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求生欲”使然,一場由網際網路大廠自發掀起的“反捲大戰”悄然興起,最快、最直接做出顯性反應的,自然是工作環境的改善。隨著“跟牌者”的擴容,一些網際網路大廠曾引以為傲的“加班文化”或將正式拉下終結的序幕。
出品丨數科社 作者丨檸溪
從日常加班到大小周、996的存在,國內網際網路行業“內卷”由來已久。
儘管這種工作制度往往伴隨著加班費補貼、打車報銷、免費夜宵等多種額外福利,但從公開資訊來看,因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受損、甚至突發狀況住進ICU的事件屢有發生。更重要的是,這種機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與現行《勞動法》中的有關規定相悖。
前段時間,有網友爆料稱,有著“網際網路卷王”之稱的位元組或將採取新的“1075工作制”,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七點下班,一週工作5天;此外,員工在工作日7點以後如需加班“要有理由並經過領導同意”方可進行,每天最多可申請3小時。
訊息一出,外界一片譁然。不少人認為在位元組帶動下,網際網路大廠或將自發開啟一輪反內卷的戰役。不過,從目前位元組在職員工的一些反饋來看,這場所謂反內卷之舉到底是“真功夫”還是“偽反捲”,目前似乎還不好說。
01丨難落地?
事實上,網際網路大廠開始有意識地調整在職員工的工作作息並非始於當下。自今年年中起,位元組、阿里、快手等一些網際網路頭部企業便陸續對外宣佈各自新的職場規則,如取消996、取消大下週、限制加班等一系列措施。
對於這些站在時代浪尖二十餘載、推崇高付出就會擁有高回報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而言,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對外還是對內,主動做出“減速”這樣的決策並不容易,也很難平衡。這一點,從此前位元組宣佈取消大小周時,多數員工持反對態度就可以看出。
就此次位元組將啟動“1075工作制”的真偽,『數科社』向多位位元組在職人員求證,得到的答覆均為“應該會執行”,只不過截至發稿所謂宣佈這一機制的“內部信”尚未正式發出。
儘管大多數人對這一制度的出臺予以肯定,但同時他們也表示,就實際層面而言,“其實很難落地”。在職場社群脈脈上,不少位元組的員工同樣也流露出這樣的擔憂:
一來,位元組的業務體量非常大、內部節奏非常快,每一位員工每一天都會有鉅額的工作量需要完成,這還不算上內部溝通與協同過程的成本。儘管公司正逐步降低員工在廠內的工作時長,但如果不從OKR上直接做出調整或者增加人手,1075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二來,職場中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很多工作內容都是在回家路上、甚至是到家以後臨時發生的,伴隨而來的,往往還有交付週期和交付成果的短、平、快、有效,但1075根本無法覆蓋這種頻發的情況。
在與這些大廠員工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當代職場人、特別是這些在某一領域擁有極強專業能力人們眼中,工作時長和價值實現不能直接劃等號,成長、增值的方式有很多,熬時間肯定不是最“聰明”的那個。
有這樣一個案例足以說明這一點。早在100多年前,福特汽車開創性地將工人的日薪從2.3美元提高到5美元,但工作時間卻從每天的10個小時減少到8個小時,當時所有人都認為福特瘋了,但革新的結果卻證明:福特變得更好了。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公司、機構的經營運轉和商業迭代,靠的是整個組織的發力和協同,企業應該追求的是整個組織的效率提升,而不是聚焦在個體工作時間的長短。反之,工作機制的變革或許也能在某種角度上,倒逼職場人更好地對抗拖延,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02丨跟牌
正當無數網際網路大廠員工紛紛向位元組員工投來羨慕的目光時,又有網友爆料稱,騰訊也將開始執行“965工作制”(每天9點上班,6點下班,每週工作5天)。當然,“跟牌”的不止騰訊一家,望京阿里同樣也開始了“每日定點巡視,下班就關燈”。或許是職場內卷碰觸007的時日過長,儘管在各個大廠帶動下,“上班正常化”漸成一種必然趨勢,但職場人在集體憧憬生活美好的同時,仍不免陷入這樣“薛定諤式”的擔憂:
“按時下班真的能被執行嗎?”“人在位元組,1075第一天,都沒下班”“規定不加班,變成了自願加班沒工資vs加班申請不給批”等話題不斷被熱議,甚至有網友直接發問“所以,我能下班了嗎?”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樂觀者,“取消大小周也好、1075也罷,至於這些工作制度最終將以哪種方式、何種程度落地其實並沒那麼重要,不必著急表達悲觀態度。先把工作時長規範起來總也是好的,後續再去思考如何提效、減少無用加班、簡化流程等等。”
從比拼加班到競賽下班,這背後,一方面是網際網路企業逐漸將管理的重點,轉入為員工帶來更多成長的資源與空間、適度的信任與授權、個人價值的實現等方面;另一方面,更與國家監管部門對相關企業在業務開展、職場管理、員工關懷等方面的嚴格限定有關。
從2020年兩會伊始,抵制年齡歧視、抵制唯學歷論、抵制過度加班等眾多關於勞動者切身權益的大討論不斷釋出。特別是今年8月26日,人社部、最高法在聯合釋出“超時加班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中明確指出——
勞動者依法享有相應的勞動報酬和休息休假權益,遵守國家工時制度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謀求企業發展、塑造企業文化都必須守住不違反法律規定、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底線……
“求生欲”使然,一場由網際網路大廠自發掀起的“反捲大戰”悄然興起,最快、最直接做出顯性反應的,自然是工作環境的改善。隨著“跟牌者”的擴容,網際網路大廠曾引以為傲的“加班文化”或將正式拉下終結的序幕。
在這種極為明確的趨勢下,企業對於員工的考量標準,也將從此前對工作時間的參考,躍遷至向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要結果。職場、生活新的平衡下,職場人的“幸福感”有望真正迎來改變。
03丨求生欲
過去二十年,網際網路行業無疑是國內千行百業中最大的“造富”熱土,大多數新中產、新富豪幾乎都誕生於此。當然,這不乏是他們個人的奮鬥成果,但也是時代躍遷所帶來的機遇,更是國家發展創造出來的紅利。在“先富帶動後富”的國家邏輯下,國內也將進入到第三次分配階段。
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召開,研究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問題。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但需要明確的是,第三次分配不僅僅表現為企業的簡單捐贈,更是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叢集生產、刺激新增消費,進而創造增量經濟效應。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說過,人類社會需要慈善,也一定存在慈善,而慈善要提高效率,比商業還要困難。解決之道,就是讓捐助者和行善者以自願的民間方式結合,以相互競爭的方式來提高行善的效率,達到以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地扶貧除弱的目標。
商業,便是最大的慈善。
8月19日,騰訊宣佈,為踐行企業發展使命,繼投入500億元啟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後,再投入500億元資金助力共同富裕,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9月2日,阿里宣佈,啟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
對此,不少人將騰訊、阿里這樣的動作解讀為“求生欲”。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共同富裕都是一件關乎國運的事情,因此這並不是少數如BAT這種實力巨頭的“專利”。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來,更多知名企業都加入到這一陣營當中,且出手都十分“大氣”。
3月17日,由拼多多黃崢發起的繁星公益基金向浙江大學捐贈1億美元,用於“計算+生物醫療”、“計算+農業食品”和“先進計算”三個創新實驗室;
6月3日,美團王興轉讓自己名下的股票,用於推動教育與科研等公益事業。如按照當時的市值計算,這些股票約合179億港元;
6月22日,位元組張一鳴向家鄉福建龍巖捐贈5億元,併成立“芳梅教育發展基金”,助力龍巖地區教育事業;
7月16日,小米集團公告稱,雷軍將向小米基金會、雷軍基金會合計捐贈約6.16億股用作公益用途。如也按照當時的市值計算,這些股票約合174億港元……
從網際網路經濟整頓到職場用工保護,再到今年以來針對娛樂圈而開展的一系列嚴打,源源不斷的大動作不斷向外界宣告著,市場經濟最大的受益者絕不是某些個體,而一直都是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