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應該都聽過“玻璃心”吧?玻璃心並不是說玻璃做成的心臟,而是形容一個人內心很脆弱,容易受到傷害。而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主角——玻璃蛙,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初次見到玻璃蛙的人,無一例外都會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力。由於缺乏色素沉著,玻璃蛙的內臟、骨骼及肌肉可以透過面板,清晰可見。特別是當週圍的背景顏色是淡黃綠色時,它們的腹部會變得像玻璃一樣,呈透明狀。除了能看到它的胃腸蠕動,如果你仔細觀察,你甚至能數清它的心臟每分鐘約跳動40多下。因此,玻璃蛙又被稱為透明蛙。
玻璃蛙屬於兩棲物種中的瞻星蛙科,約有138種,主要分佈在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境內。大部分玻璃蛙都只有2至3公分(成年人的拇指大小)。其全身晶瑩剔透,像一件翡翠雕刻出來的工藝品。由於玻璃蛙背部呈綠色,且總是粘在巨大的綠葉上,這樣背部面板與綠葉融為一體,捕食者便很難發現它們。
玻璃蛙的繁殖與普通青蛙不同。雖然個頭小,但雄性玻璃蛙極有領地意識。在求偶之初,它們會先劃定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可能是一片葉子、一塊石頭或一段小溪。當夜幕降臨,雄蛙便會用歌聲吸引雌蛙。它們的叫聲與一般青蛙不同,更接近於昆蟲。每聲鳴叫的時間持續在0.40至0.55秒,主頻率在3.35至3.44千赫茲之間。
當雌蛙被雄蛙的叫聲吸引而來到它的身邊,隨後雄蛙便會跳上雌蛙的背上,抱合排精。隨後,雌蛙一般會選擇靠近水流的葉子上,進行產卵。一隻雌蛙一次能產幾十顆至幾百顆卵。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蛙的蛙卵也呈透明色。大概兩週左右,這些蛙卵便會孵化成小蝌蚪。在卵孵化成蝌蚪之前,它們完全沒有能力抵禦外界傷害。此時,雄蛙作為一個盡職盡責的父親,會一直守候在旁,幫助蛙卵寶寶避開寄生蟲、小型昆蟲或其他玻璃蛙的侵犯。
與普通青蛙在低矮的岸上、洞裡、池塘邊棲息不同,玻璃蛙的生存環境多在海拔400~800米的雨林,且大部分都是棲息在樹上,而它們的卵則常見於溪流中的葉片上。當卵孵化成蝌蚪後,蝌蚪會掉入水中,在水中長出四肢後,會再跳回樹上。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小蝌蚪在水裡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媽媽吧,因為媽媽們都生活在樹上。
關於玻璃蛙的介紹,本期就到這裡了。歡迎小夥伴們留言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