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間能倒回到2018年,那個時候說誰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界最看好的新星,估計會不約而同地說是萬向汽車,僅從當時的大手筆來看,現在如日中天的寧德時代也不過如此。當然,現在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要知道當年萬向汽車計劃投資685.74億元年產80Gwh鋰電池專案一旦落實,或許與寧德時代就會產生高下之分。但是,過去就是過去,沒有可能。
同時還新增一個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專案,計劃投資27.45億元。但是最後都以沒有下文而宣告結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剛剛公佈了兩項重要的專案以後,新能源汽車生產申報資質被工信部暫停。也就是說,即使生產也不會得到有效的補貼,外加上自身集團的其他問題,使得萬向汽車從此整車模組沒落。那麼,為什麼萬向汽車會落得如此地步呢?
萬向集團的手到底有多長 涉及到方方面面來支撐汽車製造
萬向集團還被稱之為“收購大戶”,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涉及,主要還是汽車和零部件行業。例如萬向集團一度收購了美國的鋰電池生產企業A123、美國增程式電動汽車生產企業Fisker,憑藉此更是拿到了國內生產的資質。一般企業收購和獲得資質以後是儘可能地批次生產來滿足自己或市場需求,可是萬向集團收購回來大多是停滯不前。
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內部人員,對於集團的這一動作,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有助於企業對於新產品的製造和研發上面有決定性的幫助,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階段,瞅準時機對於汽車的崛起能夠達到質化的作用,可是最後的結果卻顯示,無動於衷。更多人更是懷疑,是不是在某些時候再出手。
事實證明,萬向集團收購的一系列企業和業務,最後都沒有體現在萬向汽車上面,而是一直“沉睡”在業務量裡面。與此同時,萬向集團為了“表示”自己熱衷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還在官網上面透露兩個重大專案的推進工作。一個是年產80Gwh鋰電池專案,計劃投資685.74億元;二是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專案,計劃投資27.45億元。可是,迎來的確實暫停。
大張旗鼓的時候產品申報被暫停 “浙商領袖”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就在萬向集團披露專案的第二天,迎來了工信部對於萬向汽車暫停申報新產品申報的通知,如果需要重新申報就必須要審查。早在2013年的時候因為涉及到研發平臺和提升技術領域而申請過新能源汽車專用生產資質,可是這一些卻透過資本而獲得,實際上並沒有自己在某些領域的長進。
隨後2016年萬向集團以公司的名義申請新能源客車、乘用車的生產資質,萬向汽車的前途開始捉襟見肘。尤其是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後期補貼的收緊,擁有生產資質但是對於批次生產和銷售都已經見底地萬向汽車,已經很難在資金方面有多餘的“關照”。因為集團的另一項業務出現資金問題,直接導致了萬向汽車的運營。
作為集團重點打造的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出現了波動,第三季度財報已經顯示,這個上市公司居然在第三季度股東的淨利潤才達到了1.30億元,同比減少了27.24%。基本每股收益為0.047元/股,同比減少27.69%。申報被暫停、補貼開始收緊、萬向錢潮股份有限公司縮水嚴重,已經無心戀戰了。
芝麻和西瓜一起抓 帶來的後果必然是雙向遇阻
如果早期萬向集團能夠有主次之分,要不發展新能源汽車,要不發展零部件行業,尤其是透過資本收購的很多企業也會起到一定的幫扶作用。可是,如果一旦戀著新能源汽車,還想在零部件行業領域有所發展,自然兩把抓的企業到現在為止還未能出現。就算是比亞迪也是主抓新能源汽車產業,而零部件只不過是映襯。
汽車自然不用說,零部件領域萬向集團也未能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料庫》統計顯示,萬向排在第6位,雖然同比增速為92%,但在全國佔比為1.97%,與全國佔比排名前3的寧德時代(41.42%)、比亞迪(23.68%)、孚能科技(7.87%)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主次沒有分清,導致萬向突然一下子沒有了支撐業務。
因為造車和造零部件不一樣,首先要學習的是零部件的整合。其次,新能源造車和傳統造車也不一樣,新能源汽車未來的落腳點和出發點不僅僅是改變動力的產生源,更重要的是未來的一個新的東西,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中站得住腳。對於萬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從歷年的發展來看,並不是收購就能獲得成功。恆大汽車基本上全部靠著收購來組裝自己的產品,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言而喻。所以,並不是資本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有時候並不是資本主導一切,硬核技術還是需要有的。
外加上質量和品牌的影響力和推廣力,出現任何的披紕漏,即使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克服所有的困難,可是市場並不給自己任何的機會。畢竟,不是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會給你這個機會去犯錯,任何企業都是需要先存活下來再競爭的。可是你犯錯的時候人家在進步,自然在最後的競爭中就沒有了任何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