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貴萍
編輯|及軼嶸
圖源|攝圖網
“曾經一兩億流水的XX傳媒,如今有四五千萬的外債。”影片創業者張卜告訴創業邦,自疫情至今,他身邊不少做文娛的企業從小康直墜貧困線下。哪怕是手握幾十個演播廳的“土豪”,如今也陷入揭不開鍋的境地。
時代變化中,傳播路徑變了,錢跟著流量走,流量少了,廣告商也走了。傳統文娛企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文娛產業囊括資訊服務、內容創作、文化 傳播、娛樂服務等價值環節,其中又包含廣播電視與電影、出版發行、數字內容服務、動漫遊戲、影片音樂、 藝術表演、休閒遊覽等細分領域。
除遊戲、直播等僅有的暖流外,大部分文娛細分領域處於寒冬。行業不斷降溫,投融資事件銳減。
據創業邦旗下睿獸分析資料,2018年,文娛行業全年投融資事件有1228起,有1114家企業獲得資本助力,融資總金額為3583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投資機構990家;2019年,這組資料遭遇腰斬,全年投融資事件570起,涉及企業536家,融資總金額2202元,投資機構523家。
持續走低下,從2021年開年至10月底,全年投融資事件405起,涉及企業僅372家,融資總金額1407億元,投資機構減少至318家。
文娛投資人們也做出了各自的選擇。有人堅決離場,有人留守過冬。創業邦採訪了多位文娛投資人,希望在文娛投資整體衰退的大背景下,為文娛從業者,以及投資人提供借鑑和思考。
消失的文娛投資人
“我們已經兩三年不看文娛專案了”,一家老牌文娛投資機構的PR稱。
從2017年開始,這家從文化產業人民幣基金起步,有著近十年文娛投資經驗的“大船”開始調整方向,從“純文娛”延伸到了“文娛+科技+消費”。
“我們不是盲目去選擇新行業,而是有一條邏輯主線,那就是專注在科技賦能、有資料支撐的平臺型公司”,這家機構合夥人曾公開表示。
之後,這家機構將在媒體和娛樂行業投資專案的佔比逐年降低,並於2019年,將基金名稱從“XX文化基金”改成了一個頗具國際範的名字。
投資領域的調整使得這家機構不僅成功避開了文娛寒冬,還在新領域相繼斬獲了完美日記、擴博科技等多個優質專案。
與其說這是一家老牌文娛投資機構的消失,不如稱其為接近完美的跨界轉型或進化。
然而,並非所有的投資機構都能如此幸運。
一個月前,另一家投資機構內部流出的一張PPT,在其聚焦領域,原先赫然在列的“文娛”兩字已經被拿走。
創業邦聯絡上在此機構看文娛賽道的一名投資人,他表示自己已轉行,之前所在的整個文娛投資團隊已於數月前解散。至於解散原因,“看看投資專案的退出情況就知道了。”
看到越來越多的文娛投資人撤離,一名同時關注科技和文娛的投資人表示,對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掙不到錢,投資後退不出去,大家就很遺憾。LP看到投科技、醫療的回報好,他們也會想把錢從文娛撤出來。”
財務性投資是否適合文娛領域?
金城是洪泰基金原文娛賽道投資負責人,目前,他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產業公司。在接受創業邦採訪時,他分享了一件給予他很大觸動的事情。
8月底,果麥文化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上市首日漲幅為387.67%,創造了創業板開盤漲幅記錄。金城感慨,高漲幅的背後是行業優質資產供給不足。
“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說,稀缺性都是價格上漲最主要的因素,供需關係決定價格。”金城認為,供給跟行業成熟度有關係,行業成熟度低是文娛類投資專案“退出難”的根本原因。
在迪士尼的收入構成中,有80%多來自於衍生品、授權、遊戲和主題公園等,只有不到20%的收入來自於電影票房和版權。
前者利潤率比較高,可以彌補其它部分產生的虧損,這在文化產業相對成熟的歐美,成了一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對於一家純內容製作公司而言,如果只靠廣告、票房和版權收入支撐,其本身就並非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在最近大熱的北京環球影城裡,一個目測成本不到10元的哈利波特魔法棒,售價逾300元。“哈利波特在內容和IP運營的成功,得以讓它在環球影城裡的衍生授權上獲利不菲。”
金城感嘆,這是IP的力量,也是傳統的影視變現之路。“但今天,中國還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整個商業鏈條玩透。當然,這不代表未來沒人做到。”
沈明也是一名文娛投資人,就“退出難”問題,他曾和主管部門進行過多次探討,跟同行也進行了交流。最終,大家一致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客觀存在的,還有一部分原因跟政策相關。”
客觀存在的原因指文娛行業本身的特性,比如對人的創意依賴程度較高,收入不可預測等,這些決定了資本化路徑的不確定性。
比如,今年拍了一部電影叫好又叫座,那能否確保同樣的班底再拍出一部同樣成功的作品?恐怕很難有人可以給出確定答案。
從政策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交易所對於影視類、遊戲類,還有VR相關產業在二級市場的併購提出嚴格規定。從2017年開始,國家倡導全面脫虛向實。文化產業裡的很多板塊被劃分到了“虛”裡。此外,部分文娛類企業在上市時需要前置審批。審批過程中又有諸多嚴格要求,這導致這部分企業很難登入A股市場。
種種影響下,進入到行業裡的資金越來越少。
“這不光是從業人員主動選擇的結果,還有被動選擇或被動接受的原因”,沈明表示。
某一線機構曾對“國內到底哪些文化基金吃到了行業紅利”進行復盤。結果發現,從人民幣基金的運作、組建和退出週期來看,似乎多數的文化基金都沒有“踩好點”。
那麼,問題來了。有明確退出期限的基金,到底適不適合投資文娛產業?
2012年,金城見到著名導演卡梅隆時,曾問到,“阿凡達拍得這麼成功,什麼時候有續集?”卡梅隆告訴他,大概在2018到2019年。但事實上,直到今天《阿凡達2》都未能面世。
“好的內容作品,十年磨一劍”,金城感慨。
後來曾在8個月內看了800個專案,投了12個專案的金城,對這一結論日益篤定。他認為,在內容創作者的頭上懸把刀,這種情形下的創作已經走形。
“絕大部分文娛領域的專案並不適合純財務投資人。”金城頓了頓,稱這是從事多年文娛投資的最大感悟。
他認為,只要基金有存續期限,有短期退出需求,就會對公司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用資本股權的方式進去,強調上市、收購、退出,有時候不僅達不到規模化效應,還把小而美的商業模式給毀了。
產業資本、國有資本成主力
文娛跨界融合受青睞
有人離場,有人一直都在。
毅達資本從2010年開始組建紫金文化基金,佈局文化產業投資,至今經歷了整個文化產業投資從低谷到高峰,再到低谷的發展歷程。
這11年來,讓毅達資本高階合夥人劉敏感觸比較深的是,技術帶來內容傳播渠道的革新。
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流傳播媒介。
在紫金文化基金剛組建的時候,報紙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國內傳媒企業正處於上市紅利期。之後,媒體內容和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逐漸結合。近年來,VR、AI再次成為熱潮,元宇宙的概念興起。
“從文字到動畫、影片的形式,從電視劇到電影,再到影片平臺的網大等,優質內容是永恆的,但他們的組織形式、使用者和傳播媒介在不斷變化”,劉敏稱。
劉敏觀察到,文娛賽道的意識形態屬性不會變。但文娛產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屬性和前幾年相比,有比較大的變化。
從2014年到2016年,行業正處於投資高峰期,近千隻文娛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相當豐富。如今,行業中堅持做文娛投資的,主要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騰訊、B站、位元組跳動等為代表的企業戰投部門,進行所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另一類是諸如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的母基金等國有資金屬性的基金。
毅達屬於後者。更準確地說,毅達是一隻具有國有資金背景、進行純市場化運作的基金。
毅達紫金文化一期基金運作效果投資人較為滿意,二期基金也已進入資金密集分配階段。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毅達多年來投資的一直是大文化,主要指文化科技、文化消費、影視傳媒及創新型服務模式等領域,真正投在文娛內容的資金不到10%。
在挑選專案時,毅達偏重技術相關的文化專案,堅持充分盡調,以及三好原則(好專案、好價格、好條款)。
當不少機構奔向to C專案時,毅達偏好to B的企業。此外,跟基金屬性相關,因為紫金文化基金是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牽頭管理的基金,所以看專案時會充分考慮到專案本身運作的合規性,以及內容的合法合規性。
從運作結果上來看,這些堅持使毅達得以繞過很多坑,並且收穫了不少明星專案。
其中,毅達在2012年左右投資的江蘇有線,以4億元的投資額斬獲一倍多的收益。2014年混改後,毅達投資了一批A、B輪的文化新興業態的專案,目前,多個專案處於券商進場、準備申報的階段,預期回報可觀。
在細分領域的選擇上,毅達看好跟傳播媒介相關的,比如VR、AI領域和文化、娛樂相結合的專案,偏重“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消費”等跨界投資。
“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跟文化相關的消費者,年齡階段越來越低,更青睞新穎的展示方式和產品。”劉敏稱。未來文化可以透過和科技、消費、文旅等各個行業的跨界,衍生出很多可行的商業模式,從而獲得超額變現。
寫在最後:堅持,等待
前不久,劉敏遇到一名做娛樂和旅遊業服務的企業家。這名企業家問她,“我們的商業模式怎麼樣?”
“你們的商業模式沒有任何問題,只是目前行業處於一個讓你沒有發揮空間的階段”,劉敏稱。
當大家都認為商業模式沒有問題的時候,剩下的只有堅持。堅持到疫情對於行業的影響結束,企業就可以從現在的低谷裡走出來。
除了堅持,還有等待。等待行業的監管政策更加明朗,或規則更加清晰。
以動漫產業為例,從商業模式看,在網上釋出內容,或進行付費觀看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一旦轉成動漫劇,或動漫電影,進行跟IP相關的周邊創作或授權時,就會遇到一些問題。
比如,在計算變動授權費的時候,尤其在計量售出商品上,整個市場還處於不規範狀態,目前並沒有一種好的監督手段。另外,假冒周邊甚至多過真正授權的商品。這讓很多內容創業者叫苦不迭。
綜合全文可見,“嚴監管”是必然的;“黑天鵝”時不時降臨;“無法預測”為內容行業的屬性使然;“難退出”成為行業面對的共同難題。
然而,這並非終局。
20歲的文化娛樂行業要經歷過野蠻生長、泡沫破滅,迴歸理性,才開始健康生長。世界萬物都是這個規律。
(應採訪者要求,張卜、沈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