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74字。建議閱讀時長2分鐘
大家總是有一個誤區…高效工作一段時間以後,透過刷刷抖音…刷重新整理聞來休息大腦。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這樣做大腦不但不會得到有效休息,還會變得更加勞累,事與願違。
怎麼休息才高效?如何在工作和休息間自由切換狀態?除了讓身體休息,怎麼讓大腦休息?什麼樣的休息會讓你越來越累?……對於“休息”這個尋常問題,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可沒休息,一直在做著研究論證。今天咱們就把這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彙總一下,看看高手的休息方法,和普通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你先來猜一下,在以下這幾種休息活動中,哪個效率最高?
1. 放鬆:什麼都不幹,做做白日夢,或者做幾個伸展運動
2. 給身體補充點什麼東西:喝杯咖啡之類
3. 社交:跟同事聊聊天
4. 認知:讀讀新聞,檢視郵件
第 4 項,是我們大多數人最喜歡的休息方法。但研究結果非常明確 —— 上網不但不能休息,反而會讓我們變得更累。
這是因為腦力勞動者最需要花費、也是最需要從休息中恢復的兩個資源,是*意志力*和*注意力*。現在很多心理學實驗都認為這是兩個有限的資源,最好用在刀刃上。
所以休息的目的就是讓注意力和意志力回血。但是上網 —— 閱讀會消耗注意力;決定是否點選,是否購買之類的各種決策會消耗意志力。
研究結果,真正有用的休息是 1、3 這兩項。喝咖啡也沒用。
科學家的第一個建議是要休息,先斷網。
第二個建議是短而頻繁的休息比長時間工作然後長時間休息更好。
第三個建議是最好休息的時候離開辦公室。
剛才我們說到了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你要是不擅長不集中注意力,你就不擅長集中注意力。你可以把注意力想象成一種能量。注意力要是耗光了,你就會變得容易衝動,不願意幫助別人,不願意跟人合作,也不能做出正確決策。
所以注意力需要“養”。
這裡你需要知道一個重要概念,叫做“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如果當前沒有任何任務,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大腦處在閒置狀態 —— 這就是“預設模式網路”。
在這個狀態中,大腦會重新發掘過去的記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暢想,而且把不同的想法連線起來。
這種遙遠的連線,就是我們以前說過的“發散思維”,這是創造力的來源! 所以當你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的時候,千萬不要有負罪感——這是一項有益身心的活動。而且我們要主動開啟這個預設模式網路。
第一個辦法是積極的建設性的白日夢(positive constructive daydreaming,簡稱 PCD)”。
首先你要找個不需要費力的事情做。比如織毛衣、擺弄花草、散步之類,目的是讓大腦放鬆下來,進入預設模式網路。然後主動想點好事兒 —— 好玩的事兒、在樹林裡穿梭,在遊艇上躺著,或者純粹是白日做夢,想想你期待的一個什麼事情。
第二個辦法是小睡片刻。
第三個辦法是假裝自己是別人。這是當你有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用的辦法。比如文科生可以暫時假裝自己是個理科生,換個視角,胡思亂想一番,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思路。
那麼,該怎麼在工作和休息狀態自由切換?四個有強烈科學證據支援的休息辦法,值得你記住。
第一個辦法是散步。散步活動了肢體,可以增加給大腦的供血量。就算你不“正式”散步,每隔一個小時站起來走幾步,兩分鐘就能起到一個關鍵的效果 —— 能讓你過早死亡的機率降低 33%!
第二個辦法是回到大自然中去。接觸不到大自然,實驗證明,可以用大自然的圖片代替!有研究說看 6 分鐘大自然圖片,就能對你的大腦產生明顯的好作用。趕緊把電腦桌面重新設定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