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聯會正式釋出今年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10月廠商批發銷量為197.8萬輛,環比增漲13.9%,同比下降4.8%,較2019年10月增長了4%。今年1-10月累計批發銷量達到了1658.1萬輛,同比增長9.1%。不過,還是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32萬輛。
零售方面,10月共賣出171.7萬輛,同2020年同期比下降了13.9%,相較於2019年10月也下降了7%,今年10月的零售情況和9月一樣,都是近幾年同期較差水平。
10月,全國範圍內汽車晶片供給稍有回升,但與預計中的供給量比較仍有較大缺口,生產瓶頸猶存。各大品牌的庫存水平依舊處於歷史低位,市場上優惠幅度也在回收,影響終端銷量,導致10月零售整體不強。
其中,豪華車國內零售量為18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11%。但比較2019年同期依舊增長了1%。其中,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了12%,尤其是寶馬新能源車型,達到了4,283輛。總體上看,豪華車今年的銷量結構一直都較穩定,消費升級的高階換購需求仍舊旺盛。
自主品牌零售量為77萬輛,同2020年同期比增長4%,環比增長11%,相對2019年10月更是增長了9%。10月,自主品牌國內的零售份額已經達到45.6%,與2020年同期比增長了8%。如今,自主品牌的零售份額已近每月國內零售總量的半壁江山。其中,10月銷量最大的是吉利,達到了10.1萬輛;增長最快的是比亞迪,同比增長了89.1%。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板塊增量尤其明顯,旗下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36%,其中,上汽、廣汽和比亞迪的表現優秀。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自主品牌有——比亞迪80,373輛、上汽通用五菱42,133輛、上汽乘用車24,085輛、廣汽埃安12,064輛和小鵬汽車10,138輛。尤其是比亞迪的插電混動銷量,10月已拉昇到38,641輛,環比增長17%,成為今年平價插電混動的新亮點。
主流合資品牌10月的零售量為77萬輛,同2020年比下降了24%,不過環比增長了12%,比2019年10月下降了19%其中,美系零售份為8.7%;五家日系品牌的零售市佔率為21.8%,較上月提升了2.2%,但無論日系還是美系,他們的產銷依舊被供應鏈瓶頸所限制。而法系和德系品牌的份額在逐步改善。尤其是德系車,一汽-大眾重回冠軍,上汽大眾以4000輛之差居亞軍。這兩家目前的零售市佔率達到了14.3%。
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依舊較弱,僅有3.4%——主要依靠南北大眾來支撐。兩家的大眾ID系列上月共零售16,318輛,佔據主流合資72%份額。
綜上,今年10月的新能源市場呈多元化發力的良好態勢,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了18.8%,前10個月的滲透率為13%,較2020年的5.8%,提升明顯。
今年10月,零售市場出現了環比8.6%的高增長,相對近幾年來同期都是4%的環比增長量,上個月的零售走勢的確有明顯改善。這一改善是因為9月底到10月中旬的疫情趨於平穩,良好的防疫措施讓大環境有了較為安全的買賣基礎,車市消費有了恢復。再加上9月末的晶片供給也有了逐步改善,促使今年10月銷量與產量都出現了同比大幅攀升。
目前,1-10月的累計零售量達到了1622.7萬輛,同比增長8.7%。不過,較1-9月的增速下降了3個百分點,增速攤薄。
10月,國內乘用車的產量為196.0萬輛,環比大增近14%,同比下降4.1%,已較今年9月產量有了明顯回暖的態勢。其中,自主品牌同比大漲16%,豪華品牌同比下降8%,合資品牌生產下降了20%。
今年1-10月共累計生產1625.9萬輛,同比增長9.3%。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缺芯影響仍較明顯,但由於自主品牌靈活調整配置化解交付壓力,使得國內產量總體表現尚佳。
出口方面,乘聯會資料顯示,10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達到18.8萬輛,同比增長141%。其中,自主品牌達到13萬輛,同比增長8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5.7萬輛,同比增長近10倍。而新能源車佔10月出口總量的30%。其中,特斯拉中國出口量達到了40,666輛,上汽乘用車為16,659輛,比亞迪1,026輛,一汽紅旗424輛,在品質和規模方面均呈持續提升的態勢,展現了中國製造體系競爭力。
截止今年10月底,2021年中國汽車共出口172萬輛,創匯1,799億元,同比增長101%和117%,且多以乘用車為主。
除了釋出10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乘聯會還發布了第三季度國家統計局的汽車行業效益統計:汽車行業營業收入18,788億元,同比下降14%;汽車行業利潤達到923億元,同比下降48%,較第二季度同比下降了15%,降幅快速加大;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9%,相對於2020年第三季度的8.1%,處於歷史谷底水平。今年一至三季度,汽車利潤達到3,800億元,同比微增1%。
第三季度汽車行業利潤腰斬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晶片供給不足導致的供應鏈、產業鏈不夠暢通,導致銷量同比下降較大,對市場造成了巨大影響。而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也從2020年同期的78%下降到今年的70.5%。
再加上上下游行業間盈利不平衡,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執行,汽車產業鏈內各類成本壓力加大,導致大部分車企第三季度的利潤同比腰斬。
乘聯會表示:10月以後,晶片干擾因素的低基數影響會慢慢消退。但預計第四季度,車市仍需存在晶片供給瓶頸,將給乘用車市場的強烈需求與車企促銷增加困擾。去年第四季度汽車行業的利潤達到了1,487億元,產能利用率也達到了81%的高位——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汽車行業利潤增速轉正壓力很大,汽車行業可能面臨全年利潤負增長壓力。
相比今年年初的樂觀判斷,從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乘用車市場受疫情、水災、缺芯、限電等各類因素疊加,造成了一個相對較低的基數——而對比年初的預測銷量,預計今年乘用車市場或將損失150萬輛左右規模。而車市需求讓位供給的現象會持續到今年年底。明年缺芯還將小幅影響市場,2月消費低谷期大機率會成為緩衝階段,之後再逐步轉為需求導向決定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