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鐵塔貓
當年F-22A戰鬥機開始研製後,美國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規劃出艦載航空兵的三款主力隱身艦載機:酷似F-14、採用了變後掠翼翼型的ATF概念機,A-12攻擊機和F/A-18升級版本艦載戰鬥機。然而,最終只有F/A-18改進升級出了F/A-18E/F,ATF概念機在專案取消後衍生出的A/FX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海軍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並沒有因此而告別。在美國的JSF聯合攻擊機專案開始,以F-35C為代表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正式露面。前段時間,網路論壇中赫然出現了被稱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殲-35,這也許意味著第五代艦載戰鬥機將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始普及。
AFX計劃效果圖
五代艦載機相比四代機有什麼優勢?
世界上第一款實用化的五代機F-22A在2005年正式服役。由於假想敵的解體和單價過高,最終導致F-22A僅生產了187架便草草關停生產線。然而,作為首款隱身戰鬥機,F-22A在第一次“紅旗”軍演上展現出的強大戰鬥力實在是令人感到以外:F-22A在軍演中打出了1:144的成績,這在此前是前所未有的!
那麼問題來了:截至目前為止,海軍艦載戰鬥機仍然以四代機為主:俄羅斯海軍的米格-35、中國海軍的殲-15和美國海軍的F/A-18E/F、法國海軍的“陣風”艦載戰鬥機無一例外。目前,F-35C僅作為剛結束試裝、正在等待大規模換裝的下一代主力機型存在於美國海軍的裝備序列裡。五代機和四代機相比有什麼優勢?
F-35C
毋庸置疑,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五代機的機體外形尺寸都較上一代雙發重型戰鬥機要小。這是五代機作為艦載機使用的天然優勢。一般說來,艦載機的尺寸越小,越有利於節約航母機庫的空間和航母甲板上的排程空間,從而也就越有利於增加艦載機的搭載數量。
就空軍裝備的五代機而言,其“4S”標準均較四代機存在著極大的優勢。第一,“超機動性”代表著五代機普遍裝備了向量發動機、效能可靠的電傳操縱系統以及搭配優秀的氣動佈局。這樣一來,五代機的飛行效能大有提升,在爬升率、加速度、盤旋角速度、滾轉角速度均有大幅提升,也就有利於規避敵防空武器的攻擊。
F-35A
第二,隱身效能是五代機較四代機最獨有的特性,可以極大幅度地提高己身攻擊的突然性、隱蔽性,從而縮短敵預警時間。簡單地說,五代機較四代機不容易被發現,在此時發射空空導彈獵殺四代機等空中目標,也就不容易被四代機提前感知。這也是在美國“紅旗”軍演中F-22A獲得如此驚人戰果的原因。
第三,五代機普遍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裝置,從而整合一套先進的作戰系統。尤其資料鏈系統,這能讓五代機在編隊作戰時充分共享各機電子裝置所探測到的內容,也可以利用資料鏈內共享的資料來對導彈提供目標的引數。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假使五代機和四代機編隊作戰,只要四代機擁有和五代機相通的資料鏈系統,那麼五代機和四代機之間將能互通有無。
殲-20的機身、機頭明顯集成了相當多的電子裝置
第四,五代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夠在不打開發動機加力的狀態下,以超過1.3馬赫以上的高速在空域中巡航。在超音速巡航的狀態下,五代機能夠更快地飛赴戰區,或是能夠讓中距空空導彈擁有更高的初始發射速度,從而延長導彈的射程。在超音速巡航、先進電子裝置和超機動性的“Buff加成”之下,五代機自然也就具備極強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這是對於空軍陸基戰鬥機而言。而上述優勢,對於海軍艦載戰鬥機同樣適用。
此外,依靠第五代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夠令艦載機機隊顯著強化突防能力,對敵目標的打擊也就具備了更強大的威脅性。而第五代戰鬥機本身的機載裝置、資料鏈,同樣能提升艦隊的態勢感知能力。理論上只要資料鏈平臺通用,第五代艦載機甚至可以引導艦載防空導彈對敵進行攻擊。這幾乎是當今世界上任何一款四代機都無法執行的。
雖然各國在四代半戰鬥機上藉助五代機的技術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但是四代機其最主要的氣動設計均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自然也就與第五代戰鬥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
更何況五代機之前的戰鬥機均不具備隱身性,各國軍方手中都有各機型詳盡的雷達特徵、紅外特徵資料,美國空軍甚至還收集到蘇-27等戰鬥機的實體作為假想敵部隊使用。就目前的狀態來看,各國對付四代艦載機的辦法很多,而對付五代艦載機的辦法可能只有美國海軍能夠稱之為“行家”。而這些,就是目前五代機最大的優勢.
F-22A
四代機能用到何時?
代差很明顯,差距也很明顯,但五代艦載機在5年內沒能大規模普及到“航母俱樂部”每一個國家的艦載航空兵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如美國海軍來說,儘管其財大氣粗,但對F-35C的不滿意是顯而易見的。很明顯,世界上第一款第五代艦載戰鬥機並沒能解決許多問題。
就比如攜帶反艦導彈。在第五代反艦導彈出現之前,所有戰鬥機均只能透過翼下掛架或者腹部掛架攜帶導彈。因此,在掛架能夠承受的重量範圍內,導彈的體積、尺寸是可以不斷放大的。而五代機則不然,五代機要麼透過腹部彈艙攜帶體積嚴重縮水的反艦導彈,要麼忍受放棄隱身能力的同時“硬扛”被反艦導彈破壞了的氣動外形。
F-35C若採用這樣的掛載,就告別了隱身
四代機在此時,就有了和五代機抗衡的資本——我能攜帶比你更多、更重、更大的傳統導彈,也擁有著比五代機更大的改裝空間。美國海軍主要裝備的F/A-18E/F目前可以攜帶AIM-120和AIM-9兩款空空導彈,也可以攜帶“魚叉”反艦導彈、“小牛”空地導彈和“哈姆”反輻射導彈種種不同用途的導彈。
對於F-35C而言,這就顯得極為困難:左右彈倉容積僅能容納各1枚500~1000kg級航彈和1枚AIM-120空空導彈,亦或者專門採購NSM反艦導彈。
F-35C的彈艙容積不大
以中國海軍的殲-15為例,其與網路論壇上的“殲-35”具備更大的差別:因為“殲-35”只是一款搭載兩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的中型艦載機。據稱,殲-15具備攜帶鷹擊-12空射反艦導彈的能力,而“殲-35”則不一定;殲-15還擁有殲-15D等用於電子戰的改型,“殲-35”則不一定會專門研發出這類改型用於電子戰。
FC-31和網傳殲-35
就目前來說,五代艦載戰鬥機和四代艦載戰鬥機必將長期共存。
一來,是四、五代機各有千秋,不能否認的是,四代機需要五代機提供更為強大的態勢感知,甚至是提前對敵重點目標進行壓制、打擊這類掩護。反過來,五代機又需要四代機憑藉更為強大的掛載能力掛載的導彈。上文說到,五代機和四代機之間可以利用資料鏈互通有無,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五代機可以將四代機作為“導彈掛架”,即五代機引導四代機發射的導彈攻擊目標。
二來,是五代機尚未成熟之前仍會保持著較為高昂的造價。目前,各國的五代機造價基本維持在1億美元左右;而成熟的四代機造價往往只有大約6000萬美元左右。購買6架五代機,相當於可以購買10架四代機。只要運用合理得當,五代機和四代機搭配使用可以發揮出較純五代機編隊更強大的戰鬥力!
小結
就目前而言,五代機並不能稱之為完全成熟。就以四代機的發展歷程而言,自打首款四代機在上世紀70年代服役以來,五大常任理事國空軍迄今為止的絕對主力仍然是四代機。
這也不難理解:首款五代機F-22便是針對蘇聯空軍而生,而在冷戰結束後,軍備競賽的壓力也就得以稀釋,於是世界各國的國防工業不得已放慢了腳步。四代機之後,還有“四代半”戰鬥機——難說五代機在未來會不會受六代機的影響衍生出“五代半”。
世界首款四代戰鬥機F-14
50年間,四代戰鬥機並沒有停下發展。而如果五代機沒有在冷戰、核大戰的陰雲下發展,難說又會發展個30~40年。以國家軍事裝備的角度來看,四代機相較五代機便宜、皮實、經濟、耐用且成熟,其數量的增長也不如五代機那麼令人敏感。如果貿然大量裝備昂貴的五代機,難說不會引起軍備競賽。
總體來說,如果沒有大型戰爭的出現,四代機在未來10年內還會與五代機共存,這既是各國最經濟的選擇,也是最不影響地緣政治的選擇。