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是盤踞在綿山腳下千年的中國第一軍事古堡。古堡三面臨溝,一面依塬,地勢險要。古堡城牆平面呈“凸”字形,北部突出,東西長374米,南北寬244米,北門有甕城。中心為南北向街道,以條石鋪地。堡內有可罕廟、空王佛行宮、三大士殿、二郎廟、真武廟、關帝廟等廟宇及數十座明清民居。堡內地下還有三層地道,“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張壁村的真實寫照。張壁村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度中央電視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
張壁
張壁是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的一個行政村,又稱張壁古堡,位於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峻地段的黃土丘陵上,海撥1040米,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這座千年古村落築有厚厚的城堡牆,牆板系築夯土而成,城內設有五道軍事堡門。張壁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條深溝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條向外的通道;西面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東面則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南堡門為石砌,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村西南有金代墓穴,城堡內南北有隋、唐、元、明、清,歷代所建廟宇群。城內民宅,起源於金,繁盛於明清。張壁村是我國現存儲存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為一體的古代村堡。它在不大的村子裡集中和包容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古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建築、明代空王佛行宮,為世人所矚目。
永春樓
廟宇
張壁古堡是我國現有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為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蹟,特別是隋唐地道、劉武周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獨有。
歷史淵源
張壁村,始建於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堡南有群山相依,東西南環溝壑,南、北、東還有厚厚的城堡牆,牆板系築夯土而成,城內設有五道軍事堡門。 古堡地下遍佈地道,地道為三層立體,呈網狀結構。如此浩大而複雜的地下軍事工程,絕非民間百姓所為,專家們根據堡內有尉遲恭和劉武周塑像考證,認為這些地道是唐朝初年劉武周、尉遲恭與李世民大戰介休時的遺物。
斑駁的石門和廟宇
古民居
張壁古堡街道主次分明,南北主幹道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丁”字結構,南北主道長約300米,由石塊和石條鋪就而成,稱作“龍街”。街東 3條小巷,街西 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還有幾座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點綴其中。張壁村的民居大多是四合院,少數為三合院。四合院內外宅的劃分體現了尊卑有別的等級觀念,“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
龍街
古民居
民居多是明清時的建築,門庭深進、格局分明、工藝講究,具有晉商宅院的鮮明特色。東三巷民居多為農家小院,西四巷建築錯落有致,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張壁古堡內儲存完好的民居主要集中於賈家巷和戶家巷。而這些富戶的後代,大多已經遷出古堡,他們的祖屋也被封閉,對遊客而言無緣參觀真是一個遺憾。
古民居
古民居
古民居
古民居多為明清建築
張壁村的古民居多為明清建築,石雕、磚雕、石盆、石鼓、石柱、石花缸、影壁磚雕、龍鶴福字造型,彰顯山西晉商崇儒治家之文化傳承。村裡至今仍保留下來多處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古樸典雅的深宅大院,雕刻精美的影壁,裝飾華美的大門樓,飛簷翹角的屋脊,讓人目不暇接。在村中,我們一家一家細細地看過去,彷彿感覺歷史的樂章在磚石、牆壁和木雕上譜寫,優雅的韻律構成了凝固的音樂。
雕樑畫棟的大門樓
斑駁的大門樓
斑駁的大門樓
牆上鑲嵌著“泰山石敢當”的石碑
石獅
古堡
張壁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彎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避有路”。堡牆用土夯築而成,高約10米。古堡地下遍佈地道,與堡內四通八達。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寬1.5米,土結構,各彎曲迷離,呈網狀結構。堡外北、南面溝中有洞口,既可作為進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內留存有氣孔,通於溝塹外,還有隔井直下三層底部。走在暗道裡,就像進入了一個歷史隧道的迷宮。
古堡入口
地道
張壁古堡的地下有古人修建的錯綜複雜、規模巨大的地道系統,總長度近10公里。部分割槽段有上下兩層,甚至三層。地道內,寬處可並行兩人,窄處僅能透過一人,大部分割槽段高度不足1.8。如今,地道挖於何時,因何而挖,已無法得到準確答案。有學者認為張壁村的建設者是劉武周,得出這一結論最直接的證據,是古堡內的可汗祠和唐初李世民與劉武周在介休一帶交戰的歷史事實。明堡暗道式的軍事要塞,暗示著張壁曾瀰漫過戰火硝煙。
古建築
宗教寺廟
張壁古堡保留下來的古代建築頗多,金碧輝煌,流光溢彩,大體都是明清遺物。著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坐北朝南,大殿三間,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製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珍貴的莫過於行宮前廊下有兩通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東側一通記述著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一通記載空王行宮修建緣起。
寺廟建築群
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汗廟等古代建築。這裡仍有許多歷史遺存值得尋訪,儘管村中昔日香火鼎盛寺廟時至今日落寂寞了許多,但兩通明代的琉璃碑得以完好儲存下來。
寺廟建築群
廟宇
在張壁村,熱情純樸的村民給我們講述村落從前的故事,久遠的歷史彷彿一幕幕再現,讓人感動,難以忘懷。張壁村的歷史文化雖然厚重,卻絲毫沒有讓人感到沉重,這裡有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和豐厚的民俗文化,村民們所流露的是最本真的鄉村表情。
北門門洞上方是真武廟
漫步在村中,悠閒的老人們臉上寫滿滄桑,坐在石墩上閒聊,孩子們在幽深的小巷中盡情地玩耍,古樸而祥和的村落讓我們領略的不僅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而且還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當我們離開張壁村時,看著村中一派寧靜祥和的情景,難以想象這裡曾發生過的刀光劍影張。張壁村——軍事城堡,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淳樸的村民、古老的民居,已成為我們永遠不可磨滅的記憶。 張壁村的歷史就像一個猜不透的謎,任你去遐想 ……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