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請看下面連結:
在座的各位,都參加李佳琪和薇婭的百億專案了嗎?
每年這雙11呀,不僅是一場購物的狂歡,更是段子手們的盛會。
比如,薇機四伏,琦虎難下
華羅庚傳人、雙11 PTSD、後悔人、尾款人、湊單人。
但似乎也有越來越多的“清醒人”,在這場購物狂歡中冷靜下來,對雙11說不。
他們為什麼選擇“逃離”這場購物狂歡?
在教育內卷、職場內卷後,為什麼雙11,也開始內卷?
狂歡序幕
關於雙11,一切都得從2009年5月的,那場淘寶商城營銷策劃會講起。
為了推廣這個新平臺,他們決定在秋季舉辦一場類似美國感恩節大促銷的活動。
至於最終定在11月,僅僅是因為10月有國慶、12月有聖誕,只能寄希望於在兩大傳統購物熱潮的夾縫中,搶到一些流量。
於是,在2009年11月11日,在那個當時還是指代“光棍節”的日子裡,淘寶商城掛出“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的標語,開啟了狂歡的序幕。
不過,因為當時影響範圍和促銷力度有限,第一屆雙11的最終成交額只定格在了5200萬,僅27家品牌方參與,但這也已經是遠超預期的效果了。
而且僅1年後,雙11的銷售額就翻了18倍!突破9.32億;
兩年後,突破33億;三年後,突破132億,幾乎是一年一個量級的突破。
就此,雙11開始成為商家促銷、購物狂歡的代名詞,而作為發起者,淘寶商城自然一炮而紅,聞到商機的一眾電商更是踩著B2C的風口,賺得盆滿缽盈。
也幾乎就是在雙11誕生的同期,薇婭放棄了做歌手的夢想,離開娛樂圈,與丈夫在西安開起了服裝店;17歲的李佳琦,還在讀高中;羅永浩創辦的牛博網停止運營,首次創業宣告失敗。
而這場由淘寶網發起的購物狂歡,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哪怕是在2015年雙11當天,賣出1000萬的薇婭,也不會想象到短短的幾年後,僅雙11預售日當天,直播間交易額就能接近100億;
2015年大學畢業,順利當上歐萊雅專櫃美容顧問、屢獲銷售冠軍的李佳琦,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在國內家喻戶曉,成為雙11的“最大贏家”。
而老羅和他的朋友們,更不會想到,有一天居然能靠著雙11和直播帶貨,成功翻身。
當然,這場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狂歡,也改變了杭州市民馬老師的命運。
“一億賭局”
2012年,CCTV舉辦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請到了杭州市民馬老師和新晉中國首富王健林。
在論壇上,馬老師語出驚人,10年後,電商將取代傳統門店。
王健林聽了覺得不爽,立刻還擊,“如果電商10年後在中國零售市場佔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他給我一個億。”
不過這場“一億賭局”,在1年後,隨著王健林不講武德地說,不過是“玩笑”而不了了之。
當然,馬老師也不差這一個小目標,因為隨著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大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開始發生轉變。再加上物流等配套設施的完善,電商喜提流量紅利,終於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網路購物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雙11持續以驚人的速度,重新整理著銷售記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但其實直到2019年,電商在零售市場中的比例,也就是20出頭,離當年那個“一億賭約”的50%還是很遠的,王老闆的格局小了。
然而,這種情況,卻在202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沒錯,疫情來了。實體門店說是遭受了滅頂之災都不過分。
不僅要面臨高昂的租金,而且幾乎沒有收入,能挺住的基本已經傷筋動骨,而更多的是,超過60%的個體都沒能挺過2020年的那個寒冬。
雖然有些實體還算比較靈活,迅速轉向線上自救,但與已經擁有完善體系的電商相比,他們毫無競爭優勢。
所以,當實體門店掛掉後,接過這塊“巨大市場蛋糕”的,正是電商。
而從疫情開始,普通人的消費習慣徹底發生轉變,開始習慣和依賴線上購物,而這也正是疫情後,實體店繼續凋落,電商繼續狂飆猛進的根本原因。
在零售轉移到線上的歷史大潮下,電商競爭也開始變得激烈。
就從參與平臺來說,最開始發起的淘寶商城、京東,屬於是資歷較深的雙11“老玩家”。
而從2015年開始,拼多多也開始加入這場電商大戰,化身雙11“氪金玩家”。
兩年後,短影片平臺快手和抖音也相繼加入,用直播帶貨,成功變身“攪局者”,打破固有電商市場格局,一路披荊斬棘。
雙11電商大戰愈演愈烈,內卷也就“雖遲但到”。
除了價格戰、層出不群的套路、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導流,從去年開始,內卷戰線拉長,平臺們已經把雙11的戰火燒到了10月,有些平臺將預售提前到10月20日晚8點,甚至在10月15日就提前搶跑。
當然,內卷下,少不了亂象,以次充好、價格造假、還有前不久被點名批評的“二選一”,比比皆是。保命要緊,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大家可以在評論區補充。
“卷從何來”
說了雙11怎麼卷,我們再來說說雙11為什麼卷。
其實,雙11更像是整個電商的縮影。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在迅猛增長了近10年後,整個電商市場的增速開始放緩,今年7-9月,網上商品和服務當月零售額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
而且還有另一個恐怖的資料,我國移動購物App月活使用者數已經逼近11億,滲透率達到驚人的92%。
可以說已經觸及天花板,難以再有井噴式的爆發。
而且,作為雙11“攪局者”的直播電商,正在加速分食存量蛋糕。
有人調侃,不帶貨的主播不是好網紅,主播賣東西幾乎天天都是雙11。
無論是擔心年輕人把持不住,自己現身帶貨的潘大爺;
還是給“家人們”喝糖水燕窩的“良心主播”辛巴;
直播間每天都在上演著,主播和供貨方“拉扯”、“為觀眾爭福利的”好戲,無形中分走了雙11的流量。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提現在的造節常態化。
除了雙11外,京東打造了“京東618購物節”,快手搞了“快手616品質購物節”,抖音也推出了“抖音818新潮好物節”。
這還不算完,520、開學季、雙12、年貨節。
在肉眼可見的電商天花板下,各平臺紛紛開闢新道路,一年一度?怎麼夠,得一月一度!內卷也就日趨加重。
說到這兒,大家也就明白為什麼現在平臺商家們,會造出各種各樣的節日了吧。
你以為是自己在過節,但實際上是資本想讓你過節。節日越多,營銷的機會也就越多。
商家們宣傳過節就要有儀式感,就要買買買。
情人節,不送禮物、不買花,那還是情人節嗎?
女生節(男生節),不送禮物、不買花,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就算是立秋,難道你不準備給我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嗎?
聖誕派對、萬聖鬼屋,越來越多的洋節日被開發,這可真不是文化的鍋,都是資本的套路。
不排除,在眾多促銷中,能買到相對便宜的商品,但消費主義陷阱,也是這麼來的。
Emmm,文章看到這裡,如果有需要,可以發給自己的另一半哦。
雙11現狀
有多少人想過,為什麼雙11付尾款,總是在半夜?
錯開網購高峰?讓你有充足時間考慮?
怎麼可能?
其實這個時間的選擇,也暗藏玄機。
根據心理學的解釋,人在半夜的情緒波動最大,是最容易衝動消費的。
資料顯示,這個時間段付款的成交率是最高的。
至於睡醒之後會不會後悔,那就要看是你的退貨手速快,還是商家發貨速度快了。
其實就像尾款暗藏的“套路”一樣,雙11中的各種“騷操作”飽受詬病,越來越多的“清醒人”開始冷眼旁觀雙11。
首先是,活動變得極其複雜,本該是小學的加減乘除就能計算的優惠,搞成了大部分人看不懂的樣子。
有網友形象地總結了雙11優惠方式:
“把優惠券藏在大興安嶺一顆400年古樹後方300英尺的劉姓土撥鼠家的車庫裡,2小時找到土撥鼠一家並在車庫前合影留念,即可得5元優惠券。”
“滿減優惠疊加翻倍前250名折扣完再分享3人即可領取。”
明明每個字都能看懂,但放在一起就是不知道該幹啥?
許多素質教育“漏網之魚”高喊:我只想省點錢而已,實現這點樸素的願望咋就這麼難?
除了優惠計算,從去年開始,雙11也拉長了戰線。
每天睜眼就是領幣、拉人助力,還有做不完的任務。
最後能不能優惠還不知道,時間、精神雙消耗,無比折磨。
這還不說,那些價格明降暗升的,勤勤懇懇做了任務,辛辛苦苦算了優惠,結果發現雙11居然比平時還貴。
其實說了這麼多,倒也不是勸大家不網購,畢竟在這個消費時代完全抵制買買買,不太現實。
但讓人難過的是,雙11似乎變了味道。
在雙11誕生之初,那句“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的標語,現在來看,似乎被玩的是消費者。
其實,雙11本可以是,商家平臺獲利、消費者享惠的共贏局面。希望雙11能少些套路,多些真誠。
雙11的贏家,不應該只有“李佳琦和薇婭們”。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這裡,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理性討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