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主要媒介,也是經濟財富的象徵,在歷史文化中佔據重要位置。繼承古錢幣文化並對其進行創新,可以增強文化自信。所以對於古錢幣的收藏不僅僅有物質上的回報,精神上也能有所收穫,受到了古錢幣藝術的薰陶。今天主要講解的古錢幣是萬曆銀錢,一起來掌握下萬曆銀錢的鑄造背景以及版別圖吧。
萬曆銀錢早在民國時期就已名聲在外,因當時發現極少,藏家多以能擁有一枚為榮。錢幣大師羅伯昭先生一生收藏宏富,在他收穫第一枚萬曆礦銀錢時,欣喜不已,說道:“…近三百年來,愛惜此錢者大有人在,方有今日之完美。”羅氏返滬後出示同好,無不稱奇,甚至有了“銀錢小小驚群雄,金錢多多皆無用”讚譽之詞。
萬曆銀錢的鑄造,泉界基本認同是萬曆中後期被派往各地開採銀礦的礦使所鑄。其用途一說是作為紀念或進貢朝廷做賞賜之用。也有認為是可參與流通的貨幣,倘若使用,可隨時兌換。並依照《明會典》記載的比價推算,萬曆礦銀小平錢應值銅錢八十文。
【萬曆銀錢】
一、基本資訊
簡介:
明神宗萬曆年間(1576~1620年)鑄,銀質,有多種面額,均稀見。
錢面文字:
面文有“萬曆通寶”、“萬曆年造”兩種,背有“礦銀”及“二錢、四錢、、五錢、八錢、九錢”等記重。
面值:
小平、二錢、四錢、五錢、八錢、九錢。
鑄造背景:
萬曆礦銀錢鑄於明神宗萬曆年間。為了彌補財政拮据的狀況,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遂派遣太監擔任路礦使,到各地開採礦銀。據史書記載,到萬曆三十三年,九年間共採得三百餘萬兩白銀。這些路礦使為了奉承皇帝,用所得的礦銀鑄造了一批進奉銀錢。
收藏價值:
萬曆銀錢存世均稀見,小平至五錢估價在數萬元不等,另有八錢、九錢,1959年在北京郊區朱忠禧墓出土,罕見。
以下是萬曆銀錢的圖片,以供大家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