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日本學者研究發現,在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中洩漏的放射性物質流至美國西海岸後,部分已隨洋流回到日本東北部沿海,且擴散至北冰洋。
據共同社9日報道,筑波大學客座教授青山道夫日前在福島大學主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上發表研究結果。依據他在北太平洋700多處地點採集的海水樣本、模型計算結果以及其他資料,青山認為,核事故中洩漏的放射性物質銫137抵達美國西海岸後,部分北上,經太平洋最北部的白令海,在2018年至2019年流回日本東北部沿海。
白令海經白令海峽與北冰洋相連。青山說,2017年,在白令海峽另一端的楚科奇海檢出從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的銫137,“從動向判斷,應該已經擴散至北部的北冰洋”。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發生後,包括為冷卻受損核反應堆注入的水以及從周邊滲入的地下水和雨水,核電站內已產生約125萬噸核汙染水,且仍在增加。日本政府稱,今後無法存放更多核汙染水。
今年4月,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決定從2023年起將核汙染水排入大海。日方宣稱,核汙染水排放前經過淨化處理,可大幅降低所含放射性物質水平。但海洋生態學專家和環保人士指出,這種做法對人類社會和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潛在危害難以估量。
【新華社微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