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或學習中,一個人不認真,犯了小錯誤,我們總說:你太馬虎了。那一個人不細心,為什麼說“馬虎”這個詞語呢?這背後其實有一個故事!
相傳,宋朝有個畫家。有一天,他在書房畫了一個虎頭,正得意洋洋欣賞的時候,有個人來找他求畫。求什麼畫呢?是一幅馬的畫。畫家畫虎正上癮,不想另換紙張,於是他靈機一動,就著虎頭,刷刷幾筆,就畫出了馬的身子。虎頭馬身,這可真稀奇。求畫人一看畫,有點兒納悶,問畫家:“你這畫的是什麼啊?”畫家微微一笑,回答說:“馬馬虎虎吧”。求畫人一聽,不是自己想要的馬就生氣地走了。
畫家以為自己畫的很好,就把畫掛到客廳的牆上。他的大兒子一進客廳,指著畫就問他:“父親,您這畫的是什麼呀?”畫家回答說:“虎”。過了一會兒,他的二兒子回來了,也看到牆上的畫,就問他:“父親,您這畫的是什麼呀?”這次畫家回答說:“馬”。畫家的兩個兒子都把他的話默默記在心裡。
有一天,他的大兒子外出打獵,遇到一群馬,他想起父親的話,心想:這不是老虎嘛!我不能讓它們危害百姓。於是,他用箭把馬一匹一匹地都射死了。大兒子以為自己做了大好事,正要向父親誇耀的時候,馬的主人找上門了。自己兒子做了錯事,畫家只得趕緊賠償馬的主人。
又有一天,畫家的二兒子上山遇到了老虎,可他卻把老虎當成了馬。本想歡快地騎馬,卻沒想到最後被老虎咬死了。畫家得知兒子的死訊,心痛萬分。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畫家只能自己品嚐“馬馬虎虎”的苦果了。
從此,人們就把辦事粗心大意稱為“馬虎”了。“馬虎”害人害己,千萬馬虎不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