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卓玲 廖維
在海外疫情疊加晶片短缺等因素衝擊下,國內車市出現深層次調整,合資與自主車企走勢“大變天”。
在近年越來越多弱勢合資品牌遊走於退場邊緣的背景下,部分主流合資品牌也受困於供應鏈不暢,陷入產能受限、銷量下滑的尷尬局面。
據乘聯會最新資料顯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本田8月在華銷量均出現同比超過20%的降幅。今年前8個月,國內車市銷量同比增長17.1%,而大眾、賓士、通用等品牌在華銷量同比增長不足10%。
同樣背景下,部分主流自主品牌又是另一番景象。今年前8個月,上汽乘用車、長城汽車、比亞迪、長安自主品牌等銷量均錄得超過30%的漲幅。另外,惠譽評級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7月,中國本土自有汽車品牌的市場份額從1月份的36.5%升至43.1%。
“主要原因還是合資品牌採購供應鏈不夠自主,受制於一線供應商的問題比較嚴重。”9月10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對於部分跨國車企而言,把晶片供給最賺錢的車型,是其重要調配原則之一。
換言之,對於合資車企,不排除出現同集團下豪華品牌、獨資生產車型優先獲得晶片供給的情況,其所處的資源競爭環境較自主車企更復雜。
在國內車市整體被晶片“卡脖子”下,二線合資品牌的處境愈發艱難,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以下簡稱“廣汽菲克”)、北京現代等合資車企近日傳出的工廠關停、轉讓訊息,成為了“時代眼淚”最鮮明的註腳。
以廣汽菲克為例,作為知名越野車品牌Jeep在國內銷售的載體,其擁有不俗的市場知名度,但其近年的銷量已每況愈下。據悉,廣汽菲克2017年銷量曾一度高達22萬輛,但其今年前7個月累計銷量僅12288輛。本次關閉廣州工廠,原因直指其產能利用率低下。
“根據規劃,廣州工廠將於2021年內完成主要產線裝置轉移至長沙工廠,其他資產分類處置,另外,2022年3月前將登出‘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9月7日,廣汽集團方面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回應稱,廣汽菲克股東雙方決議實施廣州工廠產線轉移,主要是為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培育核心競爭力。
至於有傳將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集團談判轉讓股份的訊息,廣汽集團則表示:“目前沒有這方面的訊息,請以官方訊息為準。”
另一家傳出轉讓工廠事宜的車企——北京現代,其處境與廣汽菲克大同小異。曾經在中國市場年銷量觸及114萬輛高位的北京現代,其2020年全年銷量為50.2萬輛,今年上半年批發銷量則為19.4萬輛,剛逾56萬輛年銷目標的1/3。
值得一提的是,9月8日,現代中國及北京現代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澄清了北京現代二工廠掛牌出售的訊息,同時更新了北京現代第一工廠轉讓的最新情況。
“現代中國這邊沒有收到(北京現代第二工廠掛牌出售)相關訊息,北現具體的業務也不太清楚,應該是沒有這樣的訊息。至於第一工廠,此前跟北現確認過,該工廠本身閒置時間很久,比較老舊、落後,因此北京現代把工廠給了順義區政府後,由順義區政府自行決定如何處理,後來才被理想接手了。”現代中國方面表示。
事實上,不僅僅是二線合資品牌,大眾、豐田等強一線巨頭同樣受到不小影響。資料顯示,本田、日產7月份在華汽車銷量均出現同比20%的降幅,大眾品牌在華銷量也連月出現大跌情況。
此前,大眾CEO赫伯特·迪斯近期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由於晶片短缺,我們正在失去中國的市場。”但事實上,大眾的煩惱或不止缺芯。據瞭解,大眾品牌在華銷量曾於2018年突破400萬輛,而其2020年銷量僅為285萬輛。
兩條腿走路 自主品牌掀出海潮
與合資品牌的走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強勢,後者的崛起甚至不僅限於國內市場。
在日前開幕的全球五大A級車展之一——德國國際車展上,長城汽車宣佈進軍歐洲市場。據悉,該車企旗下WEY摩卡PHEV將於今年年底開始接受預定,2022年上半年首批車陸續在歐洲市場交付;尤拉則在未來2年提供超過5款新能源智慧車型,到2025年在歐洲投放10款以上全球首發車型。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包括比亞迪、蔚來、小鵬紛紛大舉“進攻”挪威等歐洲市場,再加上此前的上汽名爵、大通、愛馳、威馬等,自主品牌出海潮顯然按下“快進鍵”。
據中汽協最新資料顯示,今年8月,汽車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出口18.7萬輛,環比增長7.5%,同比增長161.9%;1-8月累計增長118.9%,同比累計增長128.9%。
“汽車工業與國家整體工業實力很大程度是繫結的,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雖然尚未湧現世界一線汽車品牌,但整體汽車產業的實力正逐漸變強,自主品牌也正不斷往上走,這是大趨勢。”9月10日,有行業協會資深專家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產品出口外,自主品牌“出海”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近期,據外媒報道稱,英特爾選中蔚來ES8,在歐洲推無人駕駛出租車。此前,理想汽車也被傳出將在歐洲設立生產基地。
9月10日,時代週報記者也就相關訊息及進展分別採訪了上述企業,蔚來方面對記者稱,此次合作源於2019年11月達成的戰略合作,雙方基於蔚來NT1平臺打造L4級別自動駕駛車型,蔚來工程團隊持續與Mobileye團隊緊密合作,推進L4級別自動駕駛車型落地。理想汽車方面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暫未有更多與歐洲生產基地相關的資訊可透露。
“未來,差異化競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自主品牌發力的方向。”9月10日,有業界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稱,但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中國品牌揚帆海外要面臨的挑戰還很多,如品牌知名度提升、本土化適配、服務渠道搭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