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10月,丹麥宣佈將在2030年前禁止所有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汽車銷售,後來取消了這一想法,因為違反了歐盟規定。隨後丹麥又在歐盟環境部長會議上呼籲歐盟各國在2030年統一淘汰汽油車。
當前,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資料的水漲船高,關於2030年取消汽油車的訊息也傳得沸沸揚揚。那麼,燃油車真的會在2030年左右停售甚至淘汰嗎?
一、正確說法應該是:傳統純燃油車會在2030年左右停售
我的認知是,純燃油車在2025年就會失去競爭力,實際上現在各個廠家常規板塊的在研產品,基本沒有純燃油車了,這就意味著2025年前後,出來的新車,就沒有純燃油車。
不過,我們經常被誤解的另一半則是發動機就玩完了嗎?並不是的。
- 實際上,目前發動機再繼續提高熱效率的成本極高,空間極小,預期繼續提高,不如在混動上做文章,混動上的突破比單純的發動機更容易。
目前從混動開始,起碼有三種形式:48V的微混,HEV的正兒八經混動,以及比較接近純電形式的REV,至於插電不插電,只是一種形式。
一般情況下,HEV和REV我們不認為是“常規的汽油車”了。他們能夠長期讓發動機執行在高效點,節油效果更佳的同時,也能夠透過雙擎得到更好的動力性。一舉解決經濟性、動力性的問題。
可是這個套路,一般可以持續到2030-2035年左右,這也是各種國家、廠家宣告自己不再生產純燃油車的真正原因,可實際上發動機還是有的。
- 那麼發動機什麼時候會被淘汰呢?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在2030-2035,等基建上來,電池技術突破,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能上一個大臺階後,純電一定會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也會在全社會里佔到一個相當重要的比例,但是發動機+混動,有一定的可能性會繼續活下去。
二、2030年關口最大的問題在於,充電仍然解決不了
可以說,汽油車在2030年的關口,淘汰不可能,停售也很難。最大的問題在於,充電仍然是解決不了的。
以我所在小區為例,共計9500個固定地下車位,現在基本上全部停滿,按照90%的電車,峰值時刻40%的車在充電計算,按照基平均220V 36A計算,峰值時刻整個小區的充電電流為123120A。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裝充電樁的便利程度還是整個電網的承載力,9年之內看不出任何可以解決的跡象。
- 電車的普及最應該走的道路還是農村包圍城市,一般沒有商務用途的農村使用者很少有駕車長途出行者跨市跨省駕車出行的需求,而且單次出行距離短,出行間隔長。
可見,純粹無長途需求,基本上只是當個短途工具的,離市縣較近的可以買200km續航的入門電動車;出行需求較少或基本無長途需求的的可以購買300km續航的低配電動車;出行需求較多的可以購買混動車,短途出行基本上靠那100km的純電續航解決。
- 再結合農村自家用電的”超級慢充“比如MINI EV的2KW”每小時分別可以衝10公里,隨用隨衝,即使按照300公里續航來算,從0-100%,30小時充滿,對於農村的用車需求完全可以滿足。
三、從停止研發、停售到停止上路,至少是15年
很多人沒搞清楚停止研發、停售和停止上路這三者的區別,其實這三者代表的時間跨度至少是15年。
首先,停止研發意味著淘汰的開始。目前國內和國際車企公佈的停止研發新一代燃油車的時間節點一般在2025-2030之間。燃油車的研發週期通常在3至4年,也就是說2028年-2034年之間仍“可能”會有新車上市。
現在成熟的傳統車企至少有兩三個品牌,10多個車型,近百個車款,每年少說有兩三款改款或全新推出車型上市,上市節點通常被稱為ME或MI。到2030年後,這一節奏會極大放緩,如果新能源車研發跟不上,甚至斷檔,這對於一家車企而言,損失市佔率的風險極高。
其次,停售意味著淘汰倒計時。停售的應對動作與車型退市相似,廠家在老車型EOP前,通常會儲備3至10年的備件,然後再拆除老產線,進行產線改造為新車型鋪路。
按常規估計停售時間應該在2031年前後。所以2030年這個節點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燃油車停售。很多消費者關心的是:停售前燃油車還能不能買?
- 我的答案是:一二線城市不建議買,三線及以下可以抄底。從之前國五切換國六的經驗來看,一二線城市對於政策響應積極性高,執行嚴格。很多廠家此前過於樂觀,以至於切換政策出臺時措手不及,只能打骨折甩賣。
最後,強制停止上路意味著正式淘汰。我個人估計,從2030年前後停售開始,到完全停止燃油車上路,至少需要5至10年時間,一些相對落後地區可能會存續更久。
當然這取決於國家決心和民意之間的博弈。這期間可能會出現燃油車二手車貶值、備件升值等情況。到這一階段真的就該為燃油車豎起墓碑了,耶穌也留不住了。
總之,發動機可能還會活下來,直到2040年前後,然後至此,由燃料電池繼續接替這條路線。
- 也就是說,有些國家和社會會積極推進2030年停售,因此我覺得有可能會在某些國家的地區實現,但是完全淘汰燃油車,依照現在的技術手段和基礎設施,我覺得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