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非洲一直是缺水的,但比較奇怪的現象是,非洲人即使缺水也不打水井,更有說法說他們寧願“渴死”都不願意打井取水,真的是這樣嗎?這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
[微風]非洲為什麼缺水?又到底有多缺水呢?
由於赤道橫穿非洲中部,非洲大部分地區處在熱帶,這就導致非洲的氣候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域,約佔非洲土地總面積的95%,這樣的氣候使非洲水分的蒸發旺盛。
不僅如此,非洲大部分土地的地形是沙漠和草原,森林較少,土地整體蓄水能力低,而且降水也很少,雨水分佈極不均勻。
資料顯示,非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除了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可以達到1500mm,其他地區年降雨量只能達到500mm。
綜上所述,在雨水蒸發旺盛、降水少、蓄水能力差三個因素同時作用的情況下,非洲註定成為一個缺水的地方。
據估計 三分之一的非洲人缺乏飲用水,並有近半數的非洲人因飲用被汙染的水源而染病。既然如此缺水,非洲人為何堅持不打井呢?
[微風]地形原因
整個非洲地形是由上古結晶岩塊構成的高原,而非洲南部的地質層組成從寒武紀時期到現在的30億年裡幾乎沒有改變過,即便是最先進的裝置,在這樣複雜堅硬的地質結構面前也無可奈何。
在我國打井時,往地下打10-30米左右就有水了,但因為非洲降水少、蓄水差、地下含水量更少,所以打井的深度會深得更多,百米深井是極其常見的。
很多時候非洲居民挖了一個月的井,最終發現這個地方根本沒有水,就算地下有水,打井的成本也會高出很多,一口普通的井就要花費10000人民幣,而非洲普通人的工資,一個月也不到500人民幣。飯都吃不飽,自然也就沒有錢打井。
[微風]非洲人的生活用水來自哪裡呢?
非洲雖然不適合打井,但是它有很多河流資源,面積為32,900平方公里的坦噶尼咯湖,同時被蒲隆地、剛果、坦尚尼亞、尚比亞擁有,生活在湖泊附近的人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及時取水。
至於缺水的地方,人們會在下雨的時候收集雨水備用,具體方式就是讓雨水流到一個很低且有孔的池子裡面,或是收集到盆盆罐罐裡,當地人會用池子裡的水來做飯洗衣服。
而到了6-9月份的乾旱季節,非洲人會在河床較低的地方挖坑取水,儘管水比較渾濁,但當地人還是會收集到桶裡,然後帶回家用。
在旱季的非洲,頭頂水桶、左右手各提一個水桶的婦女走在路上是一種常見的場景。當然,我國在非洲的維和部隊出於人道主義也曾幫助他們打過多口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