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薩林(1602—1661) 法國外交家、政治家
馬薩林(又譯馬紮然)生於義大利。1630年,他作為教皇的使節去法國,得以謁見宰相黎塞留,留法受到重用,1639年入法國籍。
1642年,黎塞留在臨終前推薦他為繼承人。次年,路易十三去世,路易十四幼年登基,由王后攝政,王弟任王國總監,馬薩林大權獨攬。
馬薩林與黎塞留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紅衣主教出身,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獨裁者、現實主義者及功利主義者,都是卓越的政治動物,優秀的改革設計師;都是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的權臣,都是立場堅定、對國內外敵人毫不留情的戰士。
他們都以文人自居,鼓勵發展文化事業的同時,又建立文化檢查機關,控制輿論,收買御用文人為自己歌功頌德。
法國人一直對這二位持否定態度,把社會的不公、國家的腐敗、法治的殘酷,全都歸罪於他們,把他們看作是國家黑暗、封建、壓迫的代表,是法蘭西的千秋罪人。
與黎塞留一樣,當馬薩林的死訊傳開時,百姓們再一次載歌載舞,巴黎人將他的私人醫生奉為功臣,人們喊道:“給這位醫生老爺讓路,他是殺死馬薩林的英雄!”
除憎惡之外,法國人對於黎塞留是懼怕,對於馬薩林則是鄙視。
馬薩林儘管大權在握,卻不改自己的行事作風,比起嚴肅、冷酷且報復心重的前任,馬薩林縱然隻手遮天,在他人面前卻永遠恭敬有禮。
以才能而論,黎塞留在各個方面都可以說是大才。面對國內外數不盡的敵人,他總能運籌帷幄、克敵制勝,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與野心。
而馬薩林更像是補鍋匠,他的政策都是短期而臨時的,在內政方面政績平平,財政方面甚至是罪惡累累,只是外交方面成績比較突出。
以功績而論,黎塞留對外四處征戰,戰火連天,對內鎮壓起義,推行絕對君主制思想和君權至上的體系,奠定了法國強大的地位。
而馬紮然擅長外交,結束“三十年戰爭”,與多國簽定和約。他在國內鎮壓了投石黨人運動,加強了專制王權的統治,確立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馬薩林與黎塞留、克倫威爾、梅特涅、俾斯麥並稱為歐洲歷史上的五大名相。
伏爾泰認為馬薩林才能平庸、判斷精明,是個運氣絕佳者。
大仲馬稱他“是那位偉大人物(即黎塞留)的影子,他的悲哀在於前任過於出類拔萃,使他窮盡心力卻黯然失色”。
馬薩林臨終時留給路易十四一句名言:“國王要獨攬大權,要統治一切。”
馬薩林屍骨未寒,路易十四就下令把他的全部財富沒收,一方面使自己成為最有錢的君主,一方面也收攏了民心。
24歲的路易十四宣佈親政,從此開啟了“太陽王”時代。
政治家刀口舔血,玩好了也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