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做得不對,應該跟孩子道歉嗎?
不道歉,心裡過意不去;道歉吧,又放不下面子。
"
01
“你要跟我道歉!”老陶剛上小學的兒子,瞪著眼睛怒氣衝衝地衝老陶喊。
“我憑什麼跟你道歉?一點小事就大喊大叫,沒大沒小!”老陶也不甘示弱啊,聲音也跟著大了起來。
“你憑什麼不跟我道歉!我討厭你!”兒子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就摔門進了房間。
老陶一看兒子這態度,火氣也蹭蹭往上冒:
“憑我是你爸!為個破氣球,你衝我喊,反了你了!”
說完也摔門進了房間。留下老陶媳婦兒在那一臉無奈。
這,要哄哪一個好呢……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老陶下班回家太累了,直接葛優躺在沙發上。而兒子的奧特曼氣球也正好在老陶的身後邊。
媳婦兒提醒他別把氣球壓爆了,那可是兒子的寶貝。老陶想著氣球軟乎乎的,不用力壓根本不可能破,就沒放心上。
誰知道,沒一會,“嘭”,氣球破了。
本來老陶還覺得挺對不起兒子的,可還沒等他想好怎麼對兒子說呢,兒子就聞聲跑了過來。看到破了的氣球,淚水就嘩嘩地流。
老陶剛想上去安慰一下,兒子就哭著衝老陶喊:“你要跟我道歉!”
然後就要上面火藥味十足的對話。
看到這誰也不理誰,都覺得是對方錯的父子倆,老陶媳婦能怎麼辦呢,只能從一開始就做錯的老陶開始做工作。
“你覺得你應該跟兒子道個歉。”看到老陶沒那麼大火氣了,老陶媳婦趕緊抓住機會。
“為什麼是我先道歉?”老陶拿出手機,漫不經心地刷了起來。
“因為本來就是你錯了啊!”
02
“本來就是你錯了啊!”
在親子關係中,判斷對錯本來就是件很容易很直觀的事情。可往往很多父母,會被許多因素影響而看不清原本簡單的道理,或者說不願意去看清。
因為對很多的中國父母來說,不管對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
就拿老陶壓破了兒子心愛的氣球這件事來說,不管媳婦有沒有事先提醒他,他壓壞了孩子的氣球是不是本來就有錯在先?
本來就錯在他,那他為什麼不願意道歉呢?
這裡邊,有兩個比較大的影響因素,一個是傳統思想影響,一個是面子問題。
首先是傳統思想的影響。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傳統思想在潛意識裡一直影響著我們。
自古以來,中國的家長就有著“父尊子卑”的長幼觀念,認為父母是權威,是高高在上的,兒女必須要遵從父母的安排,事事以父母的意願為前提,否則就是忤逆是不孝順。
這種思想和觀念,在新時代以前表現得更明顯一些,新世紀之後我們的父母似乎不再是這樣的“高高在上”了,似乎變得開明瞭許多。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始終無法擺脫這種思想和觀念的桎梏。
我們可能不會再像以前一樣,事事都給孩子安排好了,不容質疑和更改;但在有些時候,父是父子是子父子尊卑觀念還是會悄悄跑出來。
就好像這次和兒子爭吵的老陶,平常里老陶肯定不會整天和兒子說“你必須聽我的”、“你不能和我頂嘴”……但當兒子“沒大沒小”和他爭吵,還要求他跟兒子道歉的時候,老陶立刻就不樂意了——這簡直就是在挑戰他作為父親的權威!
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面子問題了。
面子問題是父子尊卑觀念承襲而來的。我是你爸,我怎麼可能給兒子道歉?那不是太丟面子了?
老陶或許也會知道事情錯在自己,但就是放不下面子跟兒子說聲“對不起”。
但是在孩子心裡,面子是什麼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做錯事了就得道歉得彌補,其他免談。
也正是在這種互不相讓的局面之下,各自的火力值就一路飆升了。
結局自然就是兩敗俱傷。
03
相信像老陶一樣遇到過這種情形的人並不少,甚至就發生在自己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欠孩子一聲道歉。
道歉,其實很簡單。
孩子或許根本不懂大人所謂的面子,所以你的道歉,對孩子來說不是放下面子拉下臉,而是一種尊重一種平等。
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你道歉本就理所應當。
其實道歉也很簡單,只需要兩步:一放下面子;二道歉。
不過,道歉只是個基本操作,如果想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安撫,我們還需要嘗試修復已經被破壞的親子關係。
下面有幾個點,可以提供參考:
1)保持冷靜。小孩情緒不好,大人的情緒也會被影響,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我們首先需要保持冷靜,絕不能被點燃。
2)承認自己的錯誤。大人做錯就要承認,這不是件大不了的事情。但要儘量將事情說得更具體一點,把事情的前後都明白表述出來:“爸爸以為氣球壓不壞,所以沒有聽媽媽的話,結果不小心壓壞了你的氣球,是爸爸做的不對……”
3)用動作緩和氣氛。各自都鬧著氣的時候,擁抱是最能扭轉氣氛的。承認錯誤之後,伸出手來抱一抱孩子,這就相當於將孩子和父母重新連線在了一起。
4)及時說道歉。情緒緩和之後,就是道歉的最佳時間,這時候,只需要發自內心地跟孩子說聲“對不起”,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真正的被尊重。
5)做出承諾。有時候道歉還不行,想要緩和孩子的情緒,修復親子關係,還需要父母適當地做出承諾。比如承諾明天再給孩子買個新的,或者承諾給予孩子對應的“補償”,糖果、遊戲時間等等,都可以。
現在回過頭來認真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老陶有錯在先?孩子要求他道歉是不是也在情理之中?
沒錯。孩子的“情理之中”就是:你我平等,各自尊重。
這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做人的基本道理,很淺顯,但做起來很難——尊重這堂課,需要父母與孩子合力完成。
放在平時,多和孩子商量,不要只把孩子當孩子,將孩子和父母看做是平等的關係,給他足夠的尊重和選擇權,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格。
不卑不怯,從容面對往後人生的大風大浪以及風和日麗。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