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非波斯,是歷史上第三個波斯人統一政權。薩非波斯的第五位國王,阿拔斯一世,1571到1629,活了五十八歲,1587到1629在位,十七歲時繼位為薩非波斯的沙,在位四十二年,此時,東亞正值明末,在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薩非波斯達到了國力的頂峰。
阿巴斯一世,生於呼羅刪首府赫拉特,位於今阿富汗西部。他是薩非波斯的開國之主伊斯邁爾一世的曾孫,他出生時,正值第二任國王、亦即伊斯邁爾一世之子、也是他的祖父,在位。
阿巴斯一世的父親科達班達,當時被任命為赫拉特總督。
由於科達班達的視力幾乎失明,當其父在1576年去世時,他遭到忽略,由其弟伊斯邁爾二世繼位。伊斯邁爾二世想把薩非王室的繼承人全部殺害或刺瞎,包括科達班達及其四個兒子,最終,伊斯邁爾二世被反殺,什葉派土庫曼武裝紅帽軍推舉科達班達繼位。科達班達為人溫和,但在統治期間捲入了後宮與紅帽軍之間的鬥爭。趁其內亂,勁敵奧斯曼帝國乘機攻佔波斯領土,包括大不里士等地。科達班達由於軟弱無能,最後被推翻,投入監獄,由兒子阿巴斯一世繼位。
阿巴斯一世繼位之初,國家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傳統的勁敵,西有奧斯曼帝國,東有烏茲別克人的布哈拉汗國,都是虎視眈眈。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兩個新的敵人,北有擺脫了蒙古統治並且連續成功反殺的沙俄王國,南有鐵木爾帝國的後裔印度莫斡爾帝國。
阿巴斯一英明睿智,繼位後,使用手段,除掉了一部分桀驁不馴的土庫曼貴族,又除掉了扶持他上位的權臣庫裡汗,因此得以大權在握。
阿巴斯一世是從赫拉特前往首都加茲溫繼位的,他離開後,布哈拉汗國的阿布德·阿拉赫二世,派其子阿布德·穆明,攻取了赫拉特,阿巴斯一世面臨兩面夾擊,並且,內患嚴重,他被迫於1590年訂立《君士坦丁堡和約》,將包括大不里士在內的伊朗西北部、西部大片領土,割讓給奧斯曼帝國,從而結束了兩國長達十餘年的戰爭。
阿巴斯一世集中精力解決內患,主要是解決王朝的傳統武力、土庫曼遊牧部落紅帽軍,他們尾大不掉,對王權形成嚴重威脅,阿巴斯一世推行行省制,逐步收回土庫曼人的私人領地,他還廢除了紅帽軍司令的設定,加強了首相的權威。
更主要的是軍事改革,以前,薩非波斯對戰奧斯曼帝國,屢戰屢敗,是因為奧斯曼帝國擁有歐洲的先進槍炮,而薩非波斯只有大刀長矛,阿巴斯一世即位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薩非波斯軍隊,從一支部落軍隊,發展為擁有火槍、火炮等裝備的新型軍隊。為了改變土庫曼人紅帽軍占主導地位的局面,阿巴斯一世建立了包括喬治亞人、亞美尼亞人在內的近衛軍,由國王本人指揮,這是一支領取薪俸的職業化新軍,旨在制衡桀驁不馴、操縱朝政的紅帽軍。阿巴斯一世當政期間,新軍達到三萬七千人,而紅帽軍則由六萬削減為三萬。
在宗教上,阿巴斯一世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使得波斯最終徹底變為什葉派國家,從此不可逆轉。
1598年,阿巴斯一世遷都伊斯法罕,並進行了大規模營建。伊斯法罕位於波斯腹地,遠離奧斯曼帝國的攻擊範圍,這標誌著伊朗腹地取代亞塞拜然,成為薩非波斯的中心,王國的波斯色彩日漸濃厚,土庫曼人的影響進一步削弱。
與歐洲各國的關係,薩非波斯繼續與哈布斯堡皇室的傳統結盟,夾擊奧斯曼帝國,並且,與英國等國,發展了貿易關係,在此影響下,波斯國內的手工業,得到了發展。
在理順了內外各種關係之後,阿巴斯一世四出征戰,大舉收復失地。他先是進攻烏茲別克人的布哈拉汗國,一舉收復了赫拉特,至1602年,收復全部呼羅刪,將國界推進到阿姆河一線。在西線,對內亂不止的奧斯曼帝國用兵,洗刷了百年恥辱,1613年,迫使奧斯曼帝國簽訂《伊斯坦布林條約》,薩非波斯收復了故都大不里士、以及庫爾德斯坦、亞塞拜然等地,1623年至1625年期間,阿巴斯一世再次西征,收復了包括巴格達、巴士拉在內的全部兩河流域地區。 在與宿敵奧斯曼帝國的較量中,薩非波斯徹底佔了上風。
1621年,英國海軍擊敗葡萄牙艦隊,大大削弱了葡萄牙在波斯灣的影響力。1622年,薩非波斯與英國的聯軍,包圍並攻克霍爾木茲城堡,自此,薩非波斯恢復了對波斯灣的控制。
1622年,阿巴斯一世從莫斡爾帝國手中奪取了坎大哈。
薩非波斯的版圖達到極盛。
阿巴斯一世自己是奪其父位而繼位的,因此,他在晚年極度猜疑,深怕被刺殺,被篡位,是典型的雄猜之主。他有四子,三子長大成人。阿巴斯一世於1615年殺長子,於1621年刺瞎次子,於1627年刺瞎第三子。
1629年,阿巴斯一世去世,其孫薩非,繼位為薩非波斯的沙。人亡政息,薩非波斯,停止了發展的步伐,漸漸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