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交往中,國與國之間互贈“國禮”是國際慣例。
各國對“國禮”的選擇也都是精挑細選,用足了心思。
1964年至1965年,我國的“國禮”清單上就多了一個特殊的選擇。
當周恩來總理代表毛主席向一些國家送出這份“國禮”後,馬上就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收到這份“國禮”的國家反應各異,真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禮”是中華文明的本質內涵與標誌。
在古代中國,阿膠、瓷器(景泰藍)、絲綢、茶葉就曾經被作為“國禮”饋贈給友好交往的國家,是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國禮”。
中國人贈送“國禮”有許多講究,其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含蓄、寓意深刻。
以“四大國禮”之一“阿膠”為例。
阿膠在中國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是曹植詩中的“仙藥”,李時珍眼裡的“聖藥”,被歷代醫家奉為“國藥”聖品。
“國藥”之所以能夠上升為“國禮”,是因為“阿膠”具有“陰陽相濟,五行齊佔”之特性。
所謂“陰陽相濟”-阿膠需“浴水火而生”,其中的“水”必須採自東阿的地下水。
水屬陰,驢皮為陽,故稱阿膠是陰陽相濟之物;
所謂“五行齊佔”-熬製要用金鍋銀鏟、桑木材,用東阿當地的井水,以猛火文火相佐,經過七七四十九道工藝熬製遂煉成阿膠。
作為“國禮”,其寓意可以理解為:
“陰”、“陽”原本互相矛盾、相互對立,而“陰陽相濟”則指陰陽和諧、剛柔互濟。
中國以“阿膠”作為“國禮”,表明了中國對世界大同的美好祝願,也表明了中國外交的基本立場:
中國人民希望與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諧共處,以達成“萬物通泰、天地祥和”。
同樣,“國禮”-瓷器(景泰藍)也蘊含了中國人民的良好意願。
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中國政府向聯合國贈送了一座“和平尊”。
“尊”取“敬重”之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是十分隆重的禮器。
中國以“尊”為禮,表達了中國對聯合國的重視和支援。
再比如“國禮”-茶葉。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
“品茶”不但鑑別茶的優劣,也有神思遐想、領略飲茶情趣之意。
細啜慢飲,飲茶可以是一種美的享受,也能使飲茶者的精神昇華,達到“道通天下”的境界。
在中國文化之中,“以茶會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君子之交”這四個字。
“君子之交淡如水”,中國人也希望與他國建立“淡如水”、卻清澈見底的“君子之交”。
以茶相贈,某種意義上表明瞭我國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君子式”外交政策。
再看周總理代表毛主席送出的那份特殊的“國禮”。
與傳統“國禮”相比,這份特殊的“國禮”顯得有些特別。
說它特殊,是因為它不過是很薄、極輕的六張照片而已;
可是,它又重如千鈞,在收受“國禮”的人掌中,它的分量卻極其沉重。
這六張照片拍攝的都是同一個內容-中國第一次成功爆炸原子彈。
明眼人都知道,中國把原子彈爆炸的照片作為“國禮”送給外國朋友,自然是有政治、外交方面的考量。
這可以算得上全世界最令人“震撼”的國禮了。
把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的照片作為外交禮物,這個創意的首創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5點左右,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來到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職人員。
兩個小時前,在新疆羅布泊的核試驗基地,主操作員韓雲梯按下了牽動人心的按鈕。
一個碩大的火球隨即騰空而起,並迅速與地面騰起的塵柱連成一體,形成一朵巨大無比的蘑菇雲。
基地立即向一直等在中南海西花廳辦公室的周恩來總理報告了這個訊息。
得知原子彈成功爆炸,毛澤東主席謹慎地作出指示:“一定要再次確認是不是核爆炸。”
不久之後,基地再次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原子彈確確實實爆炸了,確定是核爆炸!”
從此時起,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和周總理帶著無比喜悅的心情接見了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創作和演出的全體人員。
結束活動前,毛主席笑容滿面地對周總理說:“新疆那邊搞了個驚天動地的事情,我看,你就在這裡提前宣佈吧。”
周總理隨即走到舞臺中央,揮動雙手,讓還沉浸在領袖接見喜悅中的演職人員們安靜下來。
周總理大聲說:“同志們,有一個特大的喜訊,我首先要在這裡宣佈。”
“在宣佈這個特大喜訊之前,我有一個要求,大家可以鼓掌,可以歡呼,可不要把地板跳塌了呀!”
現場頓時響起一片歡笑聲,大家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周總理,不知道周總理將要宣佈什麼特大喜訊。
“同志們,今天下午三時,我國在西北大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核大國對我國實行的核壟斷、核訛詐從此結束了!”
周總理話音未落,人民大會堂立刻變成了歡騰的海洋。
當晚10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公佈了這一訊息。
據外交部第三次解密的外交檔案顯示,從原子彈爆炸之日起,至1965年12月31日止,周總理代表毛澤東主席將那六張照片當作特殊的“國禮”,分別贈送給了多國領導人。
這些外國領導人分別是:
印尼總統蘇加諾,馬裡總統莫迪博·凱塔,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
羅馬尼亞等當時與中國關係友好的國家也收到了中國贈送的這份特殊的“國禮”。
中國當時的友好國家主要包括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和第三世界的國家。
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的訊息讓他們歡欣鼓舞。
朝鮮、越南等國家紛紛發表宣告,熱烈祝賀中國在原子核能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這些國家普遍認為,成功爆炸原子彈不僅是中國的勝利,也是第三世界的勝利。
除了“亞非拉”這些友好國家,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沒有忘記,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敵視中國、或對中國不那麼友好的國家。
既然是贈送這樣特殊的“國禮”,怎麼可以遺漏了這些國家呢?
不久之後,英、美、蘇、法等國家也間接收到了那份來自中國的“國禮”。
與“亞非拉”友好國家不同,這些國家接受中國這份“國禮”的方式和途徑有點特別。
1964年10月18日,毛澤東主席的老朋友、《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再次來到中國。
他此時的身份是法國《新直言》週刊記者。
二十多年前,埃德加·斯諾手持宋慶齡先生的“介紹信”,衝破國民黨一道又一道封鎖線,歷經艱難險阻來到延安。
他迫切想看看傳說中的“紅區”,更想見一見國民黨宣傳中的“流寇”、“赤匪”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
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的記者到過“紅區”,埃德加·斯諾是“開天闢地”第一人。
埃德加·斯諾一腳踏進“紅區”,他見到的第一個高級別共產黨領導人就是英姿勃勃、溫文爾雅的周恩來。
埃德加·斯諾後來回憶道:
“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儘管鬍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
“他講英語有點遲緩,但相當準確。他對我說已有五年不講英語了,這使我感到驚訝。”
“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
“他態度溫和地說出來的話,同國民黨宣傳九年來誣衊共產黨人是什麼‘無知土匪’、‘強盜’和其他罵人的話形成了奇特的對照。”
毫無疑問,埃德加·斯諾對周恩來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錯。
在後來的採訪中,埃德加·斯諾對周恩來的印象更是由陌生迅速轉變為熟悉,進而變成欣賞,甚至是仰慕。
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埃德加·斯諾採訪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中國共產黨的高階領導人。
離開延安時,埃德加·斯諾已經成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的朋友。
埃德加·斯諾這次來到北京,第一時間見到的中國共產黨高階領導人依舊還是周恩來。
埃德加·斯諾向周恩來總理談了自己的採訪計劃,並列出了一長串採訪清單。
周總理微笑著說:“你的採訪範圍太廣泛了,而且有多個主題。”
周總理向埃德加·斯諾建議道:“我建議你選擇一個採訪主題,我相信,你的讀者朋友一定會很感興趣的。”
“請問周總理,你建議我選擇哪一個採訪主題呢?”埃德加·斯諾問道。
周恩來總理說:“原子彈,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
埃德加·斯諾說:“如果我提一個請求,希望能夠採訪掌握這次核爆炸第一手材料的官員,不知道周總理是否可以滿足我的請求?”
周恩來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可以,在原子彈這個問題上,我就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人。”
事實正如周總理所說的那樣,他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決策者之一,更是這項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因此,說周總理掌握了原子彈第一手材料,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埃德加·斯諾馬上來了精神:“冒昧地問一下,我今天的採訪內容是否可以發表?”
周恩來總理點點頭說:“當然可以。”
“不過,我今天的談話內容是有時效性的喲,恐怕不能等到你寫到書裡喔。”周總理意味深長道。
埃德加·斯諾高興地笑了。
作為一個老資格的記者,他自然明白“時效性”對於一條“獨家新聞”意味了什麼。
周總理接著說:“我在這裡預測一下,這次你回去以後,美國國務院一定會很快找你瞭解情況。”
埃德加·斯諾搖搖頭說:“我看不一定,說不定要等四年以後。”
斯諾說的是他上一次的經歷。
1960年,埃德加·斯諾訪問中國回國後,美國國務院有關負責人馬上約見了他。
但是,那次談話只進行了寥寥數分鐘便草草收場。
顯然,美國國務院對斯諾介紹的中國的情況沒有什麼興趣。
直到四年之後,美國國務院新到任的負責人才又重新找到斯諾,找他了解他對中國的訪問印象。
“他們這次不會那樣了,因為時代變了。”周恩來肯定地說。
說罷,周總理親手把兩份中國原子彈爆炸相關的照片交給了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完全理解了周總理的用意。
時不我待,說走就走。
埃德加·斯諾第二天就乘坐飛機趕回了日內瓦。
在一家立場“中立”的報紙上,斯諾發表了他對周總理的獨家採訪報道,同時刊出了周總理贈送給他的那六張照片。
西方的各種報紙紛紛轉載了斯諾的報道和那六張照片。
一時間,“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條重大新聞又一次轟動了全世界。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當那些西方國家收到毛主席、周總理間接贈送給他們的“國禮”後,他們都有什麼樣的反應?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曾經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也曾在近代掉隊、落伍過。
但是,中國從來沒有退出過歷史舞臺,中華民族一直在努力,希望跟上歷史發展的節奏。
不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走了一條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之路,我們稱之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面對這樣“與眾不同”的中國,世界列強使出各種手段,試圖遏制紅色中國的發展。
在他們眼裡,中國想要崛起簡直就是異想天開,貧困落後的中國根本不可能有能力研製出自己的核武器。
前蘇聯就認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中國人永遠都不可能造出原子彈。
在中國政府釋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訊息時,前蘇聯的很多人都表示不相信。
他們甚至還懷疑:這會不會是中國有意釋出的虛假訊息?
不過,幾天之後,埃德加·斯諾獨家專訪周恩來總理的報道在瑞士發表了,並迅速被西方各國主要媒體轉載、引用。
按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周恩來總理並沒有直接向前蘇聯通報“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任何訊息。
也就是說,前蘇聯是間接收到了周恩來代表毛澤東贈送給他們的特殊“國禮”。
這個時候的前蘇聯不再懷疑“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這條訊息的真實性。
他們的態度開始從“不相信”變成“不敢相信”,轉而變成“不可思議”。
前蘇聯接下來的表現就顯得沒有那麼大方了。
他們在主要報紙上大篇幅刊載“澳大利亞反對中國研製原子彈”的訊息,並刻意渲染、放大。
相比之下,報道“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訊息就顯得“勉為其難”了。
在前蘇聯的主流報紙上,這個訊息只佔用了很小的版面。
我們再來看看英國對於這個訊息的反應。
(間接)收到中國贈送的這份特殊“國禮”,英國的態度可想而知。
對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來說,這絕對是一條“不那麼令人滿意的訊息”。
當時,為了給北約國家壯膽、打氣,美國大肆臆測“中國有彈無槍”。
而英國一如既往地緊跟美國這個“大哥”亦步亦趨。
在整個西方國家裡,英國是對“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這件事情嘲諷、挖苦、譏笑最賣力的一個國家。
不過,英國人在嘴上過足了癮,“身體卻很誠實”。
對於中國(間接)送來的特殊“國禮”,英國人雖然在心理上極力排斥,卻還是“半推半就”地收了下來。
當媒體追問英國政府如何看待“中國第一次成功爆炸原子彈”這個事情的時候,英國方面含含糊糊地說出了兩個字-遺憾。
和其他幾個主要的西方國家不同,對“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這件事情,法國卻出人意料地給出了“好評”。
法國媒體如是評價:
“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似乎在一夜之間就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容置疑,這將大大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
最後說一說美國的反應。
對於美國人來說,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絕對“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好訊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悍然介入朝鮮戰爭,武裝威脅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敢於如此恣意妄為,很大程度上緣於其擁有恐怖的原子彈。
因為手握原子彈這個可怕的“殺器”,美國人自信地做出了“中國不可能出兵朝鮮”的推測。
然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卻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了朝鮮半島,而且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
每當所謂“聯合國軍”陷入困境,或者美軍招架不住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凌厲攻勢之時,一些美國人就會想到“動用原子彈”這個念頭。
當年,美國已經將原子彈部署到了日本,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也曾幾次想要按下核按鈕。
麥克阿瑟甚至狂言,要認中國人領教一下原子彈的厲害,要讓中國的大城市成為下一個廣島和長崎。
儘管美國人最終沒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核威脅”猶在,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美國人沒有想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居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正如周恩來總理預料的那樣,埃德加·斯諾剛剛發表那篇獨家專訪,美國國務院相關負責人就找到了他。
據埃德加·斯諾的夫人回憶,從埃德加·斯諾發表對周恩來的獨家專訪那天算起,到美國國務院有關人員約談斯諾,時間僅僅間隔一週。
透過與埃德加·斯諾的再三會談,美國人默默接受了他們極不願意接受的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中國新疆,中國確實成功爆炸了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
美國人隨後的反應非常耐人尋味。
一方面,美國官方對“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這件事情反應冷淡,似乎不願意就此事發表評論。
另一方面,美國一些主流媒體零零星星發表了一些文章,對“中國的原子彈”進行冷嘲熱諷。
美國《紐約時報》在轉發“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這一訊息時評論道:
“中國的實力並不會因為原子彈爆炸成功而提高,中國依然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該報還引用了一位美國官員的講話,聲稱“美國依然會和以往一樣,保護其他亞洲國家的安全。”
然而,從此時開始,美國方面的表現卻悄悄發生了變化:
不久之後,美國國務院加大了對中國的關注度;
不久之後,美國對中國發表的言論和用詞有了微妙的變化;
五年之後,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宣誓就職。
上臺不久,尼克松就指示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探索同中國重新開啟關係的可能性。
同時,尼克松多次在不同場合就對華貿易、旅行、人員往來和美軍在臺灣海峽巡邏方式等問題向中國作出友好姿態。
美國政府還透過各種渠道傳出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建立聯絡的訊息。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總統抵達北京;
一週之後,中美共同發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上海公報》……
但是,因為臺灣問題等外部、內部原因,美國卻在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舉步不前。
與此同時,其他幾個西方國家卻加快了與中國建交的步伐。
更讓美國人意料不到的是,一直與美國亦步亦趨的日本居然捷足先登,搶在中美建交之前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毛主席說:“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都是紙老虎,原子彈也是紙老虎。”
毛主席鄙視原子彈,並不表示中國不能擁有原子彈。
中國不僅成功爆炸了原子彈,兩年八個月之後,中國又成功爆炸了氫彈。
更讓美國人始料不及的是,就在中國向全世界公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個訊息的同時,中國政府向全世界鄭重宣佈:
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對於動輒就以原子彈來威脅他國的美國人來說,中國的這個宣告顯然是難以理解、甚至是不可思議的。
而這恰恰就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英明、偉大之處。
關於要不要擁有原子彈,該不該使用原子彈等相關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曾經有過以下名言: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
“他們欺侮我們沒有原子彈,沒有核武器,工業不發達。但是,這會起變化,幾十年後會變化的”;
“我們也搞一點原子彈,這樣才有可能制止戰爭”;
“誰也沒有原子彈-是為上策,他們有、我們也有-是為中策,只有它一個國家有-是為下策。”
“再有十年,原子彈、氫彈、導彈我們都搞出來了,世界大戰就打不成了”;
“我們的國家將來可能生產少量的原子彈,但是並不準備使用,我們是用它作為防禦的武器”。
我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遠見卓識。
正如法國人當年所說的那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給中國帶了非常大的影響。
它不僅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也為之後中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增加了一定砝碼。
事實證明:
原子彈不是萬能的。
但是,沒有原子彈那是萬萬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