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玉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近8000年之前的石器時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古代歷史上的各種器物,如:陶器、石器、青銅器等,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漸漸地退出了日常生活舞臺,而玉器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從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小玉塊,到故宮陳列的大型“大禹治水”玉雕山子;從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C"形玉龍,到故宮珍藏的和田玉乾隆詩刻大碗,都讓人比較清晰地看到中國玉器文化的傳承脈絡。中國先民所賦予玉器的神秘色彩,與中國文化緊密關聯在一起。
在原始社會,玉器是生產、生活用具或裝飾品,地位並不顯赫。隨著私有制的產生,貧富差距的出現,擁有財富的多少,也影響了人們的等級觀念。這種被物化的等級觀念,集中體現在玉器上。尤其是產量不多、品種稀缺、做工精美的玉器,成為等級制度的表徵,玉器製作開始漸漸變得講究起來。新石器時代晚期,等級觀念在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古墓葬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尤其是大型古墓葬中的一些形制特別的玉器,等級特權的體現就更為明顯。
玉器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可以與秦以前的“九鼎”等同,比如玉璽的使用,在秦始皇時期就開始了,秦始皇將和氏璧改制成一個傳國璽,這個傳國璽也成為歷代君王爭奪的至寶。後來各朝,以玉製璽成為慣例,乾隆時期有御製“二十五寶”,大都用名貴寶玉製作,成為宮廷中的重器。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對玉器尊崇和愛戴,製作精美的玉器始終是尊貴和美好的載體,所以,玉文化綿延中國傳統文化近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