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沒過幾天,又去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城市 —— 傑里科,是為了探訪希沙姆宮。
上次去傑里科,應孩子們要求,就想去希沙姆宮看看,說課本上都學到了,而他們卻沒有去過。以前沒有去,一是因為當時他們還小,去了也看不懂什麼,然後我們又離開了西岸;二是因為三年前希沙姆宮就開始加保護穹頂和參觀天橋的修復工程,一直沒有對外開放。
我們是10月22日(週五)去的,得知修復好了,以為也開放了。可是到門口一看,才知道正式開放是23號,於是我們吃了個完美的閉門羹。
為了實現孩子們的心願,這次去傑里科,直奔希沙姆宮遺址。
孩子們十分興奮,尤其是妹妹,拿著介紹看得非常仔細。因為她還停留將介紹中的圖片和實景對照的階段,而哥哥則早已閱讀l了相關文字資料,到了現場都可以給我講解了。
先跟著鏡頭看一遍影片,再看後面的文字圖片吧。點選:跟著我去希哈姆宮,看看世界現存最大的馬賽克地面
希沙姆宮地位於約旦河谷傑里科以北約 2 公里處。基於傑里科的海拔為-300米,是個冬季非常溫暖的地方,希沙姆宮並非倭馬亞王朝(或譯為“伍麥葉”)哈里發的正式官邸,而是用作冬宮(冬季度假用)。
根據碑文記載,考古學家認為該遺址是由哈里發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馬利克(公元 724 年至 743 年在位)建造的,後來在公元 743 年至 744 年間,由他的繼承人瓦利德二世加以裝修。
希沙姆宮的大型會客廳和浴室在公元 749 年的一場大地震中被摧毀,但該遺址的其他區域包括宮殿,一直保持到 10 世紀。 公元 730-950 年左右的倭馬亞到阿拔斯王朝期間,該遺址的北部地區曾是一個農作物區。
在倭馬亞時期,該遺址由一座宮殿、一個帶溫泉浴的觀眾廳、一座清真寺、一個圍牆內的巨大噴泉、兩個大門和一個高檔住宅組成。
前三座主要建築沿著一個公共前院的西側排列,中間有一個水池,上面有一個亭子。 宮殿是一座兩層的方形建築,四角有圓塔。
宮殿的入口是一條拱形的通道,兩邊是長椅。 它是圍繞一箇中央庭院規劃的,該庭院被四個拱形畫廊包圍。
宮殿入口處,在主庭院中有一個玫瑰花結或星窗,這顆星現在是傑里科的著名標誌。 在南側,有一座矩形結構的小清真寺遺址。
大禮堂位於希哈姆宮北部。 這個大廳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條約 30 x 30m 的人行道,鋪有 38 塊彩色馬賽克地面。 該建築曾有磚砌的拱頂,位於四排十六個巨大的石墩上。
這座建築裝飾各種雕刻和塑像,上部繪製了壁畫,在其南側還有一個長水池。 哈里發的雕像矗立在正門上方。
整個浴室設施包括兩個暖房、兩個帶蒸汽加熱的蒸汽房、兩個爐子和一個公共廁所。 這種浴室(土耳其浴室)是拜占庭和早期伊斯蘭城鎮的典型社群結構。
接待大廳的西北角是一間小客房,在房間的最北端有一個升起的平臺。 房間兩邊都有長凳。 牆壁和圓頂用灰泥板和柱子裝飾得很華麗。小客房的地板上鋪著精美的馬賽克,其中就有世界著名的“生命之樹”。
希沙姆宮的北部地區最初是在倭馬亞時期(八世紀初)作為農業莊園建造的。 它的農業活動以一個非常大的葡萄壓榨機為標誌。 阿拔斯王朝時期(公元 750-950 年)增建了一座高檔住宅,有一座小清真寺、房屋和馬廄。
希沙姆宮的供水是透過一條明渠從庫倫圖爾山腳下的 Ein Deuk 和 Ein Nueima 兩處泉水引流供水。 這條明渠在兩個不同點穿過河谷,通向離宮殿外的一個大水庫。 該地的地名Mafjar(流動的水)可能是因為當時擁有豐富的水而得名。
關於上面這儲存非常完整的“生命之樹”馬賽克,這是希沙姆宮中,唯一一塊刻畫了活物形象的馬賽克,其寓意有不同版本。
而小博物館(下圖)的介紹,樹下左右兩個對比的畫面,一個是兩頭鹿和諧生存,一個是獅子獵殺鹿,象徵和“善”和“惡”,或是“和平”與“戰爭”。也有說這寓意哈里發的統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小博物館裡,記錄了妹妹認真的背影。出門時,看見了牆上的小壁虎。
整個希沙姆宮的參觀過程,聽見兩娃不停地驚歎聲。修建後再次開放的希沙姆宮,絕對是巴勒斯坦旅遊業的一個非常好的目的地。
相比於曾經可以踩在馬賽克地面的未加穹頂和參觀天橋的曾經,我更喜歡現在的樣子。
遊客可以站在天橋上親眼目睹這世界之最,而不至於親自踏上去而損壞現存的這些寶貴的馬賽克。
若有機會,希望你可以親自來巴勒斯坦,去希沙姆宮遺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