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聖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老師。他手下有著許許多多的弟子,其中有的才華橫溢,有的武功高強,各類人才應有盡有。
眾所周知,孔老夫子是魯國人,而魯國的鄰國是齊國。孔老夫子所處的春秋末期,齊國的朝政逐漸被田氏家族所把持。
當時田氏家族的族長是田常,擔任齊國相國一職。田常希望加快自己家族篡權的步伐。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對外用兵,透過對外戰爭的勝利來進一步樹立自己的威望,為田氏篡權積攢更多的政治資本。田常把目光瞄準了鄰國—魯國,決定大舉伐魯。
當時的孔老夫子,已經周遊列國完畢,回到魯國安度晚年了。孔老夫子還是很有愛國情懷的。他聽說了齊軍即將伐魯的訊息,大為震驚,決定要想方設法拯救自己的國家。
他問學生們誰能擔當此等重任。以勇武著稱的子路主動請纓。估計他是想親自走向前線,與齊軍大戰一場。孔子婉拒了子路的請求,而是答應了子貢的請求。
子宮首先趕到齊國,面見田常,進言道:“聽說您要討伐魯國,我認為您這麼做很不明智,因為魯國是個弱國。吳國兵精將勇,所以您應該對吳國開戰。”
這番言論看上去根本不符合邏輯。田常聽了一頭霧水,以為眼前來了個神經病,不禁勃然大怒:“你在胡說什麼呢?”子貢卻不慌不忙:“您的對手是齊國國內其他家族。您戰勝了魯國,他們就會跳出來瓜分戰利品。
這樣對您恐怕不利吧。相反,您要是與吳國開戰,您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剷除他們。”田常一聽恍然大悟:“先生所言甚是有理啊。只是現在大軍已經開赴魯國了。我要是改變作戰計劃伐吳,恐怕會被別人看穿我的意圖。”子貢說:“這事簡單。我去面見吳王,讓他攻打齊國,您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與吳國開戰了。”
子貢來到吳國,向吳王夫差進言:”齊國現在準備攻打魯國。要是齊國贏了,那麼他們就會挑戰到吳國的地位。大王不打算伐齊救魯嗎?“吳王說:“先生說得很對。但是寡人聽說:越王勾踐近期正在重組部隊,招兵買馬。寡人擔心越國會來伐吳報仇,因此寡人想先討伐越國,再去伐齊救魯。”
子貢一聽就急了,心想:如果吳王真的攻越,那麼他暫時就不會伐齊。這可不行。他連連搖頭說:“大王這就錯了。越強越弱。您不攻齊而伐越,那麼天下人就會覺得您不勇敢。齊強魯弱。如果您伐齊救魯,天下人就會覺得您是在匡扶正義,扶助弱小。
您寬恕越國,天下人就會覺得您寬宏大量。”吳王被說的心動了。子宮繼續說:“臣願意為大王遊說,消除您的憂慮。”吳王大喜。於是子貢即刻前往越國。
越王勾踐聽說大名鼎鼎的子貢來了,於是親自出城迎接子貢。越王恭敬地說:“先生來到鄙國,真是鄙國的榮幸。請問先生有什麼教誨嗎?”子貢向越王如實坦白:“臣勸吳王伐齊救魯,但是吳王擔心大王伐吳報仇,想要先伐越再攻齊。”越王大驚失色:“請先生救我一救。”子貢說道:“大王不必擔心。
吳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喜聽讒言。如今吳國已經是外強中乾了。大王可以賄賂吳王的寵臣,再派兵協助吳國攻齊,以迷惑吳王,讓他全力對付齊國。如果齊勝吳敗,那麼吳國就會衰落下來,您就可以趁機伐吳了。如果齊敗吳勝,那麼吳國必定會去與晉國爭霸,您也可以趁機襲擊吳國。這兩種結局,對您都是有利的。”越王大喜,再三感謝子貢。
子貢回到吳國,向吳王彙報:“越王向臣表示:他絕對不敢做對大王不利的事情。他還說要派兵幫助您攻齊。大王可以放心了。”吳王大喜,說:“先生真是名不虛傳啊。“過了幾天,越王派使者來到吳國,送上許多禮物,還拔出三千精兵交予吳國指揮。
子貢又來到晉國,面見晉定公:“臣聽說吳國要出兵攻齊。要是吳國取勝,那麼他們一定會來與晉國爭霸的。臣建議君侯儘早做好準備。”晉定公接受了子貢的建議。子貢隨即回到了魯國。
就這樣,吳軍(還有三千越兵)大舉北上,與齊軍大戰。最終,齊軍戰敗,魯國得以解圍。吳王得意洋洋,於是邀請晉定公在黃池會盟,商議霸權歸屬問題。早有準備的晉軍在黃池嚴陣以待。晉吳兩國君主在會議上爭執不休。
為了威懾晉國,吳王把主力部隊全部帶上了。越王抓住時機,親自率領的大軍伐吳。越軍一帆風順,佔領了吳國都城。吳王聽說都城失守,急忙回國救援。一番交戰後,吳軍大敗。吳王只好向越王請和。越國因為徹底滅吳的時機還不成熟,於是暫且罷兵。吳國就此衰落。短短几年後,越軍再次伐吳,最終滅亡了吳國。
子貢透過自己的一席話,成功遊說各國,魯國的危機也得以化解。由此看來,後世的蘇秦、張儀等人,也得叫子貢一聲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