚴重受損,並造成美國海軍17人死亡,35人受傷,被人稱為“21世紀美國海軍最大的傷疤”。
科爾號在葉門被襲,無疑是對美國海洋霸權的挑戰。襲擊事件震驚美國朝野,時任總統克林頓立即下令,指示美國各有關方面“盡一切可能追蹤逮捕對這起爆炸事件負責的人”,並對遇難和受傷官兵表示沉痛哀悼。
事實上,科爾號遇襲並非毫無徵兆。
由於當時中東局勢異常緊張,戰爭陰雲越來越濃,美國政府已經要求美國公民在這一地區出行時要格外小心,科爾號也接到了五角大樓的類似通知。
而且,多種來源的情報顯示,美國已預料到其軍艦可能受到襲擊。在2000年5月中旬和9月中旬,美國就先後收到兩個關於恐怖分子可能襲擊其目標的警告。第一個警告稱,與基地組織首領本·拉登關係密切的某組織正在為襲擊作最後準備。第二個警告稱,襲擊目標可能是一艘美國海軍艦艇,但沒有提到襲擊時間和地點。
就在科爾號前往海灣的行程中,美國國防部曾接到一位阿拉伯國家情報員的警告,稱美國軍艦有可能遭到襲擊,但由於情報內容並不十分明確,情報中沒有提到時間和地點,所以沒有引起重視。用一位美國官員的話說,他們經常收到情報,稱有人要針對美國目標從事襲擊行動。
除了這些沒有明確目標和時間、地點的各種情報。科爾號驅逐艦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也是遭遇自殺式襲擊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科爾號正在執行第五艦隊的二級戒備,應該安排值班人員使用望遠鏡對小船進行觀察,其他值班人員也應攜帶武器。雖然科爾號的指揮官利伯爾德制定了這方面的措施,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人都沒有認真執行。
科爾號進入亞丁灣後,已被認為處於“受威脅狀態”,理應採取更嚴格的安全措施,根據該艦的保安規則,必須安排水兵在甲板上值班,以防任何小型船隻靠近。但是,當時的科爾號事實上卻處於毫無戒備的狀態。
初步的調查顯示,科爾號驅逐艦爆炸事件是一起精心策劃的恐怖行動。首先,科爾號停泊在亞丁港新增燃料是該艦從紅海趕往巴林途中唯一一次靠岸,計劃補充燃料的時間大約只需4-6個小時,這一計劃事先並未對外公佈。其次,對科爾號實施突然襲擊的那艘橡皮艇原來協助過科爾號進行燃料補給,這一切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橡皮艇上載有的大量炸藥是事先準備好的,其爆炸的威力如此巨大,以至於離爆炸現場數百米外的窗戶玻璃均被震得粉碎。這些情況說明,這一事件不是個別恐怖分子有能力做到的,必定是恐怖組織所為。
很快,葉門當地一支激進的伊斯蘭武裝組織“穆罕默德軍隊”發表宣告,表示對該起爆炸事件負責,該組織同時還表示,美國和以色列在世界各個地方的機構和部隊都可能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次爆炸事件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他們將繼續採取類似的行動在全球範圍內對美國進行報復。
“穆罕默德軍隊”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專門綁架西方人質的激進組織。根據英美的情報,本·拉登一度為該組織提供過資金支援和其他幫助。在1999年1月時有證據表明,本拉登和葉門的激進分子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絡,美英兩國也曾一度考慮過是否繼續使用亞丁港作為兩國軍艦和商用船隻的加油基地。
“穆罕默德軍隊”與本·拉登有著特殊聯絡,拉登的父親就是葉門人,在爆炸事件發生6天前,美國情報部門曾接到密保,稱本·拉登的一個自殺敢死隊已秘密出動,但方向不明。
基於這些情報,美國認為,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與這次爆炸事件脫不了干係。在經過多方和長時間調查後,美國最終認定,科爾號驅逐艦爆炸事件完全是由基地組織策劃並由本拉登直接指揮的。本·拉登選擇了攻擊目標和地點,挑選了襲擊成員,並提供了購買炸藥和裝置的資金,由基地組織在阿拉伯半島的最高領導人納西里具體策劃,並在葉門親自指揮。
據說,本·拉登還在一首詩中描述了科爾號是如何緩慢地駛向其亞丁死亡之旅的。
科爾號遭襲時,正值美國開始準備倒薩戰爭,因為擔心可能會遭到更多的恐怖襲擊,所以美國海軍艦船在進入海灣地區前都採取了非常措施,以防科爾號的悲劇重演。
如2002年12月,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從法國前往海灣地區,美國海軍決定,每個派往該地區的航母編隊都要配屬一支爆炸物和軍火處理小分隊,以防基地組織一類的恐怖組織暗中對美軍艦艇進行恐怖襲擊。
針對科爾號遇襲暴露出的問題,美國海軍還在所有軍艦上配備了近程反恐裝備,如廣泛安裝小口徑火炮,為所有大中型水面艦艇安裝MK-38 Mod2機關炮等,這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少有的大規模武器升級行動。
然而,事與願違,差不多在科爾號遇襲一年後,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與科爾號不同,這次襲擊來自空中,類似的是,襲擊同樣是使用沒有武裝的載具:大型民航客機。
事實上,相比科爾號遇襲事件,911事件爆發前幾個月,美軍中央司令部已收到大量將發生恐怖襲擊的情報。但是和之前一樣,情報過於籠統,沒有時間、地點、目標等的具體資訊。美軍司令部想當然地認為,恐襲很可能會發生在中東地區,如果非要指定一塊美國領土,那最有可能的就是美國大使館,或者由美國人運營的、有大量美國人聚集的酒店,為此,中央司令部還在中東地區的使領館都加強了警衛。
從科爾號遇襲到911事件爆發,中間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事實上科爾號遭襲的特點已經表明恐怖分子一個新的襲擊方式,即以低技術手段攻擊高技術目標。
軍艦是高技術的結晶,它們主要的防禦物件是敵方的軍艦、導彈,從來不是什麼橡皮艇、快艇這些小玩意,因此對它們並沒有多大防範心理,此前也沒人會想到這些不能稱之為武器的低技術載具也能被用來攻擊高技術目標。
從外觀上無法判斷高速行進的汽車、船舶或飛機是由普通駕駛員駕駛的還是由恐怖分子操縱的,它們是否載有爆炸物?恐怖分子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擇手段,無論是橡皮艇還是高速遊艇,也無論是直升機還是大型飛機,只要落在恐怖分子手中,他們都會加以利用。
911事件的發生,能歸結於百密一疏,但全部歸結為對方不按常理出牌有推卸責任的嫌疑。
科爾號遇襲是這種“非對稱攻擊”開始的一個明顯訊號。
一艘沒有武裝的小小摩托艇幾乎炸沉軍艦這種武裝到牙齒的尖端武器,那麼比摩托艇龐大百倍的客機能造成多大傷害呢?
事件爆發後不到24個小時,美國就迅速宣佈基地組織要為此負責,證明他們並沒有忘記科爾號遭襲事件,似曾相識的襲擊手段是他們迅速作出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
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有人問當時擔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副司令的邁克.德龍,你覺得要是換成你,你會選擇什麼地方發動襲擊時,邁克.德龍回答,“如果是我,我會去美國本土發動襲擊,瓦解美國人的精神,可能是影響金融市場的襲擊行動”,很不幸,他言中了,但當時他說的話全是他個人的推測,沒有證據支援。
這或許也是由於美國情報機構的指揮問題。反恐作戰與普通軍事行動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對於細節特別在意,比如在某天,有涉恐情報大量出現,涉及到哪些人?他們都有什麼背景?受過哪些訓練?能夠動用的資源有哪些?發起襲擊的具體地點、時間、方式……
作為海外情報的主要負責人——中央情報局,在提供有關情報時,恰恰經常缺少這些關鍵性的細節,這也就是為什麼在911事件後,全世界的反恐部門都要自行組建情報系統的原因,如果不瞭解細節,單純地知道某些人要發動恐怖襲擊,根本沒辦法採取有針對性的防禦和反擊,更別提先發制人,把恐襲扼殺在搖籃裡了。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指揮權的問題。美國所有的軍隊雖然從名義上,歸屬於中央司令部指揮,可是每個軍種還有它自己的行事準則和規範,落實到具體事務時,各軍種會優先執行自己制定的規則,在普通軍事行動中,這樣做不會影響大局,但在恐怖襲擊中,就會成為重大的安全漏洞。
在科爾號遇襲事件中,以上問題都已得到了體現,但並沒有引起美國足夠重視。在911事件發生前六個月,大量情報已再次湧入美軍中央司令部,但和科爾號事件發生前一樣,美國並沒有著手修補這些漏洞,雖然已全力戒備,但由於老毛病情報太籠統,無法確認襲擊細節,只能自作主張地判斷恐襲很可能發生在中東地區的美國大使館,或是有大量美國人聚集的酒店,而忽略了國內發生襲擊的可能性。
2002年,親自指揮襲擊科爾號驅逐艦的阿爾·納西里在迪拜被捕,經過審訊得知,納西里負責對基地組織的幾次襲擊行動進行監督,有時親自指揮。
1998年底,納西里提議對美國船隻發動襲擊,本·拉登批准該提議後,指示納西里策劃襲擊並派基地成員到葉門,後又提供資金。納西里直接向本·拉登本人進行彙報。根據納西里講,只有本·拉登知道恐怖行動的全部細節,當納西里發現難以在葉門西海岸找到作為襲擊目標的美國海軍艦隻時,本·拉登讓他秘密觀測位於葉門南部海岸的亞丁港。
這一招果然奏效,納西里很快就盯上了經常出沒亞丁港的美國軍艦。2001年1月,美國海軍沙利文兄弟號驅逐艦進入亞丁港,納西里指揮手下發起攻擊,但由於攜帶的炸藥太多,導致船身過重,小艇在碰撞美艦之前就沉沒了,然而美軍並沒有覺察到。
9個月之後的十月中旬,科爾號驅逐艦又來了,這次納西里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在精心策劃下對科爾號驅逐艦實施了襲擊。
2019年1月16日,美國宣佈前基地組織一名名叫巴達維的頭目在美軍對葉門的一次空襲中被擊斃,此人正是科爾號襲擊事件主要策劃者之一,巴達維在基地組織中地位並非很高,美國對這一戰績卻特別重視。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偉大的軍隊為科爾號懦弱襲擊中去世和受傷的英雄們伸張了正義。我們剛剛殺死了那次襲擊事件的主謀賈邁勒·巴達維。這也說明科爾號遭襲事件的影響力之大。
時至今日,科爾號遭襲事件被看作911事件的前兆之一。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僅在海軍艦艇和駐外機構上加強了防範,卻忽略了這種“非對稱攻擊”手段同樣可被用於美國本土,導致追悔莫及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