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除了壺形、壺色、壺工外,還有文學(銘文)、書畫、篆刻、金石等裝飾手法。歸納起來,紫砂陶藝的裝飾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肌理變化
可以分為陶瓷原料的肌理,手工製做的肌理,燒製中成型的肌理,利用紫砂泥料裝飾的方式已經成為目前行內比較一致的裝飾方法。一般有調砂、鋪砂、絞泥三種方法
所謂調砂,就是在練生泥時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細的熟(或半熟)砂粒。
鋪砂是將處理好的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經燒成後,摻入的砂粒與泥片會形成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
絞泥就是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擠壓形成自然紋路(如類似雲紋、水波紋、旋紋、編織紋等)的陶瓷裝飾技法
下面再說下型線裝飾
利用各種型線來加強造型的裝飾效果也成為紫砂陶藝的一個特色。紫砂壺運用線條裝飾。更是說明線條在中國人審美心理上佔據的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的有燈草線、子母線、雲肩線、凹凸線、皮帶線、凹肩線、抽角線、折角線等。
燈草線:是一種狀為燈草的小圓線,一般用在器皿的口沿、底足部,能增加器皿口、足部的張力,減少燒成時的變形。
子母線:一般用於口蓋組合的雙線,一粗一細,。一般處理成上粗下細、上大下小,可增加造型的安定厚重感。
雲肩線:是壺類頸部、盆類漂口下沿等造型轉折部分常用的線條,增強造型的韻律和節奏。
凹凸線:主要出現在紫砂壺的腹部,分別以線條的粗細、厚薄和寬窄來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現今,腰線也被稱為皮帶線。
抽角線、折角線:它們主要出現在方器的面與面交接之處,具有藏鋒避稜,柔和方器稜角感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