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寺則名。
論名氣,在青州的一眾山脈中,劈山遠不如雲門山、駝山、仰天山等,但在劈山東麓,卻有一座始建於北魏年間的古寺——廣福寺。
沿著盤山公路左拐右轉,劈山上的四字摩崖石刻“妙法蓮華”清晰可見。妙法蓮華開鑿於2010年,出自青州著名石雕師孫鼎萬先生之手。
廣福寺就藏在山間,從“廣福寺參道”進門順階而下,路是不規則的石塊鋪就,兩旁樹木茂密,路邊有盛放的野花與一池碧水。
經過“齊魯佛國”牌坊,便隱約可見廣福寺山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想來應該是這樣。
一旁石頭壘成的小門,有幾分渾然天成的感覺,門內雜草叢生,只有一條窄窄的小路似乎在告訴人們,此處已被廢棄。
正值深秋,幾棵柿子樹上一片火紅,路過樹下還需小心,一不小心可能被熟透的柿子砸到。
寺內的紅葉不多,但在藍天與古剎的映襯下,各種顏色碰撞出一幅和諧又絢麗的畫面。
與大自然賦予的這份五彩斑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福寺內的那份古樸。
如果說龍興寺是以富麗堂皇來展示皇家寺院的氣派,廣福寺則選擇了用古樸低調的色彩來展示內涵。
步入寺內,微風吹動簷下的驚鳥鈴,在清脆的鈴聲中,恍惚穿越時空來到了大隋朝。
當時隋文帝楊堅派智慧高僧在廣福寺內建舍利塔,“奉安舍利,敬造靈塔”,虔誠地表達了文帝祈願“一切法界幽顯生靈……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的美好願望。那場隆重盛大的法事,當時頗為矚目,也成為廣福寺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如今,舍利塔已經不在,只有舍利塔下銘儲存在青州博物館內。
廣福寺內,現保留下來的塔林,多建於明代。同樣遺憾的是,由於寺內施工,未能到塔林旁,只能從網上找來幾張圖片。
廣福寺內雖有香客遊人,但卻分外安靜,讓人覺著相機的快門聲都是對它的打擾。
選一個週末,不用刻意約上三五好友,就一個人靜靜坐在廣福寺內聽風吹動驚鳥鈴,看風吹落銀杏葉,這樣的時光,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