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的小孩子從小住著“鴿子籠”。爸爸媽媽傾其一生掙的錢全部用來買三室幾廳的房子,遠遠的看去,高樓聳立,每家每戶就只有一個窗戶,那麼小的格子可不是像鴿子籠嗎?
孩子們從小住在這樣封閉的環境裡,對門的鄰居是誰可能都不知道,也不再像70,80後一樣,小的時候都生活在農村的院子裡。滿院子都是小夥伴一起玩耍,那個時候智慧手機也不是人們生活裡的必需品,家裡有一臺彩色的電視都已經是富裕的生活了。
所以現在孩子們放不下手機,最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封閉的這種環境
開闊的環境可以讓人有放鬆的心情,那個時候作業很少,天空很藍,小夥伴們的心思也特別的單純,孩子的思想和視野都沒有那麼開闊,所以遇到一點新鮮事,一個小朋友在講,另外其他小朋友做成圓圈圍在一起,可能一個故事就能討論一個晚上。
那時候的月亮很明亮,不需要路燈。在曬麥子的場所裡,小夥伴們你追我戲,那時候的作業很少,也不需要上補習班,小夥伴們沒有多麼高檔的書包,也就是家裡用布給做的,但是大家都特別的滿足,誰家要是燉個雞鴨鵝什麼的好幾家鄰居都可以一起嚐鮮。
如果誰有個城裡的親戚,帶過來幾個人家淘汰下來的玩具,小夥伴們就可以把它拆開來重灌一下,甚至可以把它做成機器人。
誰家要是有個糖果,小朋友們就可以爭先恐後的去討好他,以便能夠嚐到一塊人,特別容易滿足那個時候時間過得很慢,每天都可以玩好大一會兒,直到天漸漸的完全黑去,可是現在的小朋友住在封閉的場所裡,只能與電子產品為伴。
沉溺在網路的世界裡,在現實的世界裡是沒有好朋友的,而且他們會評說自己,現在的人思想比較活躍,個性比較張揚,每個人都比較重視自我的感受,好像和別人交往變成了特別困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多少人聽說過有社交恐懼這個問題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個孩子都具有這方面的問題。
對世界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以前的孩子內心是非常豐富的,內心就像有一個寶藏一樣,每天都有和小夥伴分享不完的東西,那時候也沒有什麼仇富的心理,因為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玩具和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和小夥伴之間的差距不是很大,所以沒有什麼好嫉妒的。小夥伴每天都在想著誰家的地裡的西瓜最甜,哪棵樹上的鳥窩裡應該有蛋。還有烤青蛙,應該嚐起來也不錯。
可是現在的小朋友,我覺得精神上都太孤單和寂寞了,所以他們寧願躲在網路世界裡害怕真實的現例項子,因為家長每天討論的都是成績,小小的年紀,揹著一個大大的書包,弓著腰都無法直立行走,每天穿梭於各個補習班裡,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今天的中國社會。
他們會無數次的在諮詢室裡問我,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不工作不可以嗎?不上學不可以嗎人,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學習不好就應該去死嗎?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家長們把成績看得那麼重要呢?他們自己沒有上什麼好大學,卻要求我們考上清北,這公平嗎?我無法面對和回答他們的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安撫他們那小的心靈。
他們期待世界跟他們在網路世界裡所看到的一樣是包容的,是有愛的,是能夠接納他們的,他們對網路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是對現實的世界卻充滿了失望。因為滿身的傷痕都是現實世界給予他們的,網路世界是他們可以掌控的。
如果他們在這個世界裡不開心,可以隨時關閉掉,但現實世界卻讓他們失控了,沒有這種掌控感,即使不滿意也不知道逃到哪裡去。
親戚之間的聯絡也變得開始少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幾個親戚。更不感興趣他們都是自己的什麼長輩,因為長輩是用來教訓自己的,並不是為了傾聽自己的心聲,更不可能給自己送來溫暖。
生活環境相對單一
很多孩子週一到週五就是上學或者是上補習班,到了週六周天的時候仍然是補習班的天下,還有要寫作業,一整天可能都出不了門,偶爾能出門,不是去商場就是去超市,要不然去吃大餐或者是看電影,再也找不到別的娛樂專案了。
稍微小一點的孩子,如果家長願意的話,可以待在老家放鬆一下,超過14歲的孩子就已經適應了這個城市裡孤獨的生活,他們不願意到鄉下去,不知道怎樣面臨那些問長問短的鄉親們噓寒問暖,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太久遠了,他們也已經變得開始不習慣了。
小小的年紀不知道跟長輩打招呼,去了鄉下之後又要被評頭論足一番,他們的內心再也經不起任何的創傷了。
那麼怎麼樣讓他們放下手機呢?
從6歲左右開始的時候,就應該經常與人互動
不要讓孩子在忙於去上早教班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才藝班或者是興趣班了,一定要帶孩子到老家的大自然的環境裡,讓他充分的享受大自然,帶給生命的感受力,他們已經太久沒有對這份生命的感受力去體會了。
他們只有對生死有了很強烈的體驗之後,才可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才延續去做一些改變和奮鬥,才會思考自己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父母一定要提供孩子有效陪伴
現在很多父母會抱怨說我不是一直在陪你嗎?我就在你的旁邊陪你,但是他們從未放下手中的手機,要麼是在追電視劇,要麼是在和朋友聊天,要麼是在網路上處理自己的工作,孩子和他們說話幾乎是沒有時間聽的,更不可能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我想說的是你這樣陪伴孩子也叫做陪伴孩子嗎?這僅僅只是在他的身邊而已,這是不叫做陪伴的,因為這種陪伴沒有任何質量可言,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反饋和回應,他們希望和父母分享,等到過了12歲以後,你想讓他跟你說話的時間也沒有了,因為他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房間了。
不要在窮家富養了
很多人家都會知道窮養兒子富養女兒,但是幾百年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因為窮養兒子指的是在意志力上磨練他富養女兒指的也是在精神上要富養,千萬不要讓女兒淪落為物質和金錢的能力。
所謂的富養也就是知書達理,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以前的三從四德不提倡,但是女子是一定要自尊自愛自信的不僅僅要達到經濟上的獨立,還要達到精神上的獨立,這才是最終的富養。
只要能讓孩子體會到生命的感受力,能夠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能夠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感,並且有一個清晰的願景和奮鬥目標,他一定會放下手機,不會再對手機有什麼念想,只會把手機當成是一個幫助自己實現夢想的途徑和工具。
感謝您的閱讀,請您千萬要理解我所寫的這篇文章裡的一些觀點,希望能給您一些參考作用,祝您和孩子永遠順利,我是檸檬,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