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跟我一樣特別愛看素人家裝改造類節目吧?短短几十分鐘見證舊房變新房真的是太爽了!
最近刷《暖暖的新家》,有一家子我印象特別深刻:一對80後夫妻在上海打拼,為了女兒的教育買下位於浦東的34㎡的學區房,又把阿公阿婆從老家接過來,三代五口人在如此緊湊的空間生活,怎麼想都覺得憋屈。
客廳只放得下一張小方桌,吃飯得有兩個人站著。
衛生間小又沒分割槽,早上趕時間只能在廚房洗漱。
沒有舒服的座椅,加班只能在犄角旮旯窩著。
廚房只有一平米活動空間,阿婆不得不弓著腰做飯。
更別提睡覺了,兒童床旁再塞一張摺疊床,一家三口毫無隱私可言。
這種長進深、採光差的典型手槍戶型也為改造帶來諸多難題,而且由於小區較老,原始戶型圖缺失,哪些牆能打,哪些不能打,只能在改造過程中摸索。
承接這個案例的,是尤其擅長親子空間的設計師夏天,她在保留承重牆的基礎上對原始戶型進行了重新規劃佈局:
- 門廳改為玄關和雙層睡眠盒子;
- 廚房變學習區、儲物區與走廊;
- 兒童房向主臥借了點面積,改為廚餐廳;
- 主臥稍稍縮小,並增加收納空間;
- 衛生間門移位實現三分離。
小戶型裡塞大戶人家咱見得不少了,無非是合理規劃+增加收納,但這個改造我真的吹爆!除了放大空間,還看了三代人實實在在的幸福。
螺螄殼裡的道場,竟然有這麼高的顏值?
雖然居住面積有限,但夏天老師想打造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親子溫馨共處的空間。
滿足全家審美,不必向大白牆妥協
入戶就是玄關和睡眠盒子,莫蘭迪粉配白色,讓整個空間都溫暖起來。
廚房牆磚與地磚也用了同樣的彩色水磨石,清爽又明亮。
餐廳用了復古的半牆設計,“上淺下深”好看還耐髒,餐桌也是同色系的莫蘭迪灰,透明亞克力椅子還有顯大的作用。
莫蘭迪灰也被區域性用在老人房。
拱形元素除了藝術感,還可以很實用
玄關隔壁的兒童學習區,粉色拱形門洞配貓爪圖案,小朋友學習也不覺得枯燥。
所有門也都是拱形,整個屋子線條更加柔和。
燈光這樣設計,空間大了不止一倍
玄關本來是採光最差的地方,設計師用軟膜天花模擬柔和的自然天光,整個都亮堂了。
好幾處拱形門洞都內嵌燈帶,既增加了照明,也突出了弧形設計的柔和感。門口收納櫃底部留了個迷你拱形門洞內嵌燈帶,孩子起夜也不怕黑了。
餐廳牆面色彩交界處裝了牆裙燈帶,復古中帶點酷炫;可伸縮吊燈和明裝斗膽燈配合,隨時多角度補充照明。
盥洗間櫥櫃和鏡櫃也暗藏燈光,保證夜間使用安全。
到處都是補充光源,昏暗的走廊也安了踢腳線燈帶。
在設計風格上,這些心得我們可以參考:
1、軟膜天花材料透光率高,呈現出的效果均勻柔和,而且環保又安裝方便,你家也有昏暗“小黑屋”的話可以嘗試。
2、小空間裡運用簡單的傢俱增加設計感,比如可圍坐更多人的橢圓形桌,視覺上更明亮的透明椅子。
3、採光不足的區域適合刷暖色調牆面,搭配同色系水磨石,可以營造活潑溫馨的氛圍。
一個睡眠盒子帶來三代人的獨立空間
原先的兒童房就在主臥隔壁,老人起夜必然會經過,睡眠質量無法保證是心頭大患。
夏天老師從主臥借了點面積,乾脆把兒童房改成廚餐廳,一家三口不用繼續睡在老人的動線上了,那麼另外的兩室要放在哪裡呢 ?
利用層高是拯救小戶型常見手段了,夏天老師為三人訂製了一個雙層睡眠盒子,安置在全屋另一個採光處,也就是原先門廳的位置。
睡上下鋪也能擁有隱私?
要獨立空間,不同的出入口是首要條件。睡眠盒子上層是女兒床,入戶的收納櫃同時也是孩子進入房間的階梯。
兩個大小不一的玻璃圓窗打破空間的沉悶感,既增加了採光,也方便觀察玄關處的動靜。
父母房入口在走廊處,兒童房用玻璃封起來,孩子在狹小空間裡也不會覺得壓抑。
即便是兒童床,寬度也有一米二,給孩子預留了充分的生長空間。
又要採光,又要隱私,於是設計師在這裡全部運用了通電霧化玻璃,透過遙控開關就可以迅速進入私密模式。
想抄睡眠盒子作業的,我問了夏天老師,安裝難度並不大。
小朋友不需要很大的空間嘛,上方淨高1.1米就夠了。父母床高度40釐米,再算上中間結構的10釐米,即便你家總層高只有2.6米,下鋪也能有一米活動空間了。
全屋定製或是找木工師傅現場做都行,關鍵是選什麼樣的結構,還是要根據自己家使用情況來。
老人房裡藏著收納空間
主臥還是保留給老人了,空間雖在原有基礎上縮小,但透過頂天立體的白色收納櫃與陽臺相連,採光其實更好了。
陽臺原有無法拆除的牆垛,做成流線型的電視背景牆巧妙地遮擋起來,就有了一個自然的過渡,頂部還嵌入了燈帶,不會太昏暗。
床頭部分內嵌進衣櫃,內建了燈帶作為床頭燈,配合拱形設計,有一種柔和的包裹感。
陽臺衣櫃裡藏著粉色滑梯,這是夏天老師專為孩子保留的一方天地。與睡眠盒子一樣,這裡也把收納和臺階功能合二為一,儘可能把收納空間融入家裡每個角落。
這樣的公共區域,是五口人的舒適區
多代人一起生活要增加居住舒適度,就得在壓縮私密空間的基礎上,滿足公共區域更多的功能需求。
學習區也要可持續
從玄關進來就是走廊盡頭,這裡相對安靜,夏天老師設計了一塊學習區。
考慮到學區房的功能,孩子要在這裡學習和長大,桌椅都是可調節高度的設計。
廚房為阿婆量身打造
廚房的一切以阿婆需求至上,上下櫃分佈根據阿婆的身高定製,有了寬敞的檯面,阿婆不用再彎腰把電飯鍋搬出來煮飯了。
不轉身就能開啟冰箱,兩個灶臺、超大水槽、大容量內嵌蒸烤一體機,滿足一家五口人的吃飯需求。
是餐廳也是多功能廳
餐廚一體不光節省空間,也為出菜和收拾廚餘垃圾帶來便利,更寬敞的空間可以多人備菜做飯,囿於廚房也能擁有更多親子時間。
能容納6人的餐桌,可以是父母舒適加班的場所,也是親子能夠面對面溝通的場合。
值得一提的是,客廳沒有安裝電視或投影,以免干擾走廊處學習的孩子。本質上也是為了儘量減少電子裝置存在的干擾,培養孩子更好的生活習慣。
客餐廳與老人房連線處是可推開的拱形窗,房間門也用了長虹玻璃,儘可能讓主臥的採光透進來。
這塊朝向客廳的可摺疊桌板也給孩子增加了一個隱藏閱讀區域。
陽光好的時候,配合內嵌燈帶和便攜光源就足夠了。
考慮到孩子正在學英語,夏天老師在客餐廳牆上做了一塊DIY字母牆,只要透過印章把字母或數字按在小木塊上,就可以隨意排列組合。一家人可以把它當留言板,有趣又溫情。
衛生間藏著人文關懷
為了實現三分離,設計師將衛生間門變換位置,進門即盥洗處,左手邊是智慧馬桶間,特意為阿公阿婆配了老年扶手。
右手邊是淋浴間,同樣也配了適老裝置。水磨石地磚防滑,老人還可以坐著洗澡。
看節目時就注意到有彈幕說部分設計“雞肋”,比如陽臺的滑梯啦,客廳的字母牆啦,甚至全屋的拱形設計都有人覺得沒什麼必要。
夏天老師坦言,其實她也曾懷有疑問,究竟犧牲居住空間換學區房有多大的意義?尤其是對孩子來說“童年只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空間不夠,真的會少很多快樂。
暫不討論學區房的意義,但所有這些成人看似無用的細節,都是夏天老師為了彌補孩子的童年而精心打造的,她也希望透過自己的設計,小朋友願意邀請小夥伴回家分享自己的快樂,滿足社交需求。
無論是可能佔地方的滑梯,還是需要爬上爬下的睡眠盒子,孩子發自內心的快樂,讓一切都變得太值得。
基於這次改造,夏天老師也分享了幾個普適性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 一個家通常不會住超過十年,關注當下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2、 人性是懶惰的,不要濫用“可摺疊”、“多功能”的傢俱,常用空間要遵循靜止原則。
3、 收納要充足不要擁擠,不必整屋打滿櫃子,應該根據使用場景在邊角處規劃零碎的收納空間。
4、 暗處可以運用踢腳線燈帶、吊櫃燈帶等隱藏燈光設計,弱化自身存在感的同時,增加柔和的光線照明。
節目改造時間和預算有限,高性價比的傢俱清單可以放心照抄:
冰箱、油煙機、風暖、熱水器:美的
嵌入式蒸烤一體機、洗烘一體機:美的
電視機:小米
水槽:方太
臺下盆:奧薩帝
換氣扇:艾美特
衛生間扶手:家文化
床品:南瓜の大麥
餐燈:麥丹妮
筒燈、斗膽燈:高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