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恆大汽車擬募集5億港元 助力恆馳新能源汽車順利投產
11月10日,恆大汽車釋出公告稱公司於11月9日與配售代理簽訂了配售與認購協議,透過先舊後新的方式以每股2.86港元配售1.75億股,預期配售事項的所得款項總額為約5億港元。這些所得款將用於恆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生產製造,為恆馳新能源汽車順利投產奠定基礎。
恆大汽車在公告中透露,目前,配售股東持有62.2億股股份,包括配售股份、佔於本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約63.67%。本次配售的股份佔於本公告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79%,佔新股份發行完成後經擴大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76%。
公告稱,經檢討配售事項及認購事項的條款及條件後,董事會認為透過配售事項及認購事項籌集股本資金乃符合本公司利益,可擴大其股東基礎、增強資本基礎及提升本集團財務狀況及淨資產基礎,從而促進本集團長期發展及增長。
近期,伴隨恆大現金流吃緊,其財務及債務問題引發業內熱議。有報道稱,在10月22日恆大集團召開的復工復產專題會上,許家印宣佈了恆大化解風險實施自救的三大戰略:一是堅定不移、全力以赴實現復工復產保交樓;二是全面實施現樓銷售、大幅壓降房地產開發建設規模;三是10年內實現由房地產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在恆大汽車天津生產基地召開的戰略合作伙伴大會透露,恆馳首款車將於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目前,恆大汽車已經打響了為期三個月的攻堅戰,“大幹三個月,確保恆馳首車下線”。(來源:蓋世汽車 馮涼爽)
2,日產第二財季營收增1.1% 上調本財年利潤預期
蓋世汽車訊 11月9日,日產汽車公佈了本財年(2021.4.1-2022.3.31)第二財季財報,並調整了本財年財務預期。
日產本財年第二財季營收為1.94萬億日元,去年同期為1.92萬億日元,同比增加1.1%;營業利潤為634億日元,去年同期虧損了48億日元;營業利潤率為3.3%,淨利潤為541億日元,去年同期虧損了444億日元。儘管商業環境嚴峻,日產汽車還是取得了高於預期的業績。
儘管近幾個月來,由於東南亞新冠疫情蔓延導致晶片和其他關鍵零部件供應中斷,日產不得不削減產量,但是日產還是做出了一個樂觀的預測。強勁的汽車需求和疲軟的日元提振了一些日本汽車製造商的盈利能力,日產上調利潤預期凸顯了該公司的信心,即積極因素將繼續抵消其面臨的供應鏈問題。
(圖片來源:日產)
日產還調整了本財年的業績預期。儘管受到半導體供應持續不足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日產還是上調了本財年的營業利潤和淨利潤預期。日產預計本財年營業利潤為1,800億日元,較此前的預期高出300億日元;淨利潤為1,800億日元,比之前的預期高出1,200億日元;營收為8.8萬億日元,此前的預期為9.8萬億日元,而分析師的預期為9.4萬億日元。
日產汽車上調利潤預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這表明儘管零部件短缺衝擊了日產的生產,但該公司本財年仍有望擺脫虧損。
日產還將其本財年的全球銷量目標從此前的440萬輛下調至380萬輛,下調了13.6%。儘管第二財季日產每個月的銷量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本財年上半年,日產在全球的銷量同比增長4.1%,在全球的產量同比增長3%。
零部件短缺正導致日產推遲其旗艦電動車型Ariya等新車型的推出。今年早些時候,日產表示,由於晶片短缺,該公司本財年預計將損失約50萬輛汽車。從7月開始,日產計劃在下半年彌補約一半損失的產量。但日產執行長Makoto Uchida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自那以後,日產和其他日本汽車製造商一樣,也受到了其他汽車零部件短缺的“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等核心市場對汽車的強勁需求幫助日產提高了利潤率,日元走軟也提高了該公司在日本的利潤。由於新車供不應求和補貼減少,二手車價格正在飆升。Uchida今年9月曾表示,削減成本也有助於抵消該公司在其他方面的虧損,該公司今年有望實現其扭虧計劃中設定的2%的營業利潤率目標。
財報公佈前,日產股價下跌不到1%。今年以來,日產的股價上漲了5.3%,在2020年下跌了12%。(來源:蓋世汽車 譚璇)
3,大眾因碳排放目標遭德國綠色和平組織起訴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大眾集團遭到了德國綠色和平(Greenpeace Germany)組織的起訴,該組織稱大眾沒有為應對氣候變化盡到自己的責任。
ID.3 (圖片來源:大眾)
索賠方希望大眾在2030年停止生產內燃機汽車,並在那時將碳排放量在2018年的基礎上至少減少65%。但是大眾拒絕了這些要求。
大眾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大眾支援氣候保護和交通出行領域的去碳化,但是我們不能獨自應對這一挑戰。”這位發言人還補充說:“設計適當措施的任務屬於議會。透過對被某些企業提起民事法庭訴訟,不是公正地完成這項責任重大的任務的方式。”
今年9月,德國環保組織Deutsche Umwelthilfe對寶馬和戴姆勒兩家汽車製造商也提起了類似的訴訟,當時這兩家企業也拒絕了環保組織提出的要求,即在2030年之前停止生產基於化石燃料的汽車,並在2030年之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兩起訴訟借鑑了之前的兩個與氣候相關的案件:2020年5月,德國的一項裁決認定,該國未能保護後代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月荷蘭的一項裁決命令石油公司殼牌減少其排放量,這是全球首次要求私營公司為其對氣候的影響負責。(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4,蔚來2021年Q3營收98.1億元 四季度預計交付2.35~2.55萬臺
11月10日,蔚來發布了2021年三季度財報。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三季度,蔚來汽車營收98.1億元,同比增長116.6%,環比增長16.1%。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汽車業務三季度銷售額為86.368億元,同比增長102.4%,環比增長9.2%。
今年7-9月,蔚來共交付新車24,439臺,創交付新高,同比增長100.2%,環比增長11.6%,其中ES8車型交付5,418輛,ES6車型交付11,271輛,EC6車型交付7,750輛。
蔚來2020年Q3~2021年Q3營收情況;圖片來源:蔚來官方
對於2021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蔚來方面表示,第四季度總收入預計在93.760億元至101.056億元之間,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長約41.2%至52.2%,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約4.4%至增長約3.1%。
交付量方面,今年10月,蔚來共交付新車3,667臺。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今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為進一步提升產能和為ET7等新產品匯入做準備,蔚來按計劃對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進行了階段性升級改造,因此耽誤了交車。10月下旬起,合肥先進製造基地已逐步恢復生產。
蔚來2021年Q1~Q3交付資料及Q4交付預期;圖片來源:蔚來官方
對於四季度的交付指引,李斌指出,蔚來新增訂單持續增長,10月新增訂單創歷史新高,目前交付量主要受供應波動的影響,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的總交付量將達23,500到25,500輛,較2020年第四季度增長約35.4%至46.9%,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約3.8%至增長約4.3%。(來源;蓋世汽車 雷雲)
5,瑞士將放棄對大眾排放醜聞的刑事調查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瑞士聯邦檢察官在11月日表示,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提出指控,因此瑞士將放棄對大眾集團柴油排放醜聞進行的近五年的刑事調查。
(圖片來源:大眾)
瑞士總檢察長辦公室表示,他們已於本月通知了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及其瑞士經銷部門。該機構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他們認為“調查已經完成,並計劃撤銷此案”。總檢察長辦公室還表示,被告和私人原告仍然可以審查案件檔案,並在案件正式結束前提交更多證據。
2015年9月,大眾承認在數十萬輛在美國售出的柴油車型中安裝了非法軟體,從而在尾氣排放測試中作弊,讓車輛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環保,而且全球範圍內可能有多達1,100萬輛汽車安裝了類似的軟體。
瑞士檢察官在法院裁定後啟動了刑事訴訟程式,他們必須對在瑞士消費者提出的數百項投訴進行自己的調查。此案的核心是對約17.5萬名購買或租賃大眾集團柴油發動機車輛的客戶造成的潛在損害,至少有一些大眾官員肯定知道這些車輛安裝了非法軟體。
瑞士媒體報道稱,原告依然可以透過民法向大眾索賠,並指出該公司已經在其他國家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賠償。但是報道稱:“如果沒有官方認定的有罪方,在瑞士進行這種訴訟對個人來說是成本很高而且非常困難的。”(來源:蓋世汽車 星雲)
6,分析師:大眾頻繁提及特斯拉或適得其反 亟需解決遺留問題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執行長Herbert Diess捲入了一場紛爭,他敦促員工準備進行更深入的改革,以在向電動汽車轉型中保持競爭力,此舉導致其與大眾勞工委員會之間的衝突進一步升級。投資銀行集團傑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師表示,大眾要想繼續前進,必須克服一系列障礙,但其內部爭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眾集團必須解決嚴重的遺留問題,才有希望趕上特斯拉。
近幾周,Diess和工會的關係進一步惡化。Diess希望能修復他與工會之間受損的關係,他在一段內部影片中告訴員工,大眾沒有裁員3萬人的計劃。
Diess表示,大眾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總部工廠在效率和速度上都很落後,他正與勞工代表商談如何改造該工廠,以便更好地與特斯拉等對手競爭。大眾主要的焦點不是裁員,而是在向電氣化轉型中保持競爭力。
以Philippe Houchois為首的傑富瑞分析師們表示,大眾汽車必須“解決複雜、遺留的負擔和治理問題,這些問題遠比工會問題要嚴重得多”。
傑富瑞的分析師在11月8日給投資者的一封報告中表示,“我們不認為特斯拉是關乎大眾生死存亡的威脅。不過,儘管大眾改革的希望一再出現,但目前看來大眾股票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傑富瑞在一份報告中將大眾汽車股票的評級從此前的“買入”下調至“遜於大盤”。大眾汽車優先股在法蘭克福交易時段下跌1.3%,該公司的估值為1,250億歐元(合1,450億美元)。
(圖片來源:大眾)
由於Diess提出的加快向電動汽車轉型的計劃可能會導致大眾更大規模的裁員,Diess因此遭到關鍵利益攸關方的反對,在這之後,大眾將年度投資評估會議從11月推遲到12月。
傑富瑞表示,大眾今年釋出的五年計劃“需要有突破性的進展”。大眾200萬輛電動汽車的資本支出和開發成本方面的投資位元斯拉高出約40%,但電氣化程度仍未趕上特斯拉。“Diess頻繁提及特斯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他強調的是大眾的弱點,而不是富有想象力的解決方案。”
分析師還認為,大眾的資本配置“看起來毫無章法,沒有重點”,該公司收購Navistar對盈利的貢獻微乎其微。傑富瑞的分析師在報告稱,解決遺留問題可能是大眾更好的選擇,其中包括400億歐元的養老金負債。(來源;蓋世汽車 譚璇)
7,所有主要晶片製造商都承諾向美國提交晶片資料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美東時間11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所有主要半導體公司已承諾接受美國政府提出的要求,提供與全球晶片短缺有關的資訊。
雷蒙多在11月8日接受採訪時說:“過去兩週,我親自給美國和海外所有主要的晶片製造商的執行長們打了電話,他們每個人都向我保證,會提交我們要求的資料。”
雖然雷蒙多還沒有見到這些公司提交的資訊,但她“樂觀地認為,他們會提交有用的資訊”,美國不需要動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冷戰時期頒佈的國家安全法),迫使他們接受政府提出的要求。
雷蒙多表示:“在我們檢視今天收到的資料後,我就會知道他們提交了什麼資訊。我希望我們不必動用《國防生產法》,但如果真到這一步,我們會這麼做。因為供應鏈缺乏透明度會滋生不信任。我們必須揭露發生了什麼,晶片去了哪裡,有沒有囤積晶片的情況。”
(圖片來源:美國政府官網)
亞洲幾家大型晶片製造商早些時候說,他們向美國提交的資料中沒有客戶的敏感資料。臺積電發言人說,該公司也沒有提交客戶的具體資訊。據美國政府網站稱,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西部資料公司(Western Digital)和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等公司也在11月8日前提交了資料。
三星電子方面表示,“我們需要遵守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所以在與美國商務部的協商後,我們沒有透露客戶的資訊。”SK海力士(SK Hynix)也表示,該公司在與美國協商後,在維護客戶信任的前提下,提交了資料。”美國在9月要求提供晶片庫存和銷售資料,這在中國臺灣和韓國都引發了爭議,一些人擔心美國會要求企業交出商業機密。
拜登政府的目標是緩解晶片瓶頸問題,並找出可能存在的囤積行為。晶片危機已導致美國汽車生產陷入停滯,消費電子產品供應不足。美國官員一再強調,如果政府要成功解決短缺問題,私營部門必須加快步伐,提高資訊的透明度。
幾個月來,雷蒙多的團隊一直在試圖弄清楚企業是如何分配半導體供應。此前他們曾邀請供應鏈相關企業參加會議,但此次會議並沒有提高晶片透明度,一些晶片製造商也不願交出敏感的商業資訊。(來源:蓋世汽車 譚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